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提出,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很多行业,其中也包括工程建设行业。想要通过互联网的开放共享优势更好地配置市场资源,实现工程建设行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工程建设行业的上下游价值链,并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工程建造模式变革。《"互联网+"工程建造平台模式》提出“互联网+”时代下工程建造平台模式,介绍工程建造服务的概念、分类与表示、虚拟化封装等,讨论工程建造平台的运行机制、商业模式和功能设计等。同时,提出“互联网+”时代的智能建造模式,讨论该模式下的工程建造服务集成、工程协同管理、智能工程建造管理和工程建造信息支撑环境,并介绍“互联网+”环境下工程质量管理、工程现场安全管理和工程材料供应管理等的变革。
《金银花丰产优质种植技术》是“新农村建设丛书”之一,《金银花丰产优质种植技术》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金银花丰产优质种植技术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金银花的药用价值、金银花资源状况和生产现状、金银花的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金银花规范栽培技术、金银花的生物技术等。《金银花丰产优质种植技术》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是国内关于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代表性学术专著,来源于国家科技项目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该领域的成果。主要介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概述、研究内容和理论基础,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护与评价,生物技术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并从根及根茎类中药、花类中药、果实种子类中药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用植物进行具体的研究实践,分别对人参、三七、半夏、地黄、金银花、菊花、枳壳、薏苡等8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产地调研和收集、种质资源的系统评价等内容开展研究,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本书内容均为编著者自己的研究工作,数据翔实,结果可靠;各品种研究均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具有较好的新颖性和时效性;在内容的安排上,既对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有全面的综述,又对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有详尽的叙述,更提供了相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水稻转基因技术、花药培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组辅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阐述了水稻产量性状、抗病虫性、抗逆性状、营养品质和特异种质的遗传研究及分子育种的进展、水稻基因设计育种数据库建设和水稻基因设计育种的展望,反映了在水稻分子育种方面获得的成果。全书共分12章,各章节前后呼应,又独立成章,是一本涵盖了水稻遗传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水稻重要性状的分子育种等多方面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参考书。本书可供作物遗传育种、分子遗传学、生物学、农学和生物工程等专业的教师、学生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及管理工作者阅读参考。
2008年以来,我有幸作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五位顾问之一,跟随中青年大豆专家们赴全国各大豆栽培区进行实地考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特别是2010年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8团,参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王连铮研究员团队育成的大豆品种中黄35产量验收,亲眼目睹、亲自见证了亩产405.89kg产量纪录的诞生。兴奋之余,令我琢磨一个问题,即:如此高额的产量究竟是怎样达到的呢?以往想的较多的是品种自身的产量潜力和与之相应的栽培措施,对生产条件即环境的生态容量却重视不够。现在懂得了,要获得高额的产量,必须注重品种、措施和环境三要素的协调一致,且三要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甘蔗栽培技术(第2版)》一书的作者洪红等根据近年来甘蔗栽培技术的发展、甘蔗新优品种的涌现、甘蔗病虫草害的增多与农药的新旧换代等情况,对原书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内容包括:甘蔗的形态特征和特性,甘蔗优良品种和繁殖方法,甘蔗栽培技术,甘蔗的灾害与防抗,甘蔗主要病虫草害防治,原料甘蔗的管理技术等。《甘蔗栽培技术(第2版)》技术科学实用,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蔗农、甘蔗糖厂管理人员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汇集了82篇富硒论文,分5章82节,包括粮油、水果、蔬菜、茶叶等主要农作物富硒生产关键技术。该书的出版发行,为大力开发富硒农产品、推进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对科技人员研究与推广农作物富硒生产技术及农民生产富硒农产品具有指导作用。
草菇是高温型菇,过去只栽培于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栽培方法仅是用稻草在室外堆栽,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大,生物学效率只有10%~20%。也就是说,用上100千克稻草,仅能生产鲜草菇10~20千克。然而,草菇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外贸需要量大;同时它味美,国内市场也很欢迎;加上它生育期短,10天左右即可采收,是见效快的致富门路。因此,这几年大大激发着我国草菇栽培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首先,栽培范围逐渐扩大,过长江,跨黄河,现在已越过了长城,在东北的夏季也有栽培;第二,栽培原料日趋广泛,棉籽壳、废棉、麦秸、麻秆、玉米秆、豆蔓、糜黍壳、烟茎、香蕉叶、野草、出菇菌糠等都可以用,不种水稻的地方也可以顺利地栽培草菇了;第三,栽培方法越来越多,室内法、大棚法、菇房法、地沟法、阳畦法,还有与作物蔬菜间
本书以彩色照片配合文字辅助说明的方式,对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进行讲解,分为玉米病害及防治和玉米害虫、害螨及防治。本书共记述了当前生产上的主要病害25种、虫害21种、分别从为害症状、发生规律、形态特征、防治措施等几个方面辅助讲解,便于识别。玉米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图谱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技术可操作性强,适合广大玉米种植户阅读使用,亦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该书为喻树迅院士及其研究团队三十年来对短季棉研究的成果总结。将三十年来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成果进行了精筛,从短季棉的遗传育种、选育繁育等方面系统地展现了短季棉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是棉花研究工作者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图书馆馆藏的重要历史文献。
《大豆生理与遗传改良》涵盖了大豆株型生理、营养生理、碳氮代谢、抗旱生理、超高产品种生理等的遗传改良研究,是一部比较全面介绍大豆生理遗传的著作。在写作过程中,编写人员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在查阅大量外资料的基础上,力求全面展现大豆生理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以供大豆生产、管理工作者和高等农业院校师生及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过去出版的甘蔗书籍均以水田蔗为主线,对现代以旱地为主的甘蔗生产参考价值有限。《现代甘蔗学》由我国甘蔗主产区广西和云南的甘蔗科技工作者合作编著,系统总结了我国特别是广西、云南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甘蔗科技成果,以旱地甘蔗为主线,对当前的甘蔗生产、科研和教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农业院校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科研、生产单位科技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