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藻类显微结构、光合色素组成和超微结构特征及分子系统学研究新成果、新观点,论述了藻类演化系统,并按13门分类系统,收录了我国已发表的绝大多数科、属及淡水习见的1572种(变种、变型)每一分类单元均有形态特征描述并附有检索表,每个物种附1幅至几幅图和分布的生态环境。本书还简要地论述了浮游藻类生态及水质监测问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南部,横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既临海又沿边,是我国植物资源大省(区),植物多样性仅次于云南和四川,位列第三。为建好广西的植物 户口簿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与广西植物研究所通力合作,36年磨一剑,完成了《广西植物志》系列六卷的编纂出版。 《广西植物志(第四卷 种子植物)》按照哈钦松系统(1926 年)编排,记载广西茜草科至唇形科种子植物 33 科 454 属 1612种24亚种141变种5变型及1杂交种,并有植物形态比较图或全貌图精绘图版 269 幅(含646种10亚种17变种),内容包括了各科的分属和分种检索表,科、属的简要描述,每个种的科学名称、中文名称、文献引证、识别要点、与近缘种的关系、产地、生长环境、已知经济用途与开发前景等。
202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下简称为《名录》),455种和40类野生植物被列入其中。《名录》的出台,为依法强化保护野生植物、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保护生物学研究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通过协调,由全国各个类群的专家约30位,在开展广泛的野外工作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联合编写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三卷)。本书涵盖了《名录》所列物种、亚种和变种,共计1069种,并标注了各物种的国家保护级别、CITES附录和IUCN红色名录等级。内容涉及每个物种(或变种)的形态鉴别特征、地理分布信息、花果期、生境、濒危状况及其受危原因。为了确保其科学性、准确性和
在世界上有一些美丽、有用、迷人的植物往往也是不常见的,几个世纪以来,这些稀有植物一直吸引着植物学家、科学家和园丁,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中一些稀有植物如今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濒危植物图鉴》结合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珍藏的植物艺术作品,讲述了40种稀有和濒危植物的故事,分析 了是什么让这些稀有植物显得与众不同,又是什么让它们变得如此稀有。通过这些稀有植物的故事,我们可以 看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在进一步威胁着这些脆弱的植物,同时也启发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这 些稀有植物,珍惜我们的大自然,为人类应对保护稀有植物的挑战带来了一些启发,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大众科 普类读物。
《中国秦岭常见药用植物图鉴》分为上、下两册,汇集了近年来在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方面的新成果和新发现,内容涉及秦岭药用植物*研究成果、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发现和优化、传统药物和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生物学活性成分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及传统药物和药用植物的资源利用和保护。 《中国秦岭常见药用植物图鉴》采用四色精美印刷,精心选取了我国秦岭500多种主要常见药用植物,以植物的系统位置为编排主线,包括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以被子植物中的药用植物为主,科的排序采用*的被子植物APGⅢ分类系统,同科的药用植物连续排列,对于该系统中撤销或合并的科,括号内注明了该物种在《中国植物志》中所属的科名。
《高黎贡山植物资源与区系地理》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李恒研究员及其团队30年的研究成果,是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基于各类群专家对植物标本的准确鉴定,该专著首次详细记载了高黎贡山地区的地衣、苔藓、蕨类及种子植物名录,并对高黎贡山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来源及在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中的位置进行了论证,提出一个与该区域相适应的种级分布区类型系统。
邓涛、张代贵、孙航、杨敬元、储德付主编的《神农架植物志(第3卷)(精)》较为全面和深入地反映了湖北神农架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生态分布与分类地位。全书共分四卷,记载了神农架原生、归化及栽培的维管束植物208科1219属3767种(含种下等级)。其中,石松类2科4属27种,蕨类植物25科71属306种,裸子植物7科27属43种,被子植物174科1117属3391种。*卷包括石松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睡莲至莎草科共919种,第二卷从禾本科至桑科共964种,第三卷自荨麻科到茜草科共976种,第四卷含龙胆科至伞形科共908种。本志书记载了新发表的产于神农架的新属1个和新种5个,湖北省新记录科1个、新记录属17个和新记录种52个,补充和订正了一些物种的形态描述。为方便广大读者使用,本志书采纳*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排列,除介绍了科、属、种的中文名和学名外,还对
《中国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图鉴 广西植物》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持编著的《中国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图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距该系列专著《海南植物》出版 7 年后我国科研人员对热带雨林地区植物进行野外调查和专著编研的又一科研成果。该书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全面开展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的研究资料编辑而成,共收录广西热带雨林区域的维管束植物 262 科,1288 属,2737 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内容包括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学名、性状、花果期、分布与生境等。该书文字力求准确、简明扼要,图片清晰,是一部集实用性、科学性与科普性于一体的著作。该书的出版对我国热带雨林植物的保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热带
