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 1》 本书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很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有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批评家邱华栋先生,以睿智的观察、精密的思考、深切的体悟,对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海明威等100位现代世界级文学大师进行了全面的评述,从作家的生命历程与社会发展的变迁,从文学自身的传统到时代思潮的相互激荡,整合了文本、生平、个性、国族、宗教、政治、经济、地理等一 切相关方面,凝铸成一部丰富、多元、深厚的现代世界文学精神史。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深刻变革,世界文学的面貌出现了纷繁复杂的变化。小说不仅没有死亡,而是借助新型传媒具有了撒播效应,世界文学呈现出现代性和在地性,大众关注和精英阅读并行不悖的景象,一些文学大奖的影响也呈现出跨越国界、语种和地理范畴的面貌。这本《现代小说佳作100种》也许存在着个人的趣味和取舍,但从广义上说来,它凝聚了一个持续阅读和
本书是*部研究溥儒妖怪画的著作,介绍了溥儒的生平及艺术成就。溥儒(1896 1963),姓爱新觉罗,字心畬,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清代恭亲王之孙,末代皇帝的堂兄。清亡之后,终以画家而名世。本书收入图像近二百种,并以王孙贵胄、志怪情结、山海精灵,神魔小说、鬼域世界、游戏笔墨六章进行研究。虽以妖鬼作为绘画题材,但画笔诙谐古拙,别开生面。溥儒画作题材甚广,山水人物、花鸟走兽无一不精,晚年喜作妖怪画,取材于《山海经》《搜神记》《酉阳杂俎》《太平广记》《西游记》《聊斋志异》《子不语》等经典。溥儒兼及考证之功,所作魑魅魍魉,诡异狞厉又不失含蓄隽永,形成古艳奇逸的风格,并从中寄托怀抱,为近世妖怪画的高峰,也是古典妖怪画的终结。
范闲,庆国数十年风雨飘摇的见证者。他容貌俊美,个性鲜明,热血激情。自海边小城崭露头角,历经家族恩怨、江湖纷争、庙堂权谋的种种磨炼,凭着过人的天赋与才智,在刀光剑影中杀出一片天地,成就一代传奇伟业。小说的构架如一盘妙棋,谋局布篇功力非凡。故事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是一部既有东方古典气韵,又蕴含着现代意义的长篇佳作。
我是巴尔达米,当过士兵、殖民地代理人、流水线工人、龙套演员、诊所医生、疯人院主管。我一点也不勇敢、不善良,缺乏同情,漠视理想。可以说,我是个浑蛋。世界是个大垃圾场,我在其中阴暗爬行。陪伴在我身旁的,只有肉欲和困窘。对我来说,生命是难以忍受的冒险。没有比这更绝望的冒险了。我的故事不是什么光彩的传奇,但说出来也许会有人感同身受。
弗吉尼亚·伍尔夫二十四年间写就的日记,五百多个夜与日的私人絮语。 “也许我不会变得‘著名’或‘伟大’,可我要继续冒险,继续改变,开阔眼界,拒绝被人践踏,拒绝墨守成规。重要的是释放自我,不受限地找到自己的空间。”本书是由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丈夫伦纳德·伍尔夫所编选的日记选,收录了1918年至1941年这二十四年间属于伍尔夫的珍贵日记。我们可以看到她如何踏过荆棘,身为女性作家的她其创作几乎受到了与称赞分量相当的诋毁,一边是“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另一边是“搜肠刮肚地在文章和评论中寻找自己的名字”;她会“毒舌”评论名家之作,跟随她的日记我们几乎能够获得一份绝妙的阅读清单;她在日记中也记录了陷入抑郁症和精神崩溃的历程,坦陈自己在黑暗中的挣扎与求索……
本书是奥登的散文精选集,以爱德华·门德尔松整理的六卷本《奥登散文全集》为底本,由国内著名奥登学者蔡海燕精心编译。全书收录了《丰产者与饕餮者》《公众与已故的叶芝先生》等26篇经典散文,这些《染匠之手》和《序跋集》之外的文字此前从未被翻译为中文。它们在时间跨度上覆盖了奥登的整个创作生涯;在形式上则极为丰富多样,包括了评论、讲稿、序言、随感等。在其中奥登从诗人的角度对文学、艺术、历史、人生等广泛的话题发表了独到见解。这些篇章完整呈现了奥登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批评家”的形象。
