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 1》 本书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很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有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批评家邱华栋先生,以睿智的观察、精密的思考、深切的体悟,对普鲁斯特、乔伊斯、福克纳、海明威等100位现代世界级文学大师进行了全面的评述,从作家的生命历程与社会发展的变迁,从文学自身的传统到时代思潮的相互激荡,整合了文本、生平、个性、国族、宗教、政治、经济、地理等一 切相关方面,凝铸成一部丰富、多元、深厚的现代世界文学精神史。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深刻变革,世界文学的面貌出现了纷繁复杂的变化。小说不仅没有死亡,而是借助新型传媒具有了撒播效应,世界文学呈现出现代性和在地性,大众关注和精英阅读并行不悖的景象,一些文学大奖的影响也呈现出跨越国界、语种和地理范畴的面貌。这本《现代小说佳作100种》也许存在着个人的趣味和取舍,但从广义上说来,它凝聚了一个持续阅读和
我是巴尔达米,当过士兵、殖民地代理人、流水线工人、龙套演员、诊所医生、疯人院主管。我一点也不勇敢、不善良,缺乏同情,漠视理想。可以说,我是个浑蛋。世界是个大垃圾场,我在其中阴暗爬行。陪伴在我身旁的,只有肉欲和困窘。对我来说,生命是难以忍受的冒险。没有比这更绝望的冒险了。我的故事不是什么光彩的传奇,但说出来也许会有人感同身受。
本书是奥登的散文精选集,以爱德华·门德尔松整理的六卷本《奥登散文全集》为底本,由国内著名奥登学者蔡海燕精心编译。全书收录了《丰产者与饕餮者》《公众与已故的叶芝先生》等26篇经典散文,这些《染匠之手》和《序跋集》之外的文字此前从未被翻译为中文。它们在时间跨度上覆盖了奥登的整个创作生涯;在形式上则极为丰富多样,包括了评论、讲稿、序言、随感等。在其中奥登从诗人的角度对文学、艺术、历史、人生等广泛的话题发表了独到见解。这些篇章完整呈现了奥登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批评家”的形象。
Apple年度很好文学类图书第1名,布克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国际都柏林文学奖决选作品。四个男生跨越三十年人生起落的友谊史诗,焦虑时代的完美编年史。我们无法选择出生的环境,却可以在外面的世界找到真正的家人。
1963年年底,武田一家位于富士山麓的山间小屋建成。从第二年也就是1964年的晚春,全家开始了东京与山里往返的生活,添置家具和用品,将山间小屋的内部置办完善,也去到山下的村子、湖泊以及富士山。从1964年7月到1976年9月的十三年间,他们每年都要在这里度过若干个月。写日记最初是丈夫武田泰淳的提议,每当来山里的时候“轮流记笔记”,他和女儿武田花也写过几篇,但绝大多数都是武田百合子的记录。1976年10月,丈夫武田泰淳因病去世。这部长达十三年的生活日记在杂志连载后,于1977年正式成书出版。每日晴暖雨雪、起居三餐、邻里家常、自然风物,武田百合子以直白简朴又生气勃勃的文字,将之一一记录成文。从未想过从事写作的她,在成为家庭主妇后初次提笔,字里行间一派天然,全无矫饰。遥远的昭和岁月犹如一幅人间烟火的长卷,在她的笔下徐
1960年,瓦西里·格罗斯曼(1905—1964)完成长篇历史小说《生活与命运》。1980年,该书在被封锁二十年后历经坎坷首度出版,引起巨大轰动。 关于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没有比《生活与命运》更为全面的描写:它是一整个时代的画像和心灵史,体制下复杂多面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20世纪那段历史的深刻反思。 一如《战争与和平》,《生活与命运》围绕一个家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故事展开。格罗斯曼以托尔斯泰式的宏大视角和写实笔法,讲述了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经历,并通过家族成员各自的遭际串起上百位出场人物与一系列交叉延伸的历史事件。历史的创痛、现实的积弊,权利与战争双重碾压之下人性的艰难处境,都以栩栩如生的深刻细节纳入其中。 格罗斯曼是世界上用文字记录犹太灭绝营惨况的第一人,其独一无二的经历和人道
