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私密、真挚、动人的个人生活记录。作者利维以女性视角回应乔治·奥威尔《我为什么写作》,将个人历史、性别政治、哲学与文学等融为一体,讲述:她在南非因父亲遭祸而失去语言能力的童年;她青少年时期在英国的廉价餐厅里与建筑工人和巴士司机相处,逐渐成长为作家;她五十岁婚姻破裂,临时起意去往西班牙马略卡岛,回望此前的人生。作为一个既要写作又要兼顾生存的女人和母亲,利维一生都在努力平衡女性、母亲、写作者的三重身份,在书中她讲述了自己面对生活时的无奈、困惑与愤怒——正是因为“我不想知道的事”,因为那些夹杂着身份、离散、错位或恐惧的事,她选择走上写作的道路。
《别尔金小说集》是普希金创作于1830年的第一部完整小说,是其重要的小说作品之一。全书由五篇短篇小说组成:《射击》塑造了一个 硬汉 形象,并对当时贵族军人的生活及心态做了准确展现;《暴风雪》描写了一场阴差阳错的私奔、还愿偿债似的终成眷属,如同一出带有淡淡讽刺意味的轻喜剧;《棺材匠》讲述了主人公的一场可怕、荒诞的梦境,既与其棺材匠的职业相吻合,又与城市平民的生活构成某种呼应;《驿站长》也是描写下层人物,但作者对主人公给予了更深切的同情,其中的 小人物 形象和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当时和后来的俄国文学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村姑小姐》是一出新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活泼可爱的主人公,皆大欢喜的结局,都隐隐体现出作者的这样一种价值取向:乡间的清纯胜过上流社会的浮华,深刻的俄罗斯精神胜过对外来文
《悠悠岁月》一经出版就获得了法国当年的“杜拉斯文学大奖”。采用“无人称自传”的方式,实际上是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也促使别人回忆,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出时代的演变,从而引起人们内心的强烈共鸣。大到国际风云,小到饮食服装,家庭聚会,乃至个人隐私,无不简洁生动。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世界的进程,实际上写出了集体的记忆。小说的时间跨度有六十年,因此无论什么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和最清晰的记忆。
小镇阿姆加什,是露西的故乡,也是她想逃离的地方,生活在这个小镇上的每一个家庭,都有着难以示人的羞耻与秘密。他们活在彼此窥探的目光里,活在流言蜚语里,更活在自己的孤独与痛苦中。本书是该系列的第二本。在第一本《我叫露西·巴顿》中,露西母女闲谈时提及的亲戚和邻居,在本书中相继登场,成为他们自己故事的主角。9个短篇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镇生活故事。
本书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哥特小说女王雪莉·杰克逊的短篇小说精选集,收录了她拥有代表性和知名度优选的21篇短篇小说。其中多篇作品曾获文学大奖,如《抽彩》(1949年获欧·亨利奖)、《回家吧,路易莎》(1961年获爱伦·坡奖)和《邪恶的可能》(1966年获爱伦·坡奖)。此外,《来与我共舞在爱尔兰》(1944)、《度夏的人》(1951)、《有花生的寻常一天》(1956)、《睡衣派对》(1964)等多篇名作曾入选《美国很好短篇年选》。 雪莉·杰克逊的小说往往关注普通人在温和、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突然遭遇的坠落,从中剖析人性的阴暗面,用讽刺的手法揭示浪漫幻想背后复杂的、有时甚至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怖现实。
二十岁生日,她同平时一样上班做服务生。礼拜五一直是她当班。倘若一切按计划进?,她本可以休息一晚。 然?当晚,她被派去为隐居在604室的餐馆?板送餐。得知今天是她的二十岁生日,老板主动提出为她实现一个?愿。干杯之后,她的心愿究竟能否实现?