本书是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南希·阿姆斯特朗(Nancy Armstrong)的代表作。本书以18世纪以来重要的家庭小说作品为基础,探究了小说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个体化等历史进程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小说在其中扮演的重要作用。该书的主要观点为,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对旧贵族的价值观念时,在家庭小说和女性身份中找到了反抗的领域。家庭和女性成为突破旧贵族的道德观念、经济模式等的突破口。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趋将社会矛盾归结为家庭问题,尤其是将女性的欲望视作罪恶之源,但是这种做法并没有能真正理解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这一文学现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日益与弗洛伊德笔下的患癔症的女性相结合,只是弗洛伊德否定了其中的反抗力量,将其病理化。而以伍尔夫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反对这种解释,试图重新在小说中发现反抗的力
Apple年度很好文学类图书第1名,布克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决选作品。四个男生跨越三十年人生起落的友谊史诗,焦虑时代的完美编年史。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环境,却可以在外面的世界找到真正的家人。
《至上者》设想了19世纪巴拉圭独裁者弗朗西亚和他专享的同伴、秘书帕蒂 尼奥之间的对话。他们的谈话扩展成了思想的史诗之旅,跨越了他们国家的殖民历史,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意象以及迷宫般的转折。 面对强加给自己的完美秩序,面对权力的疯狂愿景,拉丁美洲的作家选择以 虚构来回应。借助荒诞离奇的喜剧式情节,巴斯托斯描绘出至上者的后现代 风格肖像。《至上者》是现代拉丁美洲文学的杰出之作,深刻地反思了权力及其滥用,以及语言在创造和破坏整个世界中的作用。
雷蒙德.钱德勒擅于塑造冷峻、坚硬、黑暗的故事氛围。他的短篇小说步步惊险,孤独危险的灵魂遍布大都市各个角落,明星、妓女、混混、生意人、私人侦探、警察……为了各自的目的明争暗斗。主角裹挟在阴谋当中,凭借老辣身手和精明世故,看穿一个个险恶的心机,揭开隐藏在黑暗中的惊人内幕。 本丛书收录了钱德勒一生创作的全部25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他的硬派侦探美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比于他赖以名世的长篇小说,这些故事更加暴烈,情节的剧烈转折让人猝不及防,结尾出人意料又耐人寻味。同时,钱德勒的短篇小说也是长篇小说某些构思的源头,正式通过写作这些惊心动魄的短小故事,钱德勒逐渐探索并塑造了一个教科书式的硬汉世界,成为后世著名作家眼中的大师。
阿尔内与托芙带着孩子们在南挪威避暑,夜晚开车时,数百只螃蟹聚集在他前方的路上;他们的朋友埃吉尔离异独居在附近小岛上的度假屋里,临时需要照顾自己十岁的儿子一个星期;牧师卡特琳对自己的婚姻感到乏味,她刚刚出差回来,马上要为在机场遇到的一名男子主持葬礼——而这场葬礼是十天前就安排好的;超市收银员艾斯林回到自己租住的阁楼,将要入睡之时,楼下有人疯狂拍门求救;护士佐尔法伊协助医生给已宣布脑死亡的病人做器官捐献摘取,在切开病人的身体之后,心电图上重新出现了跳动;记者约斯泰因下班后混迹酒吧,收到朋友消息后独自出发前往一支死亡金属乐队的被害现场;他的妻子蒂丽德是一家精神病院的护士,在她值夜班的这个晚上,一名病人逃出了医院。继《我的奋斗》之后,克瑙斯高近期新小说系列第一部。这部寓言形式的作品
