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除序言和总说之外,其正文分为四卷,每卷各有内容组成。论述花品、花性,言简意赅、定义准确,使前辈兰人著作中一些朦胧的说法变得明晰确切。叙述种类、培养等,更是写得有条有理,还补充了前人没有说到的知识,抓住典型、分析特征。按花品档次高下给兰花排队的方法,介绍它们各自的审美价值,即 二种 九品 等。书中特别强调了兰蕙的个性,要求读者必须深刻了解兰花的好恶。
在自然保护方面,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是自然生态系统重要、自然景观独特、自然遗产精华、生物多样性富集的部分,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 与此同时,国家公园也在文化、教育、生态学、美学和科研领域凸显杰出的价值。 在文化的意义上,国家公园与一般性风景保护区、营利性公园有着重大的区别,它是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之地,是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呈现之所,也体现着特有的文化功能。举例而言,英国的高地沼泽景观、日本国立公园保留的古寺庙、澳大利亚保护的作为淘金浪潮遗迹的矿坑国家公园等,很多初都是传统的自然景观保护区,或是重点物种保护区以及科学生态区,后来因为文化认同、文化景观意义的加深,衍生出游憩、教育、文化等多种功能。
为了促进西部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提高公众在野外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识别能力,笔者通过课题组多年积累,并联合长期从事野外植物调查和分类工作的科研人员,选取中国西部地区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58种(及种下等级),进行物种简述,生境特征、地理分布介绍和扩展阅读资料梳理,配以该植物的实物照片,对部分类群有多个物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笔者提供了部分物种的实物照片供读者了解识别。为了方便读者查询了解西部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省级地理分布,笔者查阅标本记录、植物志书和文献资料,梳理出918个物种(及种下等级)的西部地区分布省份,并形成附录于《中国西部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最后。对于区域内广泛栽培的物种,笔者根据野外考察经验和植物分类学家的专业判断进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覆盖了鄱阳湖及周边大片湿地和山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是中国内陆淡水湖泊和湿地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全球重要湿地之一。该地区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大量湿地植物和山地植物等多种类型。本书是一本介绍各种植物分类和识别方法的参考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识别各种植物。通常,这种手册会包括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分布区域、生长环境等信息,并通过图像或插图来辅助读者进行植物识别。植物识别手册可以用于植物学爱好者、学生、研究人员、生态工作者、自然保护工作者等不同人群的参考。
我国植物园承担着植物 的迁地保护、品种繁育,对 保护濒危珍稀植物具有重要 意义。同时,植物园还兼具 向公众展示美好植物并进行 科普等工作。每一年中国植 物学会植物园分会将举办植 物园学术年会,本书为年会 论文集,本书为总第二十七 期。中国植物园系统的工作 科研人员每年将有关植物园 建设、科学普及、育种研究 、引种栽培、资源调查、数 据管理等方面的 学术论 文收集汇集成书,便于植物 园的同行们互相交流提高, 为我国植物园的发展出谋划 策,也是我国植物园发展的 风向标。
湿地是水陆之间的过渡区域,也是地球上生产力很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湿地生态水文过程包含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两个方面,水文过程是湿地植被生长和空间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同时也影响着湿地生源要素在植被和土壤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而决定着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当前研究的核心是水分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湿地水文格局时空分异与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 本书主要基于鄱阳湖湿地水文过程和水分条件的时空变化特点,介绍鄱阳湖湿地植被景观格局及优势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对水文变化的响应,并剖析优势植物在生源要素(氮、磷)迁移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固碳功能;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讨水分条件和植物分解对湿地土
本书选取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4个世界上拥有百余年国家公园体系的代表性经济体,通过文献回顾和访谈分析,对国家公园系统管理的关键要素进行剖析,如生态保护政策、土地使用和产权、融资方法、地方社区参与决策,系统地总结了国家公园的管理经验,为相关经济体建立国家公园体系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教训和做法。
《生命科学前沿及应用生物技术 植物免疫与植物疫苗:研究与实践》从植物与激发子物质或微生物互作角度系统介绍了植物疫苗在植物免疫诱导中的作用机理和应用实践。 《生命科学前沿及应用生物技术 植物免疫与植物疫苗:研究与实践》共分15章,主要论述了生化类激发子,如病毒衣壳蛋白、蛋白类激发子、壳寡糖、脱落酸和聚γ—谷氨酸等,以及具有诱导免疫功能的微生物,如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病毒弱毒株系等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生命科学前沿及应用生物技术 植物免疫与植物疫苗:研究与实践》适合从事植物诱导免疫、生物制药、分子植物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教师、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参考。
我国是一个病虫发生频率、农药用量较大的国家,但随着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农业害虫抗药性问题越来越凸显,对环境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增加了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既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和市场准入,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强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与应用》作者邓彩萍主要从事杀虫微生物方面的研究,结合前人发表的论著,详细介绍近几年关于微生物杀虫剂的研发和应用现状,以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