本书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与后来的《1973年的弹子球》《寻羊冒险记》合称“鼠的三部曲”,描写一个少男在街上“拣”到一个喝醉的少女,把她领回家里,两人发生了一些朦胧的情感,但最终少女还是选择了分手。书中透露出青春的感伤气息,也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文字技法和文学观念。本书平装本2001年由我社初版,此后于2007年更换了封面,并作了修订。2014年,我社又出版了本书的精装本,再次作了修订。因上一个平装本封面已经10年未变,故第三次更换本书封面设计,使这部名作焕发新的活力。
在我的星球上,在我们300岁生日的前夕,我们这一族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变成一个地球生物,去地球待上一个月,去探索,去瞄一眼别样的生活。在穿越到地球的旅途中,我本来应该成为黄石国家公园的森林护林员的。可是偏偏出了些差错,我变成了一只猫! 幸运的是,我遇见了一个叫奥里弗的人类小女孩。我们一起出发,踏上了寻找家的旅程……
一八八八年春天,莫泊桑乘“良友号”游艇,沿地中海之滨做了一次短期航行,并在日记中写下每天的见闻和感想。这不仅仅是一部描绘水上风光的游记,更是作家对人类境遇的思考,谈论文学、社会、女性、历史、政治……当然,还有海和风。
《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样?》是当代著名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于1974年发表的经典哲学文章,在意识研究方面引用极广,影响力无出其右。本书是其50周年纪念版单行本的中文译本。 这篇文章开启了如今广泛关注意识问题的潮流,使意识成为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核心议题;它也促使人们开始认识到非人类生物的意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内格尔认为,意识体验的本质主观性——即对经历该体验的生物来说,这种体验是什么样——意味着任何试图用物理术语分析意识的还原主义理论都注定无法成功。因此,物理科学无法提供对现实的完整描述,如果科学要真正理解心灵,就必须超越那种将现实仅仅看作客观物理的观念。 在发表五十周年之际,这篇经典文章以单行本重新出版,并附上了一篇新的序言,讨论了这篇文章的起源和影响。书中还收入一篇新文章《进
有一年,我因为某种难以查明的疾病住院,那天,多年未见的母亲突然出现在我的病房里,用我的小名唤我。“嗨,露露。”我觉得我们俩都有点不知所措。我们疏离拘谨地聊天,而我只想知道一件事——母亲到底爱我吗?我是被爱着的吗?
本书是同时代人回忆托尔斯泰的扛鼎之作。收录高尔基与托尔斯泰朝夕相处的珍贵回忆,包括44篇笔记和1封书信。1901年末到1902年初,这期间托尔斯泰住在加斯卜拉,他起先患重病,后来渐渐好起来,就在那儿养息。高尔基当时随随便便地在一些纸片上写下这些记录托尔斯泰的笔记。高尔基眼中的列夫·托尔斯泰是民族的作家、世界的洪钟,同时也是叫人又爱又恨的挚友。他是“上帝一样的人物”,不近人情地聪明,又不近人情地叫人害怕。通过这本珍贵的文学回忆录,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复杂多变的托尔斯泰,以及他不轻易为人所知的思想。所有笔记一字未改、完全依照它原始内容发表出来。
《达洛维夫人》的结构框架是女主人公拉丽莎生活中的一天,这一天的主要活动是达洛维夫人在家中举行的晚会。但是读者面前展现的远不止她一天的所作所为,而是她的一生、她的性格和她和家人、朋友的关系。三十多年前的旧情人彼得的出现勾起了他对自己少女时代的回忆,眼前的事物使她思索自己目前的处境、老年的来临带来的对死亡的恐惧、客人的到来引起的对人际恩怨的回顾。除了克拉丽莎外,作者对彼得和在战争刺激下精神失常的赛普蒂默斯的内心世界也有了深层次的探索。通过每个人物的回忆、联想、希望、幻灭,作者跨越了时空的,进出于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本关于书籍与读书的作品集,涉及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藏书、如何弃书等多方面。其中收录了17世纪到20世纪的11篇散文、诗歌、讲座和评论,11位富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此分享他们对书籍、对阅读的思考与感悟。 在本书中,读者可以尽情吸收前人的思想精华,如奥威尔谈卖书、伍尔夫谈如何读书、艾柯谈书本的演进,等等,增进对书的认识;也可以学习一下如何处理不小心买到的烂书,或如何让心爱的藏书免受伤害…… 一本好书,是珍贵的精神产品,充实头脑,抚慰身心;一座书架,既是一个人的小世界,也建立起小世界和大世界的联结。
“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 我的女儿为何要选择如此艰难的人生?为何不惜置身被嫌恶、被敌视的境地?”“我”作为母亲,一生都为女儿而活,对女儿抱有许多期盼。女儿却认为母亲从不聆听自己, 带回同为女性的伴侣,迫使母亲接受她们即将偏离“正常”的未来。 同时,母亲目睹着自己疗养院负责的患者珍女士罹患失智症、成为被机构、被社会所抛弃的包袱,在珍的身上,母亲仿佛看到了老后从孤独走向死亡的自己,也看到了以类似悲剧收场的女儿的未来……在误解与撕裂,在对话与缝合的反复尝试中,母女俩同时被内在与外部世界的力量所推动着,前行着,逐渐逼近着彼此……