内容简介 《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一生。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连结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天翻地覆。李光头是一个混世魔王,我喜欢这个人物。喜欢他的丰富和复杂,这个人物和我们的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就是我们时代的产物。宋钢是“良心的悲剧”。他一直是别人的影子,先是李光头的影子,再是林红的影子,ZUI后他终于独立了,可是走向了死亡。——余华《兄弟》是一部怪诞的绝妙之作,是中国小说家第一次尝试为当代人创作的一部大众史诗。通过两兄弟的命运沉浮,展示了中国四十年的历史变迁。——《纽约时报》
1960年,瓦西里·格罗斯曼(1905—1964)完成长篇历史小说《生活与命运》。1980年,该书在被封锁二十年后历经坎坷首度出版,引起巨大轰动。 关于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比《生活与命运》更为全面的描写:它是一整个时代的画像和心灵史,体制下复杂多面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20世纪那段历史的深刻反思。 一如《战争与和平》,《生活与命运》围绕一个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故事展开。格罗斯曼以托尔斯泰式的宏大视角和写实笔法,讲述了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经历,并通过家族成员各自的遭际串起上百位出场人物与一系列交叉延伸的历史事件。历史的创痛、现实的积弊,权利与战争双重碾压之下人性的艰难处境,都以栩栩如生的深刻细节纳入其中。 格罗斯曼是世界上用文字记录犹太灭绝营惨况的第一人,其独一无二的经历和人道
著名文学评论家詹姆斯·伍德的新作+精选合集,二十余年文章精华一网打尽。自詹姆斯·伍德出版第一本批评文集《破格》(1999)开始,他就被认为是英语文学批评界的领军者。他既评判那些殿堂级经典作家(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臧否晚近的重要作家(赫拉巴尔、塞巴尔德),也评点重要的当代作家(埃莱娜·费兰特、海伦·加纳)。他建立起了一套富有智识又犀利精准的批评标准,并将这套标准用自成一格的文章呈现出来。伍德选取了以往的得意之作,又新收入了一批精湛作品构成本书,并通过巧妙编排,使相邻的两篇往往能够相互映照。本书可以代表伍德文学评论的水平。经过二十多年的文学评论写作,伍德评论的版图已经拓展至柏林、意大利、巴尔干半岛、澳大利亚……评论的深度与广度更是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在江南,范闲屡战屡胜、神威大显。首战,他就将江南大佬们唯我独尊、独霸天下的气焰打得落花流水,将他们长时期以来的贪腐收归国有。尤其是首富明家,尽管使劲招数,极力抵抗,却斗不过具有超人智慧的范闲。范闲过人的天赋与才智是每一步都走在对手之前,先将他们的阵营打乱,然后将其带入圈套,曾经不可一世的明家很快分裂、背叛,一败涂地。更为精彩的是,此间他拜见了被庆帝逼退回乡的岳父林若甫,深得真传。还与齐国大宗师狼桃相遇,与圣女海棠朵朵巧妙周旋 熟料,范闲在打道回府的路上,却遭到宫中另一隐秘人物的狙杀。在这生死搏杀的另一战场,范闲又该如何闯关?随书附赠明信片人物介绍:范建范闲之养父,与庆帝有同哺之情。虽为户部侍郎,潜藏的实力却相当惊人。范思辙范闲之弟。爱财,桀骜不驯的贵公子。精于算账,拥有花
1963年年底,武田一家位于富士山麓的山间小屋建成。从第二年也就是1964年的晚春,全家开始了东京与山里往返的生活,添置家具和用品,将山间小屋的内部置办完善,也去到山下的村子、湖泊以及富士山。从1964年7月到1976年9月的十三年间,他们每年都要在这里度过若干个月。写日记最初是丈夫武田泰淳的提议,每当来山里的时候“轮流记笔记”,他和女儿武田花也写过几篇,但绝大多数都是武田百合子的记录。1976年10月,丈夫武田泰淳因病去世。这部长达十三年的生活日记在杂志连载后,于1977年正式成书出版。每日晴暖雨雪、起居三餐、邻里家常、自然风物,武田百合子以直白简朴又生气勃勃的文字,将之一一记录成文。从未想过从事写作的她,在成为家庭主妇后初次提笔,字里行间一派天然,全无矫饰。遥远的昭和岁月犹如一幅人间烟火的长卷,在她的笔下徐
