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南方静谧的小镇,几桩离奇的疑案彻底打破了几个孩子平静的生活:事件的真凶,怪人的谜底,传言背后的真相 在父亲的指引下,他们在迷雾中寻找真知,在磨难中历练风度,在不公平中积累正气,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成长,也感受了人间的温暖与真情。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南方静谧的小镇,几桩离奇的疑案打破了几个孩子平静的生活:事件的真凶,怪人的谜底,传言背后的真相……在父亲的指引下,他们在迷雾中寻找真知,在磨难中历练风度,在不公平中积累正气,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成长,也感受了人间的温暖与真情。
1906年,高尔基对一位知名出版人说: 我有许多写作计划,而且正在考虑写自传。 此后,他多次表示想写自传。1910年,高尔基在一封信中说: 我很了解俄国的生活和文学, 总有一天我要写我的自传,真实地记录那些人那些事,在我的小说中证实那些有时似乎不可思议的事情和心态。 《童年》主要创作于1912至1913年,大致反映了高尔基三岁至十一岁之间的经历。小说以主人公父亲的死亡开始,以母亲的死亡结尾,夹杂着亲人之间的陷害、夫妻之间的龉龃、邻居之间的算计、伙伴之间的争执 。这苦难的童年,与高尔基一生都追求公平正义,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失乐园》(Paradise Lost),全文12卷,以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诗中叛逆天使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仍不悔改,负隅反抗,为复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分辨善恶的树上的果子。*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崇高精神,是世界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部极重要的作品。网格本原来采用的就是朱维之先生的译本,经典传神,这次再版,重新扫描了古斯塔夫 多雷的50幅精美插图,以更高质量的书品,还原网格本的魅力。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美国南方静谧的小镇,几桩离奇的疑案 打破了几个孩子平静的生活:事件的真凶,怪人的谜底,传言背后的真相……在父亲的指引下,他们在迷雾中寻找真知,在磨难中历练风度,在不公平中积累正气,经历了暴风骤雨般的成长,也感受了人间的温暖与真情。
《九三年》(1874)是雨果的*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特纳克侯爵和他的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生动地描写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生死搏斗的历史场面。小说*后:死里逃生的朗特纳克因良心发现,返回大火焚烧中的城堡救出三个孩子;郭文为叔祖的人道精神所感动,情愿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朗德纳克的生命;西穆尔登在郭文人头落地的同时开枪自尽。《九三年》可以说是雨果的写作艺术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完美的表达。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 乔伊斯(James Joyce)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 布卢姆(Leopold Blo om)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同时刻画了他不忠诚的妻子摩莉以及斯蒂芬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心理。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本书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一百部*英文小说之首,每年的6月16日已经被纪念为 布卢姆日 。
历经半个多世纪,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在中国读者中依然以系统性与普及性著称,但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图书在市场上已难见踪影,甚至成为收藏对象,稀缺品种更是一书难求。在中国读者阅读力持续增强的二十一世纪,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空前频繁的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再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合作,以 网罗经典,格高意远,本色传承 为出发点,优中选优,推陈出新,出版新版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 值此新版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面世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谨向为本丛书做出贡献的翻译家们和热爱外国文学名著的广大读者致以崇高敬意!
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仿效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 只有我是这样的人。我深知自己的内心,也了解别人。我生来便和我所见到的任何人都不同;甚至于我敢自信全世界也找不到一个生来像我这样的人。虽然我不比别人好,至少和他们不一样。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打碎了模子究竟好不好,只有读了我这本书以后才能评定。 不管末日审判的号角什么时候吹响,我都敢拿着这本书走到至高无上的审判者面前,果敢地大声说: 请看!这就是我所做过的,这就是我所想过的,我当时就是那样的人。不论善和恶,我都同样坦率地写了出来。我既没有隐瞒丝毫坏事,也没有增添任何好事;假如在某些地方作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修饰,那也只是用来填补我记性不好而留下的空白。其中可
《奥德赛》是以特洛亚战争传说为题材的 系列史诗 中*一部传世的 返乡史诗 。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用木马计攻陷特洛亚城之后,率领自己的军队渡海回国。途中遭遇各种艰难险阻,历经十年飘泊,随性同伴全部遇难,只有他在女神雅典娜的佑助下,坚忍不拔地孤身一人回到久别的故乡。
《笑面人》是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这是一出发生在英国贵族统治下的悲剧。一个贵族上议员的儿子在复辟时期被国王出卖给了儿童贩子,遭到毁容手术之后,成为畸形的笑面人,靠卖艺为生。成人之后,被证实了作为贵族特权的继承人的身份,宫廷的矛盾又恢复了他的爵位,但他仍然保持着纯真善良,在上议院为老百姓慷慨陈辞,使自己从权力的高处跌入低谷,*后追随心爱的人死去。
《汤姆 索亚历险记》发表于1876年,主人公汤姆 索亚天真活泼,喜欢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梦想干一番英雄事业。作品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以其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的敏锐观察,成为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
《茶花女》(1848)系根据作家小仲马的亲身经历写成。巴黎名妓 玛格丽特 为青年阿尔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阿尔芒同居乡间。阿尔芒之父责备 玛格丽特 毁了儿子的前程, 玛格丽特 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阿尔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玛格丽特一病不起,含恨而死。阿尔芒读了玛格丽特的 遗书 ,方知真相,追悔莫及。小说一出版即大获成功,此后作者将其改编成剧本,作曲家威尔第改编的歌剧更使这部作品在全世界广为流传。作品洋溢著浓厚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傲慢与偏见》(1813)通过几位村镇中产阶级姑娘谈婚论嫁的故事,反映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的世态风习。小说情节曲折、富有喜剧性,语言自然流畅、机智幽默,以精湛的技巧揭示了生活的悲喜剧。
《恶之花》是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全书分为 忧郁与理想 、 巴黎风光 酒 恶之花 叛逆 死亡 和 增补诗 七部分。本书的主题是恶及围绕着恶所展开的善恶关系。恶指的不但是邪恶,而且还有忧郁和痛苦之意,花则可以理解为善与美。诗人破除了千百年来的善恶观,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恶,认为恶具有双重性,它既有邪恶的一面,又散发着一种特殊的美。《巴黎的忧郁》首版于1869年,是散文诗集,共收录散文诗50篇,原名《小散文诗》。波德莱尔在《巴黎的忧郁》中对肮脏畸形的现实社会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讽刺和挖苦,对腐朽的世俗习气做了无情鞭挞和猛烈抨击。
《红与黑》是十九世纪法国乃至欧洲文学的一座丰碑。个人与社会间的对抗是《红与黑》的中心主题。该书向传统习俗挑战,谴责了社会价值的虚伪。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法国的社会风气。小说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反映政治小说。《红与黑》开创了 意识流小说 和 心理小说 的先河,形成了一种 司汤达文体 ,使小说创作发展到注重心理描写与情绪抒发。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 现代小说之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