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实验技术。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性实验,介绍了一些简明且独立、可操作性强、实验结果明显、成功率高的实验方案,每个实验可在半日内完成,因此特别适用于相关专业的本科实验教学;第二部分为综合性实验,实验略微复杂,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高年级本科生实验教学;最后一部分为研究性实验,为培养学生独立科研的能力提供了更加贴近科研工作的实验方案。
本书根据访谈的主题分为“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三个部分。自1956年中国政府组织制定个“向科学进军”的蓝图——《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简称“十二年规划”)——以后,中国的政治风浪一波高过一波,到“文化大革命”时更是达到*。那种环境对于当时尚不能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事实上,在1956--1976年间,真正按计划组织大量人力实施并取得重要成果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恐怕也只有这三项。 每一个项目的历史过程,本书都选了几位至十余位当事人来讲述。在排列访谈录时,按当年分工和所在单位划为若干组合,每个组合中受访人依首次受访时间排序。这些受访人有的来自中国科学院,有的来自高等院校,有的是“老”科学家,有的是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与理论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几乎都以实验技术为基础。实验教学不仅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培养学生协作共事的团队精神、严谨务实的科研作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近几十年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新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不断出现,我们以往采用的自编实验讲义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为了跟上学科的发展,适应实验教学的需要,特编写此实验教材。 本教材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为导向,以方法学为主,对当今生命科学领域常用技术的原理、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应用等作了系统的介绍,围绕
本教材是为适应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一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材。本教材分为基本实验操作及常用仪器使用、经典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共四篇。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经典研究技术、基本实验操作和常用仪器使用均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实验项目设置上,包括蛋白质定量、层析、电泳、酶学、糖类与脂类、核酸分离纯化、PCR、分子克隆、分子杂交以及RNA干扰、双向电泳、EMSA和ChIP等经典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教材内容新颖,体系完整,有所侧重,便于选择。 本教材可供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等各专业五年制、七年制和研究生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和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包括了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发展历史;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伦理属性;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伦理辩护及其困境;作为 生命自创生运动 的人类基因干预技术;如何在人的生存主体性中确证技术的伦理未来等内容。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21世纪高等院校示范性实验系列教材: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依据系统性研究型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以基因功能及其调控研究为主轴,致力于帮助学生系统地进行基因克隆和基因功能及其分子调控研究相关的蛋白质表达纯化、转基因技术、生物大分子杂交技术、蛋白质一蛋白质相互作用及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原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理解并领会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在实际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21世纪高等院校示范性实验系列教材: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及理工和师范类院校生物学科各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实验指导,还可作为从事相关领域教学、科研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吴建祥、李桂新主编的这本《分子生物学实验》共14章,内容涉及质粒DNA的分离、纯化和鉴定,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和RNA甲醛琼脂糖凝胶变性电泳,质粒DNA的限制性酶切鉴定、割胶回收与纯化,特异DNA片段与载体的连接反应,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连接产物的转化、鉴定,PCR扩增技术,基因组DNA的提取,动植物总RNA的提取,RT-PCR技术,蛋白质的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分析,核酸杂交技术,RELP和RAPD技术,基因的原核表达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验等。 本书可供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医学及农业院校各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教师、科研人员及从事基因工程技术人员等作为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教学用书和实验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