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物疗法——益生菌与人体微生物菌群的革命》总结归纳了作者过去20多年来在国内外处于前沿水平的生物科技公司、制药(生物制品)、营养科学公司和世界著名的益生菌、益生元研究机构及生产制造商,从事微生物组与益生菌(和益生元)、乳酸菌和酶制剂、发酵食品、消费者健康品、细胞营养品和植物药(特别是植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等应用领域的全球研发与项目合作、工业实践中,所获取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以及科学研究、市场与技术应用的成果。全书共分为16章,先回顾并思考了发现益生菌、微生物组和微生态领域的历史发展过程,又精要论述了益生菌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亦介绍和阐述了2010年以来,生命科学和医药科技界内*热门的、与人体微生物菌群研究紧密相关的“肠脑轴和神经益生菌”的科技进展和市场应用等。《自然生物疗法——益生
十多亿年来,真菌分解岩石,制造土壤,降解污染物,在太空中生存,除了供养也会置有机体于死地;它们生产食物,量产药物,操纵动物的行为,致人产生幻觉,影响天气,造出雨、雪、冰雹——须臾之间,数以亿计的生命被它们改变。微小的酵母是真菌,重达数百吨、蔓延10平方千米的蜜环菌也是真菌;没有真菌的协助,植物在5亿年前也许不可能离开水体登上陆地;到了 ,地球上超过90%的植物都依赖菌根真菌的存在——植物和真菌之间的古老联盟孕育了陆地上几乎所有已知的生命。越了解真菌,越会认识到万物的存续离不开真菌。而截至现在,人类已知的真菌可能还不足其总体的十分之一。 在这趟探入潮湿黑暗地下迷宫的寻菌之旅中,本书的作者默林·谢尔德 前往意大利追随神秘的松露猎人和机敏小犬,在英国的实验室“采访”能在两点之间找出 短路径的
本书以1958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南海海域数据为起点,梳理了历年来在南海进行的综合航次调查中有关浮游动物的历史资料,并对数据进行了整理、标准化和电子化。在此基础上回顾了南海浮游动物调查历史,系统分析了我国南海的河口、海湾、陆架、海盆及其附属岛礁等不同生态区浮游动物物种组成、优势种、数量分布及群落结构特征等,并结合环境因素综合探讨了南海浮游动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和调控机制。本书对促进我国海洋浮游动物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发展,推动我国乃至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监测、保护和信息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地质环境微生物代表着地球生命的极限和边界,对探索生命起源、促进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和行星科学的交叉融合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微生物拥有特殊的基因和酶,是重要的种质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推动深地、深海、深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BR》 本书分别从学科领域的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研究特点、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关键科学问题、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重要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未来发展的有效资助机制及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
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景宁县的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大仰湖湿地群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浙江大型真菌分布的集中地区。对该地区进行了三年的大型真菌考察,采集了1018份标本,在形态学和通用条形码基因检测基础上,共鉴定出大型真菌195个物种,其中包括8个中国新记录种在本《浙江景宁大型真菌图鉴》报道,4个新种/新亚种已另文发表。《浙江景宁大型真菌图鉴》对这些物种进行了集中展示并附有形态学描述和经济用途的简要说明,为当地菌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本底数据。同时,这也是中国东南地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的一个缩影,对于推动对我国真菌资源的认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木材腐朽真菌是指生长在活立木和死木上的大型担子菌,该类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分解还原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木材腐朽真菌的部分种类是重要的食药真菌,还有相当一部分种类能够引起森林病害,因此该类真菌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作者在过去10余年对我国云南省的木材腐朽真菌进行了系统考察、采集、拍照和鉴定研究,共发现木材腐朽真菌550种,其中405种为多孔菌,92种为革菌或齿菌,30种为胶质真菌,23种为伞菌;452种引起木材白色腐朽,87种引起木材褐色腐朽,11种腐朽类型未知;43种为食用菌,124种为药用菌,25种同时为食药用菌;24种为濒危种。《云南木材腐朽真菌资源和多样性》说明了每种在云南的分布、寄主、腐朽类型和食药用功能等,并根据云南的材料对每种进行了描述,提供了基于云南或中国其他省份材
该书介绍抗菌素的作用原理、细菌耐药外排的机制、减少耐药性的抗菌素的开发。该书适合医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和师生参考。该书介绍抗菌素的作用原理、细菌耐药外排的机制、减少耐药性的抗菌素的开发。该书适合医学、生物等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和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