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語文領域的目標、內涵、精神與特色,逐項說明每一項課程目標與學習指標的重點,並以兩位作者在幼兒園現場蒐集的實例,解說教保服務人員協助幼兒提升學習能力的具體方式。本書後半部呈現教保服務人員和幼兒共讀與編創圖畫故事書的原則與實例。幼兒由創意畫衍生的故事片段、改編的故事,以及自己創作與繪圖的故事,將為有心帶領幼兒在文學森林裡悠遊的教保服務人員帶來豐沛的靈感。
──風行全球百萬菁英的實證行為科學── 科技再怎麼發達, 人類的大腦永遠是宇宙最厲害的武器(前提是你會用)。 神經領導學權威大衛.洛克博士教你, 善用大腦這個超強工具, 隨時發揮表現! ★《哈佛商業評論》、《紐約時報》、《彭博商業週刊》爭相報導! ★《順著大腦來生活》回答了人類最重要的問題:如果大腦是個舞台,如何建立適合自己生活方式的心智導演? 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是個普通的星期一, 主角艾蜜莉和保羅遇到一連串日常挑戰, 然而,如果他們能順應大腦的運作、建立專屬的心智導演, 他們的生活將會有驚人的巨大轉變 在探索大腦時,首先發現的是,它看起來很像一台機器。大部分心智活動是自動的,由無法控制的力量所驅動。領悟到我們是這麼自動地被驅動行事,可
內容簡介 當當網讀者近100%完美推薦 真正的溝通高手,不是辯才無礙, 而是能精準讀懂對方「情緒」,繼而說出擊中對方心坎的話! 本書獻給知道很多說話技巧、卻仍身陷溝通困境的你 你是否常常覺得 ◆很努力找話題,聊天仍頻頻冷場? ◆說的道理明明都是對的,對方卻不領情? ◆不小心就從溝通變爭論,最後沒有達成任何共識? ◆自己口才很好,說的話卻常被無視? 這是因為,我們都弄錯了溝通重點,事實是: 有效的溝通,是讀懂對方的「情緒」,而不是說清楚事情。 溝通是情緒交易,良好的溝通就是善意的情緒互換, 只有讀懂別人的情緒,溝通才能進行,進而讓對方接受我們的想法, 若光是與人講道理、擺事實,只是你自己單方在說話,「溝通」是不存在的。 本書作者於心理溝通領域浸淫10年,累積了
本書是國內第一本介紹幼兒發展、學習評量方法與輔導策略的書籍。第一章除了介紹幼兒發展、學習評量的基本觀念外,也提供教保服務人員有系統地規劃及呈現幼兒「發展」與「學習」評量的實際範例和作法;第二章至第六章介紹幼兒身體動作發展、氣質、認知發展、語言發展和社會行為發展的評量工具與輔導策略;第七章介紹幼兒學習的起始評量、形成性評量和總結性評量,並以實例說明「發展」、「學習」、「評量」三者不斷交錯的循環過程,也提供許多來自教學現場的幼兒學習評量實例,例如:【陀螺】方案、【吹泡泡】方案,以及【甲蟲】方案等,讀者可從教師的教學及評量歷程中,更清楚地了解實際上的作法。在新課綱實施後,教保服務人員對於課綱的幼兒學習評量深感興趣,本書的第一章和第七章也有初步的介紹和實際應用的範例,讀者可參考之。
我們每天都會做夢,但多數不記得,能記得的夢,也很困惑,不懂夢在說什麼。 本書以實例舉證,幾個人聚在一起,運用歐曼的讀夢方法,可以輕易地瞭解夢的意義。 作者以動人的真實故事,說明夢如何能協助人的適應生存,如何讓生命更統整美好。 有人將自己包得緊緊的,如銅牆鐵壁般安全保護住,與他人保持相當距離。有的人卻是一縷輕衫,隨風舞動,時時與天地一起呼吸 我喜歡讀夢團體是因為看見自己與他人在努力面對夢的過程,一點一滴釋放了被綑綁的自己,同時釋放被抑制的生命力,如花朵綻放。 一個人為什麼需要找自己?因為不能做自己 這個夢再次證明,無論我們所看見的自己與外在的世界再怎麼天昏地暗,來自生命底處的自己,還是會透過夢來幫我們找到出口;這個生命深處未知的自己,對我們
遊戲是童年生活的核心經驗,本書的主旨是在探究如何將幼兒日常生活原本擁有的遊戲童年,保留和延伸於幼兒園的課程,讓幼兒在幼兒園得以繼續享有自發選擇、熱烈參與、積極互動且樂在其中的遊戲經驗。本書從遊戲與課程概念相遇的觀點,首先論述遊戲如何在幼兒教育課程的理論概念中定位,闡明幼兒園遊戲課程發展之遊戲目標、內容、組織、評量的概念取向;接著論述遊戲如何在幼兒教育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定位於經驗取向、過程取向、幼兒取向、和發展取向,並闡明幼兒園遊戲課程的具體實施方法,包括:規劃遊戲的空間、提供遊戲的時間、幼兒遊戲中的教師工作、計畫幼兒的遊戲經驗、和遊戲中的幼兒評量,以期為幼兒園的幼兒還原其原本享有的遊戲童年和從遊戲中學習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