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鱼体色彩鲜艳、花纹美丽、体型或鳍形独特、具有特殊水族功能、有趣生物学习性等作为选择原生观赏鱼的标准,从14个科中选择观赏价值明显、中国原生、较为常见和具有代表性的原生观赏鱼编写成书。对每一种原生观赏鱼主要介绍中文名、别名、拉丁学名、分类地位、分布水域、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观赏价值、利用概况等内容,并配置1-4张彩色图片。中国原生观赏鱼物种资源丰富,分布区域广泛,本书选择140种中国原生观赏鱼,以图片配合文字说明,既提供鉴定物种的要领,也为中国原生观赏鱼的学术研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
段文科、张正旺编*的《中国鸟类图志(下卷雀 形目)(精)》以中国鸟类学专家郑作新院士(已故) 和郑光美院士的鸟类学分类(1371种)系统为基准, 参考了国内外鸟类分类学研究的*新进展,共收录中 国鸟类1408种另603亚种,是迄今为止涵盖国内鸟种 *全面的鸟类图书。书中对每种鸟类的科学名称、分 类、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种群和资源状态等进行科 学的描述,以大量珍贵野外生态照片直观地展示鸟类 不同的形态(含雌、雄、成、幼、冬、夏等)。用* 真实的图片区别于过去出版的手绘标本图或合成图片 类的图书。弥补了相关图书物种不全和内容年久未修 订的缺憾。本书将中国有分布的鸟种以图片形式汇于 一体,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并兼具艺术性 ,是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是美丽中国* 直观*生动的展示。 本书为上册之《非雀形目
在非洲的一处河岸,迁徙中的牛羚拼了想过河,鳄鱼正好趁乱大吃一顿;在马尔维纳斯群岛,一对对黑眉信天翁为了一年一度的繁殖季,迁徙数千公里重聚在一起;墨西哥山间体重不到0.3克的大桦斑蝶,却毅然发起一场跨越世代的万里长征;太平洋里的鲑鱼们听从命运的召唤,时候一到,纷纷溯流而上涌向出生的小溪,产卵然后死亡,对无数的物种而言,迁徙是一项戏剧性的、危险重重而又至关重要的任务。一则又一则的冒险故事,在本书和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大迁徙”节目中,以无比精彩的画面和生动恢弘的讲述,完美呈现出来,歌颂着生命的果敢和坚韧,带给你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 本书传达了有关动物大迁徙的*研究结果。栖息地的丧失、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迁,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动物们的迁徙活动。作为构成这个星球上浩
本书以精美生动的图片和简洁流畅的文字展示出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本书分为八章,分别介绍了“史前动物”、“哺乳动物”、“鸟类世界 ”、“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节肢动物”、“海洋动物”和“中国珍稀动物”等知识。本书后还附有内容索引,均按音序排列,以方便您查找到希望阅读的内容。 这是面向少年儿童的科普读物。全书分别介绍了史前动物、哺乳动物、鸟类世界、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节肢动物、海洋动物,以及重点介绍了中国珍稀动物,共200余种,并配以1000多幅精美的彩色摄影图片和手绘插图。本书图文并茂,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趣味性强,向您充分展示了动物世界中的千姿百态,使您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神奇魅力!
第3版《动物科学概论:从全球性、生物学、社会学和工业化的角度》继续向读者呈现出全面、覆盖了*内涵的传统学科,这对为动物科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本书包括营养、消化、饲料、遗传、繁殖、疾病和动物行为等内容,畜种章节涉及到马、奶牛、肉牛、绵羊、山羊、家禽和猪等主要畜种,以及水产、宠物/伴侣动物、羊驼和兔子等次要畜种。 除此之外,对现代动物科学的研究同样需要用全面的、非传统的方法来有效地介绍这个学科如何成为人类存在过程中不断变化而不可分割的部分。 因此,作者W.StephenDamron不仅仅向读者展现了主要畜种的方方面面连同它们各自的特点,而且还唤起读者深深思考一些关于动物科学对社会以及社会反过来对学科的影响: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动物科学生涯; 动物作为谷物的消费者——动物在可持续农业
段文科、张正旺编著的《中国鸟类图志(下卷雀形目)(精)》以中国鸟类学专家郑作新院士(已故)和郑光美院士的鸟类学分类(1371种)系统为基准,参考了国内外鸟类分类学研究的近期新进展,共收录中国鸟类1408种另603亚种,是迄今为止涵盖国内鸟种最全面的鸟类图书。书中对每种鸟类的科学名称、分类、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种群和资源状态等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大量珍贵野外生态照片直观地展示鸟类不同的形态(含雌、雄、成、幼、冬、夏等)。用最真实的图片区别于过去出版的手绘标本图或合成图片类的图书。弥补了相关图书物种不全和内容年久未修订的缺憾。本书将中国有分布的鸟种以图片形式汇于一体,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并兼具艺术性,是科学发展、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是美丽中国最直观最生动的展示。 本书为下册之《雀形目》。
