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甲教授系四川省教学名师,首届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从事方剂学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主编,副主编方剂学教材七部,在方剂学领域中享有益名。在教学中,他善于以大量的书证,严密的说理,新颖的观点,开拓学生的眼界,处处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加之言辞婉雅清新,深受学生欢迎。本讲稿据他在中医药管理局网络远程教学(2003年)和台湾长庚大学中医系授课时(2004至2008年)的方剂学教学录音整理提炼而成,也蕴涵了他在中医基本思维原理,中医方药配伍学、历代名方组方特点及配伍规律等选修课程中的教学精华。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共分十八章,除涌吐剂未收录外,其余章节均按现行中医药院校方剂学教材的体例编排。每个方剂下,一般列有出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附方】几项。
张廷模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从事《中药学》教学30余年,现为**精品课程《中药学》和四川省精品课程《中药学》负责人,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名师。 本讲稿是在2004年全国《中药学》主讲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的录音为基础,予以整理而成。讲稿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中药和中药学,中药的功效、性能,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各论按功效分为二十二章,介绍常用或有代表性的中药约350味。讲授中不拘于以某一课本照本宣科,而是将不同版本的教材融为一体,展示其精华,评价其利弊;以药物功效为核心,上联性能,下推主治和证候禁忌,分析入微,注重引导将中药基本理论应用于具体药物学习之中,教学方法独具一格,能收到执简驭繁、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结合中药学的特点,注重学术传承,又展示个人的独到见解,在阐述中药功效
本书以西医五官疾病分类为纲,如眼科、耳科、鼻科、口腔、咽喉疾病用方等;以中医病证分型为目,如将眼科疾病分为热证、寒证、气郁证、瘀血证、虚证、痰证、风证、积滞证、出血证等;以选方用药为细则,如运用麻杏石甘汤、泽漆汤、竹叶汤等辨治眼科疾病属于热证的中医辨治思路、方法与应用技巧。本书将纲、目、细则融为一体,彰显中医辨治五官病证之优势及特色;全书举纲明目,点拨思路,启迪灵感,重在突出选方用药技巧,强化临床诊治技能、并以诊治案例为线索引导辨治五官疾病能够同中求异,择优选方,以使辨治五官疾病能够探隐索微,入细入微,切中病变证机,此书可作为中西医临床工作者以及中西医院校在校师生的重要参考用书。
本书全面系统介绍新会陈皮的相关研究与应用成果,包括新会陈皮的药用历史、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等内容。对于指导医药人员和普通老百姓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陈皮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国内*本专门介绍陈皮的专著。
《叶橘泉实用经效民间单方》是叶橘泉方证代表作之一,由《合理的民间单方》《实用经效单方》集结而成。作为 方证药证 学说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叶橘泉先生认为 中医的主要特色是辨证论治,以及辨症求 证 ,论治施 方 ,方证相对,疗效卓著。 早在上世纪30年代他首次提出了 方证学 的概念,此后不断地向中医界呼吁 应该重视中医方证学的研究 。从他的经方临床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他不但具备临床经方家的一般特性,而且有他自己独到的学术思想和风格。他提出的 方证学 ,是现代经方研究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叶橘泉先生在其一生的临床诊疗中善于使用经方,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由叶橘泉先生在诊疗中既侧重经方原方,又不乏使用经方与经方及其他方合方,同时也不薄时方。本书即是叶橘泉先生运用方剂的经验总结。
《颂橘草堂医鉴》一书是“全国名老中医传承系列丛书”中的一部详述经典医案诊疗记录、医理方药分析感悟的书。作者宋祚民先生将早年侍诊孔伯华等几位先生时抄写的经典医案、方剂、日常的医理感悟,以及孔老自己行医七十余载的医案奉献出来,由弟子们整理成册,与热爱中医的通道分享。 全书共有三卷,其中“卷之一·医家小传”详述了宋老的中医生涯。 “卷之二·侍诊医案解析”记述了宋老在侍诊孔伯华先师时,抄写的病案,对各个病案的辨证分析、选方用药、药物加减化裁记录得详略得当。 “卷之三·医理医案医话”中“医理篇”总结了宋老的临床诊疗经验,包括对伤寒、温病、湿温疫症的辨证,宋老对津液、奇经八脉、儿科疾病与免疫功能的解析,以及著名的宋老临证的“调理脾胃十法”;‘“医案篇”总结了宋老业医七十余载,在内、外、妇、
本书是一部系统介绍中药文献学理论和应用知识的教科书其内容在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文献学》(第1、2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包括中药文献学基础知识、古代中药文献、现代中文中药文献、外文中药文献、国外重要出版社全文数据库及文献的应用等。书后附录将重要的网站域名、中药文献数据库及SCI收录国内外药学相关核心期刊目录等收录其中,可供便捷查阅。
