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全面分析地球大数据在地球系统科学中应用的著作,是“地球大数据科学论丛”的首卷。书中介绍了地球大数据如何重塑科研范式,涵盖数据感知、共享、融合等关键技术,并探讨了其在 决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影响。书中还深入讨论了多源数据感知技术、资源管理、高性能处理等的进展,强调了数据共享、区块链技术及伦理隐私保护的重要性。本书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地球大数据在构建数字孪生地球、 变化研究、支持“ ”倡议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为科研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全面视角和宝贵指导。 本书适合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决策者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分为上下册,以地震学中经典的Lamb问题为主题,系统地论述了地震学的基础理论以及Lamb问题的两种解法。上册在理论地震学的框架中,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弹性动力学的位移表示定理、震源表示定理及等效体力和地震矩张量、无限介质中的地震波问题,并在回顾Lamb问题研究历史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Lamb问题频率域解法的基础理论和数值实现;下册主要运用Cagniard-de Hoop方法,针对不同的震相探讨Lamb问题的时间域解法,并 终获得Lamb问题的广义闭合形式解答。本书对理论和方法的叙述力求详细、清楚,便于读者自学。
本书探讨地球上空80~300km高层大气风场的被动探测模式,主要聚焦高层大气风场探测中的探测器和干涉仪两个问题。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卫星遥感被动探测高层大气风场”共7章,分别阐述星载仪器WINDII、HRDI、WAMI、DASH等探测地球上空80~300km大气风速和温度等物理量的原理及方法;下篇“地基遥感被动探测高层大气风场”共6章,采用自制的几款样机:强光局部选通成像仪、痕量电子约束器、GBAII、GBAII-LCoS、GBAII-DASH、GBAVTII等对西安上空90~100km的大气风速、温度、粒子浓度、体发射率、重力波等物理量进行探测并分析相关原理和结果。本书下篇内容对上篇的相关理论进行实践,相互呼应,并与多个卫星数据进行比较验证。 本书可作为空间光学、大气物理、地球物理、遥感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一本聚焦诱发地震基础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案例的地震学专业书籍。其中,至4章系统阐述了诱发地震监测的基本方法原理,包括弹性介质基本理论、典型脆性破坏准则、地震震源理论、地应力测量方法和水力压裂技术等,第5至9章详细介绍了诱发地震监测的应用情况,特别是重点分析了微地震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技术的典型应用案例。此外,本书附录汇总了相关的术语词汇解释、信号处理知识和数据格式说明,方便读者查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