本书全面收集了东海区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福建省级保护动物”、“浙江省拟定保护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林业部“三有动物”)中的所有物种,包括鲸类、海洋兽类、海洋龟类、海洋蛇类、鱼类、贝类、甲壳类、珊瑚类等八大类,共计160种。其中,57种为国家I、II级保护动物;23种为福建省级保护动物、浙江省拟定保护动物;13种为林业部的“三有动物”。同时有54种被分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Iora)(CITES)附录I、II,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及贸易将受各缔约国政府问的严格控制;105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IUCN)评估为低危以上物种;
中世纪跨越千年,留下了很多关于动物的手抄本,包括寓言故事、动物百科、猎鹰专著等,其中 代表性的就是十二三世纪在英法风靡一时的“动物图鉴”。 在这些图鉴中,人们所熟识的动物拥有了迥然不同,甚至是精奇古怪的外形,有金光闪闪的狮子、五彩缤纷的豹,还有挂在树上的大雁……同时,如今所固有的动物象征也被颠覆,狼变得滑稽可笑,刺猬化身吝啬的偷盗者,公鸡则成了健忘的代名词……历经千年浮沉,延展开来的斑斓画卷重现了中世纪动物的千形万状,在这里,每一种动物都似曾相识,每一种动物却也都素昧平生……
这是一本叙述准确、概括精炼的动物百科全书,它综合现代生物学的*发现,把近5000种动物集合在一起,详解它们的方方面面,探寻各种动物令人惊异的适应能力和野外生存之道。 本书由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的大卫·麦克唐纳教授主编,由数十位动物学专家主笔,凝聚了众多专家多年观察研究的心血。它立足于*的资料、*的科学发现和*的分类方式,展现了动物生活的方方面面,揭示了动物那些令人惊异的适应能力和野外生存之道,是一本极具权威性且充满人文精神的动物学专著。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系统。《新疆生态文明画丛》只是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系统中的一个小点,其内容也只涉及了新疆的生态环境和部分野生动植物。其意就是通过抛砖引玉,以唤醒更多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引起更多人关注生态文明,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列中来。同时,也期望广大专家学者及各界同仁贡献智慧,使生态文明各领域的研究更为深入、更加全面,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套画丛从科学、文化、生态等方面对新疆的生态地理环境、野生动植物进行了阐述介绍,照片精致,文字优美,是一套图文并茂,集科学性、知识性、文学性、故事性、欣赏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并具
本书专述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720种,隶属于9目、51科、151属,并对各目、科和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同物异名、地理分布、生态习性等进行描述外,还 附上每一种的形态图,其中有349种至今国内尚未作过形态特征描述,5种为中国海新记录种。 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介绍桡足类的基本形态特征、研究简史,并按Ho, J. S.(1990)及Huys Boxshall(1991)的分类系统编排桡足类分目检索表及种类名录、各目鉴别特征及其亲缘关系示意图之外,还描述宽足水蚤目(Platycopoida)2种、哲水蚤目(Calanoida)578种的形态特征,并附形态图。下册描述7目共140种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态图,包括隐水蚤目(Misophrioida)2种、剑水蚤目(Cyclopoida)30种、奇水蚤目(Mormonilloida)2种、猛水蚤目(Harpacticoida)11种、歧口水蚤目(Poecilostomatoida)77种、管口水蚤目(Siphonostomatoida)2种、怪水蚤目(Monstril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北京地区常见的昆虫和其它无脊椎动物。昆虫部分收录了148科153种,其他无脊椎动物部分收录了6个纲107种。昆虫纲每个目以及无脊椎动物每个纲都用一首易于记忆和理解的“科普诗”来总结其典型特征。此外,本书还包括对北京地区昆虫和其它无脊椎动物的概况介绍,以及各类群基本特点的简介。全书共配有800多张原色彩色生态照片,绝大部分都是本书作者在野外采集过程中拍摄的,真实地再现了各物种在其自然生境中的生存姿态。每个物种都配有中文名、拉丁名、简要的识别要点和生境等相关科普知识。本书可供从事昆虫学研究、昆虫学科学普及、高等院校等学校学生,以及广大的生物爱好者参考使用。
本书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系依托作者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等研究成果,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等10余个单位70多位专家历时3年多编撰而成。书中总论介绍药用动物应用历史及发展概况、药用动物分类、药用动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药用动物驯化养殖等;各论按照动物分类系统由低等至高等排列,分类位阶由高阶到低阶排列,收载2341种(亚种)药用动物,各种药用动物不仅用科学的文字、精美的图片进行详细介绍,还对其分类、生态环境与分布、濒危情况、药用部位、采集加工、药材性状、化学药理、分子生药及临床应用作了系统阐述;附录收录主要参考文献,相关的动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