《中国苔藓图鉴》是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苔藓植物学家吴鹏程为首的专家团队撰写的一部精美苔藓植物分类图典。全书以苔藓分类学为基础,介绍了107科410属1018种苔藓植物,涵盖了中国苔藓植物大部分科、属和东亚特有属(包括中国特有属),展示了苔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化学内含物。植物表型与基因型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是现代苔藓植物分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苔藓图鉴》中近千幅苔藓植物形态解剖特征和生境写实素描图是作者费时三年在台式放大镜下精心绘制而成,凝聚了作者数十年来的研究心血,不仅突显了表基相结合的核心价值,更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创新典范。书后附有近百幅苔藓彩色图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中国苔藓图鉴》可作为高等院校师生,环境保护、医药、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及园
从丰饶的雨林到严酷的沙漠,从积雪的高山森林到湿气腾腾的沼泽,地球上遍布各种各样的植物。然而,植物世界并不像我们看上去那样简单:它们会为争夺阳光而彼此欺骗和搏杀,某些狡诈的寄生植物会吞噬宿主,沙漠仙人掌与蝙蝠形成了奇特的共生关系……《绿色星球》跨越十七个 和地区,深入五大自然生态系统,揭示了植物与动物一样具有的侵略性、竞争性和戏剧性。结合近二十年来植物科学的 发现,本书带领我们一同探索地球上 隐秘也 奇妙的绿色世界。
《植物学》创译了一系列植物学术语,如植物学、心(雌蕊)、须(雄蕊)、细胞、萼、瓣、心皮、子房、胎座、胚、胚乳、唇形科、伞形科、石榴科、菊科、蔷薇科、豆科等。西学东渐,术语翻译是件大事,此书的术语翻译还影响了日本的植物学发展。古代和近代中日间本草学、植物学术语彼此借鉴,有许多值得认真研究的内容。此书包含极为丰富的自然神学内容,李善兰序中,“察植物之精美微妙,则可见上帝之聪明睿智”,已经成为自然神学的名句。今天,《植物学》中的自然神学观念可以用一套进化论(演化论)的术语代换,“上帝”等词也可以(而不是必然)在“大自然”、“演化”的意义上理解。曾有一段时间,学者喜欢进行切割,将科学内容与宗教影响分开,即所谓的去精取精、去伪存真,其实那样做是大有问题的。在一般意义上,科学技术渗透着
四川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地貌及气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是四川省的宝贵财富,清理好四川省丰富的植物种类,是对全国物种多样性的一个贡献,将为研究植物的演化、植物区系、植被、生态等提供科学依据。在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四川植物志》是基础的科学资料,编写《四川植物志》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四川省植物资源进行科学而的清理,使其能为四川省的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提供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料。《四川植物志》作为科学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已为世界所重视,而要认识和研究生物多样性,必须首先知道物种多样性,《四川植物志》的编写,就是对四川省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和记载,其科学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本书可为我国亚热带地区植物区系、植被、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可供植物学、林学、农学、生态学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植物爱好者参考使用。
本书采用*的分类系统,将裸子植物划分为苏铁亚纲、*亚纲、买麻藤亚纲和松柏亚纲;整合国际*研究动态,介绍了裸子植物科和属的系统学研究历史和现状;首次系统地编纂了全球12科85属1118种现存裸子植物的物种名录和地理分布,每种提供了名称、濒危等级、分布图及气候特征数据,全面反映裸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现状。此外,书中还配有310幅精美的彩色图片,展示重要的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分布特征,便于读者识别。本书可作为植物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者,以及农业、林业、园林、中药材等专业的高校师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者参考用书。 Taxonomy and Distribution of Global Gymnosperms by Yong Yang, Zhiheng Wang, and Xiaoting Xu, adopts the most rec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ymnosperms based on phylogeny. The book accepts 1118 extant species of gymnosperms and classifies them into four subclasses: Cycadidae, Ginkgoidae, Gnetidae, a
官群智等编著的《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及应用(精)》主要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为总论,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概况进行了介绍,并以新兴的国家园林城市——株洲市园林绿化为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部分为各论,共列出约五百种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露地常见栽培植物,分别介绍了每种植物的种名、别名、科名、学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栽培要点、园林应用等,并为每种植物配图3~5张。第三部分为植物选择应用表,包括行道树、绿地乔木(行道树除外)、花灌木、地被植物、立体绿化植物、防污染植物、防护林带树种、芳香植物、色叶植物及水生植物的选择应用,以使园林设计人员及园林工作者能一目了然、快速应用。为了方便读者查阅,书后附有中文名、拉丁名索引。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选择及应用(精)》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是一本专业、实用