创世者的目光,亲历者的叙事,太空浪荡儿不安的心灵。所有的世界都必须被再次讲述,直到变得足够陌生。故事从来都不是真的,但谎言确实是沉默的孩子。在越来越暗的大地上,她远远望见窗户里的灯光。是谁点亮了灯火?你是谁的孩子,谁是你的孩子?谁的故事将被传述?我说,我与你同名。二十世纪中后期,在经济萧条、美苏冷战、核战威胁、太空竞赛、生物实验、环境污染等阴影的笼罩之下,一路高歌的科技进步幻觉被打破,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科技发展,以及并不一定光明的人类未来,科幻文学的书写方式也随之一变,为“黄金时代”的“硬”科幻注入了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厄休拉·勒古恩便是这场“科幻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地海传奇”系列、“海恩宇宙”系列闻名于世,“以一己之力,将幻想文学擢升到优选等的严肃文学殿堂”。“勒古
《无名的裘德》(1895)是托马斯·哈代最后一部长篇小说,自此以后,哈代转向诗歌创作,《裘德》也被认为是他小说的“天鹅绝唱”。哈代自称要在书中写出“灵与肉的生死搏斗”,以悲怆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一生的而悲剧。裘德贫困孤苦而又多愁善感,他在艰苦劳作之余,摸索自学,排除重重障碍,来到他视为知识圣地的基督寺(影射牛津),但却只能以石匠之身被拒之于大学门外,壮志未酬而身先死。女主人公淑聪颖美貌,是继承父业的圣像工艺师和受过师范教育的青年女性,其思想言行更体现了当时英国早已萌动的女权运动,而在气质上比裘德多一番接受新思潮的敏锐激进。裘德与淑作为自我奋斗的男女青年,受当时社会条件制约,付出了高昂而又惨痛的代价,但终难施展抱负。《无名的裘德》堪称哈代拥有社会批判力度的长篇;这一对失败者的生存
这套《卡夫卡小说全集(共3册)(精)》选自德国 出版社1994年的校勘本《卡夫卡全集》,包括作者创作的(生前发表和未发表的)全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之所以选取这个负有盛名的校勘本,是因为它忠实地根据卡夫卡的手稿,既保留了原作无规则的标点符号和异乎寻常的书写方式,又突出了原作完成和未完成的两个部分,同时也纠正了其他一些版本的错误,原原本本地再现了作者手稿的风貌。本书为翻译和认识卡夫卡的作品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力图为我国的卡夫卡读者和卡夫卡研究打开新的视野。
如果有一个元素能将凡·高复杂又短暂的一生串联起来,那么毫无疑问,这个元素就是书籍。在留存于世的近千封书信中,凡·高提到了数百部作品,包含200多位作家,涉及英语、法语、荷兰语、拉丁文4种语言。他曾数次提到:“我对书籍有种无法抵挡的激情。”“书籍、现实和艺术,对我来说就是同一种东西。”“一个人必须学着阅读,正如他必须学会观察,学会生活。”对阅读的热爱贯穿凡·高一生,书籍也是陪伴凡·高的真正伴侣。在辗转生活于海牙、伦敦、巴黎、普罗旺斯的各个阶段,凡·高无不从阅读中获得巨大的启迪与慰藉。他曾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说:“谁能数得清,在我人生中的这么多年里,有多少次完全丧失了大笑的意愿——先不说是不是我自己的原因——我首先需要的就是大笑一场。而在读莫泊桑的小说时,我找到了那种感觉。”凡·高读书、爱书
这是1901年,风雨飘摇的奥斯曼帝国。在列强虎视、密探遍布、帮派纷争、流言四起的明格尔岛上,瘟疫悄然蔓延,谋杀接连发生。 帕克泽公主和她的丈夫努里医生、侍卫卡米尔一起来到这座岛上对抗瘟疫,并试图和当地总督一起,找出杀害帝国首席药剂师的真凶。 短短六个月间,他们不仅遭遇了命运不可抵挡的变化,也无意中改写了历史的进程……
