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即是在上述背景下编写的,希望对我国皮革化工的发展具有启发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该书的每一章均由在相应皮化材料的研制和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且熟知制革工艺技术的专家编写。编写过程中尽可能将皮化产品的分子设计、合成技术和结构描述与产品在制革生产中的应用原理相结合,或从制革工艺的角度对高档皮化材料的结构特征和合成方法提出建议;每一类皮化材料均例举了一系列典型产品的生产工艺、原理和应用特性,并对比国外选进产品的状况,提出了改进方向和措施。
《皮革清洁生产技术与原理》是适用于轻化工程专业皮革方向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着重介绍皮革清洁生产工艺,同时对制革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处理新技术也做了适当介绍。清洁技术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已经获得实际应用、有显著环境效益的清洁技术;二是虽然尚未广泛应用,但理论基础扎实、方案合理、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清洁技术。对于涉及的清洁技术,一般包括技术情况总体论述、科学原理、应用实例、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皮革清洁生产技术与原理》可作为高校轻化工程专业皮革方向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该方向大专生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以给同行提供技术选择,因此又可以作为皮革领域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毛皮学是研究哺乳动物毛的形态、结构、功能,毛的生长脱换规律,毛皮检验鉴定,生皮化学等理论及相关技术的科学。它以哺乳动物毛皮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哺乳动物皮肤及其衍生物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毛的形态结构以及不同动物的特征表现,毛的发生、生长、脱换规律及其相关因素,毛的形态、结构、功能间的关系,毛皮的宏观识别与毛的检验鉴定,生皮化学与毛皮加工原理。 毛皮学的前身为狩猎业产品学,于1960年由景松岩教授首次为“全国狩猎管理干部训练班”讲授。1962年开始,东北林学院开设专业课狩猎业产品学;1976年,更名为毛皮商品学;1980年,毛皮商品学改为毛皮学。直到今天,毛皮学一直为野生动物类专业开设。2005年,毛皮学课程被评为黑龙江省级精品课,2008年,毛皮学课程被评为*精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