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已建、在建工程8项典型边坡案例,包括南盘江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厂房高边坡、澜沧江漫湾水电站左岸高边坡、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电站进出口高边坡、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船闸高边坡、乌江洪家渡水电站左坝肩及进水口高边坡、红水河龙滩左岸蠕变体及进水口高边坡、澜沧江小湾水电站左岸堆积体及坝肩高边坡、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坝肩高边坡等。 本书收录的高边坡工程,安全标准高、地质条件复杂、设计和施工均有相当难度,基本反映了当代中国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处理技术水平、风格和特点。案例除简要介绍工程概况外,重点反映边坡基本地质条件、变形稳定或滑动状况、主要处理措施和运行监测情况等,并以大量图片真实反映了工程建设过程和目前状况。 本书适合水利、交通、矿产等行业勘测、设计、施工人员阅读。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分设水资源评价和供需平衡分析、防洪减灾对策、农业用水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城市水资源利用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北方地区水资源配置和南水北调、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等7个课题,经过43位两院院士和近300位院外专家近两年的紧张工作,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8个专题报告,并在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以下称《报告集》)共分9卷,汇集了该项目的系列研究成果。 本书为《报告集》的第2卷,共分6章。内容包括:引论;中国水资源及其演变趋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水资源供需发展趋势分析;对策与建议。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
本书是在海南省海口市水系综合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在河流水系环境整治与修复、水资源配置与工程布局、水污染治理、水景观建设、防洪(潮)工程、水务信息化管理及水务管理政策法规建设等方面,提供了一套较完备的水系规划理论技术体系,反映了目前我国水系综合规划的研究成果。 本书内容包括水资源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调查评价、社会经济发展与需水预测、水生态环境建设及需水预测、水资源配置与工程规划、防洪(潮)体系建设与实施方案、水务信息化建设与实施方案、水务管理政策法规体系、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等。 本书可供水利(水务)、农业、城建、环境、国土资源、规划设计及相关部门的科技工作者、规划管理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以国计民生为主导,揭示了一个关系到淮河四省人民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的大问题。全书由两条线索交叉组成,一是将红色归档,描述了当今中国高层决策人物关于环保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一是为黑色立案,记载了淮河流域水污染的生态恶化状况。 作品以踏实、生动、富有哲理性的笔触,极具震撼力地记录了在浊水臭浆之中苦苦挣扎着的不幸的人们,无情地揭露了鞭挞了那些图财害命的人,热情讴歌了与之斗争的治污者和一群为民请命的记者们,并且通过大量人物和故事,条分缕析,重新注解和诠释了新时代“贪”官和“污”吏的真切含义。 作品以纪实性与文学性并重,实地采访,亲身感受,口述实录,资料翔实,而且行文诡谲多变,铺张扬厉,文采斐然。忧国忧民、夹叙夹议、微言大义,富有极强的思辨色彩,可圈可点。
“黄河流域水资源全理分配和优化调度研究”系“八五”国家重科技攻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第四课题专题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与黄河水资源、地区经济发展趋势与水资源需求、黄河水资源规划决策支持系统、干流水库联合调度初步研究、水资源合理配置、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专题研究主要成果与今后研究意见。该专题研究成果曾获1997年水利部科技进二等奖。 本书系上述专题研究成果经济深化后的著述,可供从事有关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的科技工俄者,以及从事或关心黄河治理,开发、研究的人士参考。
本书选取获得水利部“纪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争制度实施5周年报告书”称号的七个报告书进行汇编。七个案例分别为: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江阴苏龙发电有限公司四期扩建2×1000MW燃煤机组工程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钢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争报告书、东莞市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华电包头河西电厂2×600MW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大安灌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每个案例都包含有专家点评,内容全面,结构设计合理、独特。本书可作为水资源论证上岗培训人员学习的专用教材,也可作为水资源论证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和评审专家的主要指导文献,同时也可供从事水资源评价、规划、设计、保护及相关工作的科研与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师
《渊源与流变·晋唐楷书》编者选择了一个人们既熟悉而又充满了可能性的晋唐楷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综合的创作展示与学术研究。从魏晋至唐代是楷书艺术发展的典型历史时段,由无数书法名家和普通写手创造了丰富的书法资源,它们以刻石与墨迹形式构成了主要的两个大类。其中,既有唐宋以来代代相传的经典范本,也有自明清、近代以来被发现的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