英国重量作家、历史学家简·莫里斯通过自己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初的全球历程,用半个世纪的行走,书写了一篇篇令人心醉神迷的文化随笔。五十年的风云变幻,莫里斯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从人类首次登顶珠峰,到艾希曼审判和柏林墙的倒塌,再到香港的回归。五十年的生命历程,莫里斯从“他”到“她”,从新闻记者到文学作家,在双重身份变换间,她始终敏感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旅途虽匆匆一过,她却用历史学家的目光透过当下联系到过去,想象到未来。纷扰不断的中东、混乱的加勒比、冷战中的苏联、分裂的南非、逐渐褪去帝国光环的英国、流动的欧洲……在历史的变革中,她捕捉到世界剧变的20世纪下半叶中那些决定性的细节。
《马尔克斯爱情两部曲(全2册)》由(哥伦)加西亚·马尔克斯著
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28岁的丹麦破落贵族布里格,他浪迹巴黎,写下七十一篇札记。手记可粗略分为三大部分:布里格的巴黎印象、童年回忆,他对认知、写作、时间、存在和历史反思。小说的很多片段直接取自里尔克的书信和日记。在里尔克的原始手稿中,首末两节分别存在其他版本。这些原始材料国内至今还有没有译本,因此也会补充到正文之后。 本书是里尔克小说的注疏版,小说原文约10万字,注疏版总字数超过30万字,添加了大量研究文献和解读,有利于中文读者及相关研究者更好地理解里尔克的文学创作。
《小于一》是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散文集,以长文为主,夹以若干短文,仅十八篇文章,篇篇精彩,再加上其文体和“书体”的独特,遂形成一本完美之书。这是一个伟大诗人的精神自传,也是一部私人回忆录。布罗茨基以创造性的诠释与解读,完成了他对阿赫玛托娃、奥登等人的致敬,对个人价值的有力捍卫,还有对独裁者罪行的揭露和控诉。这样的控诉使用的不是公共语言和措辞,而是站在“一个诗人对一个帝国”的高度。而这个高度,又源自他的一个信念:语言高于一切,甚至是时间崇拜的对象,诗歌则是语言的至高形式。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瑟夫·布罗茨基经典散文集“世界大约是不堪拯救了,但单个的人总是能被拯救的。”“他的散文具有大师的力量与精准,时而却又发散出先知般的道德光辉。”《悲伤与理智》共收入散文二十一篇,大致分为回忆录、旅行记、演说讲稿、公开信和悼文等几种体裁。这些散文形式多样,长短不一,但它们诉诸的却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诗和诗人”。这卷文集可以说是通向布罗茨基的诗歌观和美学观,乃至他的伦理观和世界观的一把钥匙。文集中最后一篇作品《悼斯蒂芬·斯彭德》完成后不到半年,布罗茨基自己也离开了人世,《悲伤与理智》因此也就成了布罗茨基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散文集,是布罗茨基散文写作、乃至其整个创作的“天鹅之歌”。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的《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 《我们八月见》 每年八月十六日同一时刻,她都要重复这趟旅程,乘坐同一班渡轮,抵达同一座岛上,光顾同一家花摊,顶着同样的似火烈日,来到同一处破败的墓地,将一束新鲜的剑兰放到母亲的坟前。在岛上孤独而自由的人,这一晚用尽全身力气紧紧握住命运的手,就好像自己身处悬崖的边缘。
《破格》《不负责任的自我》和《小说机杼》的出版,使詹姆斯·伍德成为同时代批评家中的翘楚,继之而来的《私货》则证明,他不仅是犀利批判当代小说的冷面判官,也是一位善于发掘小说优点的欣赏者。通过这25篇热情而闪耀的批评文章,作者不仅覆盖了诸如哈代、托尔斯泰、莱蒙托夫、埃德蒙·威尔逊这样的经典作家,也将自己对文学百科全书般的理解举重若轻地应用到对当代最重要作家如科马克·麦卡锡、伊恩·麦克尤恩、石黑一雄、V.S.奈保尔等人的分析上,甚至还收入一篇作者寄寓粉丝私心的乐评文章:致敬基斯·穆恩与消逝的鼓手之乐的篇目(曾被收录于《2011年度很好音乐评论》)。评论乔治·奥威尔的文章(被克里斯托弗·希钦斯收入他编选的《2010年度美国很好文选》),更深刻地追溯英国的历史与现实政治,呈现出作者罕有的视点。《私货》呈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