《海外华语小说年展(2019)》精选海外华语作家2018年创作及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引入美术馆展览的形式,主编是策展人,封面是延伸的展厅,参展小说家的辑封,宛如展品的悬式肖像。翻阅的过程,即是移步纸上展厅的体验。 白先勇 《Silent Night》 陈 河 《碉堡》 陈 谦 《落虹》 陈永和 《寻找裘方圆》 二 湘 《罂粟,或者加州罂粟》
雷蒙德.钱德勒擅于塑造冷峻、坚硬、黑暗的故事氛围。他的短篇小说步步惊险,孤独危险的灵魂遍布大都市各个角落,明星、妓女、混混、生意人、私人侦探、警察……为了各自的目的明争暗斗。主角裹挟在阴谋当中,凭借老辣身手和精明世故,看穿一个个险恶的心机,揭开隐藏在黑暗中的惊人内幕。 本丛书收录了钱德勒一生创作的全部25篇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他的硬派侦探美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相比于他赖以名世的长篇小说,这些故事更加暴烈,情节的剧烈转折让人猝不及防,结尾出人意料又耐人寻味。同时,钱德勒的短篇小说也是长篇小说某些构思的源头,正式通过写作这些惊心动魄的短小故事,钱德勒逐渐探索并塑造了一个教科书式的硬汉世界,成为后世著名作家眼中的大师。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的《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世纪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 《我们八月见》 每年八月十六日同一时刻,她都要重复这趟旅程,乘坐同一班渡轮,抵达同一座岛上,光顾同一家花摊,顶着同样的似火烈日,来到同一处破败的墓地,将一束新鲜的剑兰放到母亲的坟前。在岛上孤独而自由的人,这一晚用尽全身力气紧紧握住命运的手,就好像自己身处悬崖的边缘。
本书是193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万·蒲宁一部自传性质的回忆录,全书包括三个部分:1917年-1918年的《蒲宁日记》,讲述了乡村的安宁生活;1918年-1919年的莫斯科—敖德萨日记,书中命名为《该死的日子》,是十月革命后,蒲宁对生活的观察记录;第三部分则是札记与文章的收录,其中不乏对俄罗斯文艺界众多风云人物如列宾、高尔基、叶赛宁、夏里亚宾等的追忆,也有对于人生重大时刻的记录,如参加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礼的回忆与获奖感言。蒲宁在文学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他继承了19世纪黄金时代的伟大传统,并将其强化,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对现实有着独一无二的准确观察”。本书是蒲宁文学思想和写作的重要补充,也是20世纪初关于俄罗斯的一份珍贵的历史回忆。
牲畜神秘死亡,亲人离奇患病,有家不能回,有水却不能喝……漫漫九年诉讼之路,从一个家庭,折射美国的分裂,及工业繁荣背后的代价与谎言。本书讲述了生活在天然气开采地区的贫困家庭,被卷入环境危机的故事。斯泰茜·黑尼是一名护士,也是一名单身母亲。她努力工作,抚养两个孩子。为了能过上更好的日子,斯泰茜将农场土地租给天然气公司。很快,大量卡车驶过她的小农场,邻近的山顶上出现了一个用栅栏围起来的钻探场地,家畜和宠物开始死亡,神秘的疾病开始折磨她的孩子。她寻求天然气公司的帮助,公司代表却坚称一切正常。斯泰茜聘请了律师史密斯夫妇,调查水和空气中是否存在污染。史密斯夫妇爬梳了海量文件,抽丝剥茧,终于找到了被隐藏的证据。不顾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斯泰茜和史密斯夫妇顽强地在法庭上起诉,并揭露数百年来赖以
