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大冰的江湖故事集,讲述市井小人物的传奇人生。有十年如一日坚守藏地的书店老板,有带重病母亲游历世界的浪子,有木讷寡言对绝症女友不离不弃的流浪歌手,有31年仍未忘怀阵亡战友的老兵 书中的每一个有情众生,都在对命运说:我不!
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城的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个任务:要在贵妃诞日之前,从岭南运来新鲜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距长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为了家人,李善德决心放手一搏:“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长安的荔枝》是马伯庸备受好评的历史小说。 唐朝诗人杜牧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千多年来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但鲜荔枝的保鲜时限仅有三天,这场跨越五千余里的传奇转运之旅究竟是如何达成的,谁让杨贵妃在长安吃到了来自岭南的鲜荔枝?作者马伯庸就此展开了一场脑洞 大的想象。 沿袭马伯庸写作一贯以来的时空紧张感,不仅让读者看到了小人物的乱世生存之道,也感受到了事在人为的热血奋斗。随书附赠“荔枝鲜转运舆图”
严家炎(1933~ ),出生于上海。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新感觉派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形成的一个著名新文学流派,其主要作家有施蜇存、刘呐鸥、穆时英等。该流派关注现代都市的病态生活,采用现代主义手法创作小说,注重心理分析和意识流技巧。《新感觉派小说选(修订版)》选取了该流派七位作家的二十四篇重要小说。这本《新感觉派小说选(修订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别尔金小说集》是普希金创作于1830年的第一部完整小说,是其重要的小说作品之一。全书由五篇短篇小说组成:《射击》塑造了一个 硬汉 形象,并对当时贵族军人的生活及心态做了准确展现;《暴风雪》描写了一场阴差阳错的私奔、还愿偿债似的终成眷属,如同一出带有淡淡讽刺意味的轻喜剧;《棺材匠》讲述了主人公的一场可怕、荒诞的梦境,既与其棺材匠的职业相吻合,又与城市平民的生活构成某种呼应;《驿站长》也是描写下层人物,但作者对主人公给予了更深切的同情,其中的 小人物 形象和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当时和后来的俄国文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村姑小姐》是一出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活泼可爱的主人公,皆大欢喜的结局,都隐隐体现出作者的这样一种价值取向:乡间的清纯胜过上流社会的浮华,深刻的俄罗斯精神胜过对外来文
《悠悠岁月》一经出版就获得了法国当年的“杜拉斯文学大奖”。采用“无人称自传”的方式,实际上是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也促使别人回忆,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出时代的演变,从而引起人们内心的强烈共鸣。大到国际风云,小到饮食服装,家庭聚会,乃至个人隐私,无不简洁生动。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世界的进程,实际上写出了集体的记忆。小说的时间跨度有六十年,因此无论什么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和最清晰的记忆。
小镇阿姆加什,是露西的故乡,也是她想逃离的地方,生活在这个小镇上的每一个家庭,都有着难以示人的羞耻与秘密。他们活在彼此窥探的目光里,活在流言蜚语里,更活在自己的孤独与痛苦中。本书是该系列的第二本。在第一本《我叫露西·巴顿》中,露西母女闲谈时提及的亲戚和邻居,在本书中相继登场,成为他们自己故事的主角。9个短篇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镇生活故事。
本书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哥特小说女王雪莉·杰克逊的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她拥有代表性和知名度优选的21篇短篇小说。其中多篇作品曾获文学大奖,如《抽彩》(1949年获欧·亨利奖)、《回家吧,路易莎》(1961年获爱伦·坡奖)和《邪恶的可能》(1966年获爱伦·坡奖)。此外,《来与我共舞在爱尔兰》(1944)、《度夏的人》(1951)、《有花生的寻常一天》(1956)、《睡衣派对》(1964)等多篇名作曾入选《美国很好短篇年选》。 雪莉·杰克逊的小说往往关注普通人在温和、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突然遭遇的坠落,从中剖析人性的阴暗面,用讽刺的手法揭示浪漫幻想背后复杂的、有时甚至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现实。
《蓝颜知己》中国小小说30年心血结晶,23位名家殿堂级作品,精短文学的至高水准,值得一生珍藏的经典文丛。由宗利华编著的《蓝颜知己(中国小小说)》为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之一。 《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宗利华卷:蓝颜知己(中国小小说)》收录了苛瓷,关索,苏明,情人,隆胸,三个人,越位,步非烟,鱼玄机,蓝颜知己,女色时代,我是一条鱼……
二十岁生日,她同平时一样上班做服务生。礼拜五一直是她当班。倘若一切按计划进?,她本可以休息一晚。 然?当晚,她被派去为隐居在604室的餐馆?板送餐。得知今天是她的二十岁生日,老板主动提出为她实现一个?愿。干杯之后,她的心愿究竟能否实现?