良宽是日本江户后期著名的歌人、俳人、书法家。其作品在现代日本及欧美广为流传,歌风承袭《万叶集》自然、质朴之风,他纯粹天真的诗心感动了无数读者。川端康成在其诺贝尔获奖演讲中盛赞良宽及其作品深得“日本的真髓”。本书从良宽一生创作的千余首和歌与百余首俳句中精选200余首集结成册,提供原文和必要注释。由旅日作家、青年学者苏枕书编选、翻译并且撰写导读,为读者全面呈现良宽的文学与人生。
《符号学原理》为罗兰·巴尔特的文化符号学理论代表作,已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经典之一。本书涉及语言学、文学理论、文化理论等广阔人文领域,对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基本方法论,提供了一份简明教材,适合于关心美学、文学理论、文艺理论、文化理论的广大师生研读。本书既是一部符号学导论,也可作为有关文艺理论和符号学的长期参考读物。
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 伦敦*秀中短篇小说的合集,收集了《野性的呼唤》、《白獠牙》、《热爱生命》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野性的呼唤》讲述了一只良犬逐渐回归野性、重返荒野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了野性与人性之间的交织与角斗,而*终野性占据了主导。作者藉此深刻地反映了 弱肉强食 的丛林法则。《白獠牙》则与《野性的呼唤》构成了有意味的对比,细致展现的是一只充满野性的小灰狼历尽艰辛*终走向对人性的认同的 心路历程 。作者在揭示野性的力量、残酷的生存法则的同时,*终肯定和礼赞仍然的是人性的力量。
内容简介 书号:9787222228672 书名:人间食粮(2025) 定价:39.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深夜,一名孤独的青年在巴黎街头漫步,被一辆湖绿色的“菲亚特”轿车撞倒了。他与肇事车辆的车主,一位名叫雅克琳娜-博塞尔让的女子一起坐上警车,被送往医院。等他清醒时,却只身躺在一家诊所,那名女子已不见踪影,而他得到了一笔钱。为了弄清事实,离开诊所后,他按照一个不确切的地址,开始寻找、调查那位女子,而那辆肇事的湖绿色“菲亚特”则成了他追寻中的最重要的线索。这位女子使他想起了另一名女子,湖绿色的“菲亚特”使他想起了一辆小型货车。整个寻找的过程又是一个回忆的过程。小说描述了这位年轻人在寻觅的过程中,记忆起一幕幕早年生活的片断,重新思索了自己过去的生活,最终,他找到了雅克琳娜-博塞尔让,一切又复归平静。《夜半撞车》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具有典型的“新寓言派”特征,体现了作者一贯的写作
看来在我今后的人生里不会有好事发生了。因此,我余下的寿命被“估价”每年一万日元。对自己未来非常悲观的我,干脆将余下的寿命卖掉了大半,并想着至少让余下的一点点人生过得更幸福一些。谁知无论我做什么都事与愿违。就在我周而复始地做着徒劳无功的挣扎时,“监视员”宫城在我面前出现了。可惜的是,当我终于意识到为宫城而活是最幸福的事情后,我只剩下不足两个月的生命了。
《荒原狼》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名作,作者以摄人心弦的笔法,深刻地描述一个人如何冒着生命全面崩溃的危险,经历种种生命过程中的外在折磨,开始他内在心灵的追寻,而去掌握住那种难以捉摸的人类存在意义的故事。小说幻想色彩浓郁,象征意味深远,被认为有“超现实主义”风格;托马斯·曼称它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博尔赫斯口述》由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编著。 在人类使用的各种工具中, 令人惊叹的无疑是书籍。其他工具都是人体的延伸。显微镜、望远镜是眼睛的延伸;电话是嗓音的延伸;我们又有犁和剑,它们是手臂的延伸。但书籍是另一回事:书籍是记忆和想象的延伸。 古人不像我们那样推崇书籍——这点我深感意外;他们把书籍看成是口头语言的替代物。人们经常引用的那句话:书写的留存,口说的飞掉,并不是说口头语言是短暂的,而是说书面语言有一定的持久性,但却是死板的。相反,口头语言是会飞的,是轻盈的;诚如柏拉图所说,口头语言是飞动的,是神圣的。 说来奇怪,人类所有伟大的大师的学说都是口授的。
《霍杜布》、《流星》、《平凡的生活》三部互相关联的中篇小说构成的哲理小说三部曲,是卡雷尔·恰佩克 独特、 有力的作品。小说精心安排了交错在一起的三个高度紧凑的故事,以多视角、自由想象的叙述法讲述了一群普通人的失落的生活,强调了真理与现实的相对性。小说的故事充满悬念,创作技巧与批判精神相得益彰,是一部精彩的佳作。本书被法国《读书》杂志列入《理想藏书》,被美国 文学评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列入《西方正典》的“经典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