本书为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诊断学》(第9版)的配套教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主要包含学习目标、习题及参考答案等几部分内容。本配套教材是在上一版的基础上,根据新版《诊断学》的相关修订内容进行更新,并改进上一版习题的题目与备选答案的设计,使之更贴近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学习本课程和今后进行执业医师考试的指导和辅助作用。
本书系“体外诊断产品研发与评价专家共识”的第三个分册,内容包括“体外诊断试验的干扰与干扰物质”“体外诊断试验的参考区间与医学决定水平”“体外诊断试剂的稳定性评价”“体外诊断产品的临床试验及其结果评价”四部分;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法规和文献,系统介绍了体外诊断产品研发和评价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具有多维度的行业指导性。 本共识由多年奋战在检验医学临床一线的资深专家和来自企业研发一线的专家及年轻学者共同编写,内容系统、翔实、实用性强,适用于体外诊断产品领域产、学、研、用、评的各个方面。
本书是我在解放军总医院工作九年以及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九年来跟随众多病理科专家学习诊断病理的一些心得体会整理而成。它主要以形态学为基础,辅以免疫组化和少量的分子病理,并追踪了一些新近的诊断病种,该书以文字为主,配以病理图片,是一本加强临床病理诊断基本功的小册子,虽不能与专家所著的诊断病理书籍相提并论,但对刚参加病理诊断工作的年轻医师和基层医院的医师可能有一定的诊断引导和提醒作用(请别将其作为诊断依据)。本书后一章为实战篇,是我多年工作中遇到的部分疑难罕见病例,并献给广大读者其飨。
本书以詹华奎教授主编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三五 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诊断学》为蓝本,各章节顺序及内容完全与原教材同步;以戴万亨教授主编《易学助考口袋丛书?诊断学基础》为参考,进行了补充、修改和更新。各章节的内容包括:教学大纲、重点提示和难点提示。
本书系“体外诊断产品研发与评价专家共识”的第二个分册,内容包括“参考物质的制备及其量值的计量学溯源”、“体外诊断定量产品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评价”、“体外诊断定量产品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和“体外诊断定量产品的线性范围与临床可报告区间”四部分;结合国内外的相关法规和文献,系统介绍了体外诊断产品研发和评价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具有多维度的行业指导性。
本书为帮助外科医生快速、准确地完成诊疗工作而编写。全书分13章,对颈部疾病、乳房疾病、腹部损伤、腹膜炎及腹腔脓肿、腹外疝、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小肠疾病、阑尾疾病、结直肠及肛管疾病、肝脏疾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检查方法、诊断治疗进行了系统讲解。重点介绍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等技术的选择和应用,每种疾病都附有典型病例,便于学习。
临床情境模拟课程是一种基于临床工作中常见的场景和医学状况,经过模拟教学专业团队会同各科教研室及相关专业教育人员精心设计不同教学目标,运用模拟教学相关方法论,借助模拟相关工具如标准化病人、模拟器、虚拟环境等综合呈现的课程,培训学员亲身体验并综合处置和应对模拟真实的临床情境后,由培训导师引导学员对于自身或团队表现以及整体过程性的反思并给予相应反馈和评价,即复盘,从而达到刻意练习、由实践指导实践的促进效果。本书精选了作者在临床全科教学中的20个具有系统性和可复制化的临床情境模拟教学案例,同时包括团队协作和人文沟通等。本书适合临床医学生学习,也可用于临床教学。
本书主要包括正常心肺腹部及神经系统检查要点、心肺腹部病理体征见习要点、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技巧、常见心电图图谱解读,并配套真人示教的中英文双语全身体格检查流程(扫描封底二维码获取资源)。本书力求“简捷、精练、实用”,对《诊断学》教材内容进行了整理、归纳和适当补充。侧重实践性和操作性,以期满足多层次、多专业教学需要,并为住院医师和临床见习、实习医师提供指导或参考。
本书总结了夏玉清教授在电热针治疗肿瘤领域的开创性工作与临床经验。书中详细介绍了电热针疗法的标准化操作流程、量化治疗特点及规范化治疗方案,阐述其在温经散寒、活络止痛等方面的优势。书中还收录了大量临床案例,涵盖内科杂病、疼痛性疾病及肿瘤治疗,真实记录患者见证与医生经验分享。本书旨在推动电热针疗法的广泛应用,为中医针灸的现代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造福 多患者。
本书收录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脊柱脊髓疾病及其他疾病,共五章二十余个病例,突出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查房实践中的重点知识和逻辑思维,以神经外科临床护理需要为内容取舍标准,对典型个案的护理原理、护理措施和技能操作进行充分阐述,并广泛涉猎神经外科疾病诊治的 研究进展和循证医学证据,包括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与护理措施、多学科合作诊疗理念、全病程管理(护理)模式的服务理念与护理措施、脑血管复合手术和颈动脉狭窄手术的护理配合、神经外科护理新技术新方法(如营养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等)以及护理风险管理。图文并茂,贴近临床实际。本书适合各级护士,尤其是神经外科护士、护理实习生阅读参考。
沈丕安教授为上海市名中医, 的中医风湿免疫病学家,在中医风湿免疫病治疗方面自成一家,多有贡献。 本书稿总结和介绍了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特色。书稿结合编著者在跟师学习中的病例实践、自身体会和师生问答,以10多个风湿免疫病或免疫相关疾病为重点,总结和提炼沈丕安教授的学术思想,解释沈老的临床经验,再现名中医的临床思辨过程,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共同聆听名中医的讲解,体悟其临床思辨特点和处方用药技巧。本书可作为从事相关疾病的中医界同行或学习中医的西医同仁、中医院校学生的参考书。
本书为常见就医科普指导丛书之一,主题为“正确就诊,看对疾病”。在门诊,很多患者不知怎样看病,如就诊医保本不带,只拿就诊卡片;不填写正确电话;跟医生交流抓不住重点;我们目的就是指导患者从院外到院内,从急救到门诊,检验、医技检查相关问题作出引导教育。全书共分为六篇, 到三篇科普内容为从院外到院内,从急救到门诊,并对检验、医技检查相关问题进行介绍。第四、五、六篇主要从症状--部位-系统相关疾病进行普及教育。特点以科学的,通俗易懂的文字及图解分类法进行有效的科学传播;我们以篇-章-节体例撰写。本书适合普通患者或家属阅读。
本书共分十二章,包括:抗感染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及造血系统、泌尿系统疾病的药物,激素及其有关药物,抗肿瘤药物,妇产科疾病常用药物,维生素类,肠内营养类药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药物及矿物质类药物,中成药等,收录了药物288种(化学药物252种、中成药36种)。采取“优先选用基层常用药物”为原则,充分结合各专业临床经验和共识,就临床上多种常用药物列出了用药适应证、用法与用量和具体用药教育方案。没有所谓“安全”的药物,我们努力确保这些药物被“安全”地使用。本书可作为家庭药师开展工作及患者自我用药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