一部私密、真挚、动人的个人生活记录。作者利维以女性视角回应乔治·奥威尔《我为什么写作》,将个人历史、性别政治、哲学与文学等融为一体,讲述:她在南非因父亲遭祸而失去语言能力的童年;她青少年时期在英国的廉价餐厅里与建筑工人和巴士司机相处,逐渐成长为作家;她五十岁婚姻破裂,临时起意去往西班牙马略卡岛,回望此前的人生。作为一个既要写作又要兼顾生存的女人和母亲,利维一生都在努力平衡女性、母亲、写作者的三重身份,在书中她讲述了自己面对生活时的无奈、困惑与愤怒——正是因为“我不想知道的事”,因为那些夹杂着身份、离散、错位或恐惧的事,她选择走上写作的道路。
本书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与后来的《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合称“鼠的三部曲”,描写一个少男在街上“拣”到一个喝醉的少女,把她领回家里,两人发生了一些朦胧的情感,但最终少女还是选择了分手。书中透露出青春的感伤气息,也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文字技法和文学观念。本书平装本2001年由我社初版,此后于2007年更换了封面,并作了修订。2014年,我社又出版了本书的精装本,再次作了修订。因上一个平装本封面已经10年未变,故第三次更换本书封面设计,使这部名作焕发新的活力。
薛忆沩创作于深圳的《出租车司机》由2000年第5期《天涯》杂志刊出后,立即被包括权威的《新华文摘》和普及的《读者》杂志在内的“几乎所有选刊”选载,成为世纪之交中国引人注目的短篇小说。12年来,小说又被反复选入各种“读本”和“选本”,并被列在“21世纪中国*短篇小说”前列,在读者中产生了特殊和持久的影响。众多评论家认为,这篇小说完美地体现了作者“节制”的美学原则,用词和用情都恰如其分,不可有任何的增减。 本书以《出租车司机》命名,收入了“出租车司机”、“女秘书”、“同居者”、“神童”等十二篇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在刊发时无一不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与好评。作者之所以选择深圳,是因为这是一座开放的城市,人的来源方向很多。人在城市中,有各自的故事,承载着各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人们聚集在一起,
孙甘露是先锋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作品有英、法、日等多种译文,被收入海内外多种文学选集。本书收录了其成名作《访问梦境》以及《信使之函》《请女人猜谜》等孙甘露非常具有代表性短篇小说5篇。
《月亮与篝火》是意大利作家切萨雷·帕韦塞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小说,首次发表于1949年。弃婴“鳗鱼”厌倦了在美国的闯荡,回到意大利北部乡村寻找失去的童年,却意外了解到故乡在法西斯占领时期的残酷往事,意识到他所追寻的故乡早已破碎。无尽的怅惘中,他再次踏上旅途。
《好大事》《假牙》本是一种尝试。这里 好大事 假牙 都属合肥方言。这类方言还有很多,如 七屁八磨 邪屁魍魉 等等。这些土话在合肥方言区流传甚广,人们张口就来,说来极有味道,令人忍俊不禁。晚清官场,一度淮系掌权,合肥话非常吃得开。当时有句顺口溜: 会说合肥话,便把洋刀挎。 意为当时官场以说合肥话为时髦,就像改革开放初期说 港普 一般。当然,时过境迁,这种 盛况 早已不再。不过,对于从小在合肥长大的我,还是对合肥话情有独钟,于是便试图把合肥话中具有代表性的用语,如好大事、假牙等,写成系列小说,小说中的语言也打算用合肥话来写。*篇写的便是《好大事》。在写作过程中,我搜集了大量的合肥方言,写作过程也自得其乐。可是小说寄出后,编辑部却认为合肥方言有很大局限性,非方言区的读者可能难以理解。这个看法
该小说将视角聚焦在涂山氏的巫女女娇身上,以她的双眼来认识那个世界。洪水即将到来,代表水神共工与他臣属的反扑,凡人的力量在神明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但她遇到了一个名叫文命的青年,那正是未来的大禹 他身边带着应龙,凭借自己的智慧,以凡人之躯对抗水神和妖兽。在击败了凶兽梼杌之后,梼杌恢复了人形,原来正是文命的父亲鲧,他因治水失败而被上天惩罚,困在妖兽的身躯之中。*终文命接受了父亲的遗志,愿率领英勇无畏的凡人们治理水患,真正做到了人定胜天。