《百病食疗》以100 种常见病症为主线,以文字与漫画结合的方法,对病症进行简要说明,每种病精选了2 ~ 3 条长期应用于民间的、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食疗方。相信读罢本书,或许你会发现,每日餐桌上的食品不少便是取自百草园。 丛书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共10分册,包括《百药鉴别》《百药图解》《百方图解》《百药西来》《百宝药箱》《百草皆药》《百毒不侵》《百药栽培》《百病食疗》《百科药草》,从中药的鉴别与应用、中药的栽种及方剂的配伍应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毒性药的应用、引进药用的应用等多方面对中药的相关知识做了系统而又精炼的介绍,是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及广大百姓了解中药、掌握中药知识不可多得的参考读物。本书是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讲座教授、著名中药鉴定学专家赵中振积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中药学习笔
本书全面挖掘和整理了古代医药学家和本草医籍中有关沉香应用上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回顾和总结了现代医药工作者对沉香进行研究的*进展,同时也融入了作者自己对沉香的研究成果,是国内外*本全面系统阐述和总结沉香的专著。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医 方证药证 学说临床家叶橘泉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书中选辑实用中药545种,以药名笔画为顺序,每药分异名、学名、科属及形态、产地、性味、成分、效用、用量及用法、附方等项目。为了沟通中西医学,特于效用项下分为1、2两部分:第1部分采用现代医学名词,以冀新用途的开展;第2部分采用中医学的名词,以利传统经验的探究。附方项下重点介绍编者自己的经验处方。编者的临床实践证实:只要辨证合理,小处方与小剂量也同样能见效。因此本书的附方多数是选用三至五味中药的简方,剂量也相対比较轻。此外在用量单位上,编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已经全部采用国际单位制。 本书适于中西医药工作者临床实用,也适于所有热爱中医药研究的人们阅读参考。
本书将系统梳理循证中医药学学科发展情况,综合展示20年来研究成果,融入个体化评价方法、医患共建平行病例、核心指标集构建、优先研究领域设置、中西药联用安全性评价等前沿创新方法及应用实例,深入剖析当前研究难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具体内容包括:循证中医药学概念、内涵、发展沿革,中医药证据的系统检索与综合分析,介绍中医药临床有效性原始研究及安全性评价研究,涵盖了最新的实效性随机对照试验、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真实世界研究、中成药上市后集中监测、中西药联用 症靶关联 安全性评价方法。第七章介绍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研究,包括中医药特色的证据分级标准和推荐意见形成方法。第八章介绍循证中医药创新方法研究,如个体化评价方法、中医特色报告规范、核心指标集构建、医患共建平行病例、优先研究领域设置方法。第
本书收集了梅州境内386种野生或栽培植物药,每味药物的内容包括中文名、别名、科属、拉丁学名、药用、性味、功能、主治等8项。书中的每种中草药均配有作者在梅州境内实地拍摄的原植物彩色图片,图片力求真实反映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尽量拍摄植物的花果等识别特征,以全面呈现药用植物的鉴别特征。该书可供从事中药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林业管理、海关检验检疫、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环境规划评估等部门工作人员参考,是研究粤东乃至华南地区中草药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工具书。
张廷模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从事《中药学》教学30余年,现为重量精品课程《中药学》和四川省精品课程《中药学》负责人,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名师。 本讲稿是在2004年全国《中药学》主讲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的录音为基础,予以整理而成。讲稿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中药和中药学,中药的功效、性能,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各论按功效分为二十二章,介绍常用或有代表性的中药约350味。讲授中不拘于以某一课本照本宣科,而是将不同版本的教材融为一体,展示其精华,评价其利弊;以药物功效为核心,上联性能,下推主治和证候禁忌,分析入微,注重引导将中药基本理论应用于具体药物学习之中,教学方法独具一格,能收到执简驭繁、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同时结合中药学的特点,注重学术传承,又展示个人的独到见解,在阐述中药功