邓涛、张代贵、孙航主编杨敬元、储德付摄影的《神农架植物志(第2卷)(精)/神农架国家公园丛书》较为全面和深入地反映了湖北神农架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生态分布与分类地位。全书共分四卷,记载了神农架原生、归化及栽培的维管束植物208科1219属3767种(含种下等级)。其中,石松类2科4属27种,蕨类植物25科71属306种,裸子植物7科27属43种,被子植物174科1117属3391种。*卷包括石松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睡莲至莎草科共919种,第二卷从禾本科至桑科共964种,第三卷自荨麻科到茜草科共976种,第四卷含龙胆科至伞形科共908种。本志书记载了新发表的产于神农架的新属1个和新种5个,湖北省新记录科1个、新记录属17个和新记录种52个,补充和订正了一些物种的形态描述。为方便广大读者使用,本志书采纳*的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排列,除介绍了科、属、种
海南岛位于我国南海的北部,地处108°37′—111°03′E,18°10′—20°10′N,是仅次于我国 岛的第二大岛屿,全岛面积约33920km2。海南岛是 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岛屿,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且由于高温季节和多雨季节相结合,降温季节和少雨季节相结合,水热平衡状况较好,水分效应较高,植被的地带性代表类型是一种热带季节性阔叶林,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自然条件和各地生境的差别很大,从而孕育了大型真菌的多样性。作者依据系统生物学和资源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海南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野外考察,并以实物标本为依据进行物种鉴定、系统分类,研究与阐明了海南岛大型真菌的种类形态特征、种类组成及分布特点,并以现代分类系统为依据,对海南岛地区真菌可疑种类进行澄清,订正错误名称、疑难种和有争议种的分类地位,在此基础
本书是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广西原生和常见栽培单子叶植物按一定格式进行编写的植物志,共记载广西单子叶44科400属1359种植物。内容包括各科的分属和分种检索表,科、属的简要描述,每个种的科学名称、中文名称、文献引证、识别要点、与近缘种的关系、产地、生长环境、已知经济用途与开发前景等。精绘形态特征比较图或全貌图图版298幅,方便识别和利用。
胡仁勇主编的《温州植物志(第5卷)(精)》是近 100年来温州植物资源调查和分类研究的系统总结。 全书分概论、各论、附录三部分: 概论 简要论述 温州的自然环境、植物研究简史、植物区系、植物资 源的现状与评价、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对策等; 各 论 按系统记载温州已知的野生维管束植物(即蕨类 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包括科、属、种的检 索表,科、属、种的名称、形态特征、产地与生境及 主要用途等,80%以上的种类附有实地拍摄的彩色照 片。 各论 记载的野生植物共210科1035属2544种 36亚种178变种(不包括存疑种),其中近年发现的新 种5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9个、温州分布新记录属29 个、浙江分布新记录种32个、温州分布新记录种192 个。全书共分五卷,除索引外,**卷包含概论、蕨 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木麻黄科至
我国芳香植物资源丰富,芳香植物是兼有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属性的植物类群,可以用于医药、食品加工、化妆品等行业。此书资料来源广阔,图文并茂。文字说明包含了植物拉丁名、中名、药名、形态特征、主要芳香成分、药用等,图片包含了植株、花果、饮片等。几乎每种植物(芳香药用植物)都有较为准确的精油含量检测。
美丽的夏威夷群岛是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也是考察地壳变动、适应辐射演化、生物多样性变迁的理想地点。植物爱好者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踏着洛克的足迹,在近一年时间里在夏威夷群岛风餐露宿,攀爬数十条山道,实践着他所倡导的 博物人生 。作者追随徐霞客、奥斯贝克、华莱士、威尔逊、哈金森等博物学先贤,以*人称的游记体生动记录并用精彩照片展示了作者所观察到的大量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本书为人们深度了解夏威夷的植物种类、本土种与外来种的竞争、生态变迁、植物保护、自然教育等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也为自然爱好者快速熟悉陌生环境、准确识别当地物种以及尝试博物学生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
戴玉成、图力古尔、崔宝凯、秦国夫编著的《中国药用真菌图志(精)》中对我国目前常见的314种药用真菌进行了专项研究,鉴于以前出版的药用真菌图书中缺乏野外生境照片和显微绘图,为了准确地识别和鉴定这些种类,根据著者采集的材料对每个种类进行了详尽的形态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并提供野生状态照片。由于很多药用真菌与树木专一性寄生或共生,有些腐生的种类也与一定的森林类型有密切关系,根据野外调查提供了每种药用真菌的生境(木生、地生等),为准确认识这些种类提供参考。本书中种类的描述基本按统一的格式,尽管伞菌通常不论述其菌丝结构类型,但在本书中为了和非褶菌类的种类描述保持一致,也基本将伞菌的菌丝结构论述为菌丝系统单系;种类在国内的分布按省市自治区的拼音顺序排列。
本书记述食用菌258种.其中珍稀种有羊肚菌、鸡油菌、灵芝、缺根菌、松茸、短裙竹荪等。可大量采集、外销种类有牛肝菌类、丝膜茵类、环锈伞类;已知人工栽培种50种,包括常规批量栽培种2工种:已有少量栽培种29种。记述在现代医药、生物防治等方面具有特殊用途和研究价值的毒菌54种。另有22种未知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