本书精选作者的中短篇小说19篇,一部分是作者各时期的代表作,如1954年初登文坛引起广泛关注的《解约》,以讽喻、象征手法体味人生哲理的《钱包》《鱼钩》等;另一部分是“陈奂生系列”小说。该系列小说以塑造继阿Q之后又一农民典型形象而受到高度评价。该系列以严峻的现实主义笔触,揭示风云变幻的政治、经济变革对普通农民命运的深刻影响,探索了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见证了中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广大农民艰难行进的身影,厚重的历史感与鲜明的时代感相互辉映。文笔简练幽默,格调寓庄于谐。本书由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新编。
一八八八年春天,莫泊桑乘“良友号”游艇,沿地中海之滨做了一次短期航行,并在日记中写下每天的见闻和感想。这不仅仅是一部描绘水上风光的游记,更是作家对人类境遇的思考,谈论文学、社会、女性、历史、政治……当然,还有海和风。
在我的星球上,在我们300岁生日的前夕,我们这一族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变成一个地球生物,去地球待上一个月,去探索,去瞄一眼别样的生活。在穿越到地球的旅途中,我本来应该成为黄石国家公园的森林护林员的。可是偏偏出了些差错,我变成了一只猫! 幸运的是,我遇见了一个叫奥里弗的人类小女孩。我们一起出发,踏上了寻找家的旅程……
《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是当代著名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于1974年发表的经典哲学文章,在意识研究方面引用极广,影响力无出其右。本书是其50周年纪念版单行本的中文译本。 这篇文章开启了如今广泛关注意识问题的潮流,使意识成为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核心议题;它也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非人类生物的意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内格尔认为,意识体验的本质主观性——即对经历该体验的生物来说,这种体验是什么样——意味着任何试图用物理术语分析意识的还原主义理论都注定无法成功。因此,物理科学无法提供对现实的完整描述,如果科学要真正理解心灵,就必须超越那种将现实仅仅看作客观物理的观念。 在发表五十周年之际,这篇经典文章以单行本重新出版,并附上了一篇新的序言,讨论了这篇文章的起源和影响。书中还收入一篇新文章《进
安德烈·莫罗阿著的《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服尔德传注释版)/傅雷译作全编》收入傅雷先生译自法国 传记作家和小说家莫罗阿(今译“莫洛亚”)的三部作品:《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和《服尔德传》(“服尔德”今译“伏尔泰”)。 《人生五大问题》探讨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五大问题:婚姻、家庭、友谊、幸福以及政治和经济机构。其中颇多真知灼见,发人深省。《恋爱与牺牲》包括四个故事——歌德写作《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背景、巴黎高师一学生攀附贵妇而自毁前程之事、英国 西登斯夫人及其女儿的故事、英国著名小说家利顿的婚恋悲剧。四者皆以真人实事来阐释爱情对人生的巨大影响。《服尔德传》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作家和哲学家服尔德的传记,描绘了服尔德跌宕起伏的一生,生动再现了一个嬉笑怒骂而始终不改真理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