英国重量作家、历史学家简·莫里斯通过自己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初的全球历程,用半个世纪的行走,书写了一篇篇令人心醉神迷的文化随笔。五十年的风云变幻,莫里斯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从人类首次登顶珠峰,到艾希曼审判和柏林墙的倒塌,再到香港的回归。五十年的生命历程,莫里斯从“他”到“她”,从新闻记者到文学作家,在双重身份变换间,她始终敏感地注视着这个世界。旅途虽匆匆一过,她却用历史学家的目光透过当下联系到过去,想象到未来。纷扰不断的中东、混乱的加勒比、冷战中的苏联、分裂的南非、逐渐褪去帝国光环的英国、流动的欧洲……在历史的变革中,她捕捉到世界剧变的20世纪下半叶中那些决定性的细节。
《群魔》取材于俄国目前一桩真实的杀人案,塑造了一群失去人类道德水准的恶魔形象。
1937年1月,在外人免入的北平使馆区里,外侨们紧张地等待着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日军已经占领东北,准备挥师南下。据说,蒋介石和他摇摇欲坠的南京政府已准备与东京达成协议,让北平自生自灭。 就在此时,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一具支零破碎的尸体被遗弃在古老城楼的角楼之下。下等外侨活跃的法外之地“恶土”就在附近,那里挤满了鸦片窟、妓院、舞场、低等旅店、廉价酒吧,就像一块吸引罪恶的磁石。 死者是不到二十岁的帕梅拉,著名汉学家、前英国驻华领事倭讷的女儿。当其靠前血腥残忍的死亡细节被公之于众时,举城震惊。悲伤的父亲誓要揭露真相,哪怕是孤军奋战。然而,战争迫近,中英两国当局携手阻碍了调查推进。 七十五年后,保罗·法兰奇用一批被人遗忘的文件,还原了案件的真相,揭露了凶手的身份。这是一部记录真实犯罪的经典之
《还乡》(1878)是哈代具有代表性的“性格与环境的小说”,也是哈代创作中期的重要成果,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杰作。故事讲述了年轻有为的青年克林·姚伯从巴黎还乡,自愿抛弃繁华世界纷扰劳烦的的生活,试图在爱敦荒原的穷乡僻壤开创一番经邦济世、开蒙启智的事业,却遭遇了重重阻挠。女主人公游苔莎生于繁华世界,流落苍莽未凿的荒原,并意欲逃离荒原。夫妻二人都不满于现状,具有超出荒原人传统习俗的现代意识,但彼此格格不入,婚后冲突愈演愈烈,加之命运拨弄,最终酿成悲剧。游苔莎是哈代为世界文学画廊贡献的一位深沉浑厚、魅力经久不衰的女性形象,一尊具有凡人七情六欲的异教女神,她的叛逆、追求、烦恼和幻灭,都超前于哈代所处的时代,而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视野、洞察与感性深刻地共鸣。
《德伯家的苔丝》(1891)是托马斯·哈代所写最后两部重要长篇小说之一,这部作品不仅在作者本国,而且在世界范围,久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为专业研究人士所瞩目,为电影、戏剧界的艺术家们所礼遇,一百多年来早已被公认为哈代很优秀的代表作品,被列入世界文学经典阆苑。读者和评论界大多认为,这部作品最突出的成就在于成功地塑造了苔丝这一女性形象。苔丝的父亲是贫苦的乡下小贩,生性怠惰,愚昧无知;母亲过去是挤奶女工,头脑简单,图慕虚荣,他们都是听凭时代风雨恣意摧残的小人物。苔丝作为这样一个家庭中的长女,接受了当地农村小学最初步的教育之后,从十四五岁就开始在饲养场、牛奶场和农田劳动。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村劳动妇女,实际面临的却是环境的愚昧、经济的贫困、暴力的污损、社会的歧视、爱人的遗弃,她面对种种有形无形的
这是央视资深制片人、高级编辑王永利的作品精选集,精选了中短篇小说、影视剧本、散文随笔、人物评论、影视评论共48篇,涉及历史、时政、经济、文化、哲学、人物等多个方面。 收录的作品多公开发表或获奖。其中:《人生开挂,握拳而出,撒手而去》《玉泉山下水清清》《消失的玉泉山下北京鸭》《我经历的物价大震荡 回顾改革开放40年》《那时为脱贫拼命做的事,今天看来笑中有泪》《猎户季老二传奇》《没有了碾子、辘轳、古槐、古钟,还有什么能勾起乡愁?》《 猫台 的故事》等为作者在腾讯《大家》等栏目发表过的作品,社会反响很大,深受读者喜爱;《国旗的故事》曾获得世界华语大赛活动*散文提名奖;《 老饕 溥杰的 食不厌精 传奇》《随风而去》《天若有情天亦老》等作品曾发表于《侨报》,引起国内外热烈反响,一些杂志和公众号纷纷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