这是一部翻译作品,是*早、*原始、*基本的藏药经典图书,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即《度母本草》、《妙音本草》、《宇妥本草》及《药名之海》。其中《宇妥本草》《度母本草》、《妙音本草》,是藏药的三大经典图鉴,图文并茂。《度母本草》中所收的草木类药物,皆是青藏高原的药物,主要论述了草木类药物的缘起、要义概述、草木类药物,此外也描述了只有藏地才生长的237种药物。《妙音本草》这是藏医药*初的本草类专著,主要从药物的生地、形态、性味、功效、主治等方面记述了产于青藏高原的近200种药物。《宇妥本草》由前宇妥 云丹衮波著,共描述了191种药物。《药名之海》,主要是分门别类地描述了各种药物及功效。
这是一部翻译作品,是*早、*原始、*基本的藏药经典图书,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即《度母本草》、《妙音本草》、《宇妥本草》及《药名之海》。其中《宇妥本草》《度母本草》、《妙音本草》,是藏药的三大经典图鉴,图文并茂。《度母本草》中所收的草木类药物,皆是青藏高原的药物,主要论述了草木类药物的缘起、要义概述、草木类药物,此外也描述了只有藏地才生长的237种药物。《妙音本草》这是藏医药*初的本草类专著,主要从药物的生地、形态、性味、功效、主治等方面记述了产于青藏高原的近200种药物。《宇妥本草》由前宇妥 云丹衮波著,共描述了191种药物。《药名之海》,主要是分门别类地描述了各种药物及功效。
附子为临床常用药,但其毒性较大,使用不当往往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何利用其毒性,控制其毒性,是药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书以毒性为主线,以有毒中药为切入点,系统介绍附子的药性、毒性、功效的本草学研究、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研究、药理作用研究、代谢动力学研究、毒性和控毒研究,并总结附子的临床应用情况。 本书的大量现代研究均基于作者及其实验团队多年来实验研究。其中关于附子的用量-毒性-功效关联性、毒性-功效-证候关联评价研究目前文献报道较少。另外,本书还介绍了扶阳派重用附子经验,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 本书适用于药学研究者、临床工作者阅读。
《中医药膳学(第二版)》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药膳学专著。《中医药膳学(第二版)》分为概论、药膳基本理论与技能、药膳配料、药膳配方、药膳的临床应用等五个部分。内容科学、系统、实用、先进'是中医院校师生、营养师、健康管理师,亚健康调理师等从业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广大热爱中医食疗养生的读者阅读。
本书作者均为从事灵芝药理学研究的教师和博士研究生。作者根据目前灵芝药理学研究领域近50年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在内容上力图把灵芝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和临床应用地结合起来。全书共分为12章,第一章概述灵芝生物学和有关基础知识,以方便读者后续阅读。随后,分别按灵芝对机体主要系统或特殊病理过程的作用分章,从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阐述,然后介绍灵芝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本书图文并茂,除适时搭配图表之外,还在各章用示意图解释了灵芝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关联,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书中内容。
作为药品,阿胶多被临床医生作为处方应用。作为保健品,广大人民群众又存在自行使用的情况,重要的是不能乱用滥用。《易经》曰 百姓日用而不知 ,讲的是大道,但对于健康而言,如果 百姓不知而日用 ,就会由于错误的认识而带来风险。正确认识,合理使用,这样才能够增强疗效,降低风险。因此,有必要专门介绍阿胶药用的相关知识,供临床工作者和其他使用者参阅。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中医药大学专家合作编写了科普书籍《阿胶百科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穿插诗词、史话、典故、图片等内容,便于大家阅读。希望此书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阿胶以促进合理使用,使中医药养生保健的优势得以彰显,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藏医药浴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我国传统医药领域继针灸之后第二个国际性非遗项目,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在各地藏医院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基础。在这一背景下,本书以西藏自治区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对藏药浴涉及的各类关键技术进行系统梳理,首次从科技角度完成对藏药浴疗法关键技术的总结,对于开展藏医药浴科研、推动藏药浴临床规范化发展、充实藏药浴疗法科技内涵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成为藏医临床工作者、藏医药爱好者以及中医治未病从业人员的重要工具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