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前到清,中国女性为谁化妆,如何化妆? 《中国妆容之美》以古画、雕塑、壁画为入口,以诗文典籍为辅助,展示中国古代妆容细节,探讨历代女性地位与东方审美,同时以29组真实妆容复原图,再现中国历代女性妆容之美。 该书从夏商周的文身起笔,历数素妆风行的周代、彩妆肇始的秦代、审美成型的两汉、自在灵动的南北朝、盛世华丽的唐朝、回归素朴的宋朝、少数民族风情的辽元、端庄的明、花样的清,不仅在细节处点明历代女性妆容的要点,也从侧面呈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和审美思潮的变迁。 本书不仅是一部详尽的妆容史,更是一部独到的中国妆容图谱。两位作者发起中国古代妆容复原项目,邀请造型、化妆、摄影专家和模特,共同完成了了中国历代女性妆容复原。本书史前至魏晋、辽元、清部分由李芽撰写,唐、宋、明部分由陈诗宇
当代艺术策展人的展览实践,已经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构建全球艺术生态的主要因素。《我与前面的未来在一起:冯博一策展往事》作者冯博一即是策展概念传入后,中国策展人和艺术批评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 2000年以来,冯博一基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和现状、中西方在艺术问题上的不同,在美术馆、画廊、书店、仓库和乡镇等不同公共空间中实施的展览策划,在发掘中国当代艺术新力量的同时,还积极探讨艺术展览在策略、方式上的各种可能性,而且以艺术批评参与到艺术创作的建构中,对艺术生态和年轻一代艺术家、策展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与前面的未来在一起:冯博一策展往事》从作者过去三十年的编辑、写作和策展实践中,选取了十一个有代表性的案例汇集成册,每一个案例都包括案例发生时的写作和现在的回忆,前者多是对具体案例所针对
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全书二十讲,所述皆为名家杰构,凡绘画、雕塑、建筑、装饰美术诸门,遍尝一脔。既讲述大师们个人的身世片段、艺术风格、学问修养,又结合历史、文化、经济、社会之时代背景,将文学、音乐、哲学等融为一体,深入浅出地阐发人类对真、善、美理想的不懈追求。 在傅雷的 下,我们被带往几个世纪前的翡冷翠、罗马,荷兰、英国、法国……走近乔托、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伦勃朗、鲁本斯、委拉斯开兹……感受杰出作品里蕴藏的精妙的造型语言、细微的情绪色彩,以及它们带给我们的心灵震动。
关于园林绘画,此前只有寥寥几本,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园林名画特展图录》、董寿琪《苏州园林山水画选》,发行量小,不易寻得,影响有限。而且主要是图录,无论对绘画,还是对园林的阐释都远远不够,更遑论对绘画与园林关系的讨论。
本套书基于祝唯庸在喜马拉雅平台的艺术史讲稿,以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家为主线,采用“纪传体”的方式,在讲述艺术家人生故事的同时,展开作者对中国书画史的独特叙述,行文幽默晓畅,作品分析有趣有料,配图精挑细选,是可读性、可赏性极高的入门读物。 从南北朝到初唐,中国书画艺术的框架已经搭起,规则也已经建立。法度森严、刚毅规范的唐楷的出现,昭示着楷书达到了 。在这一时期,涌现了《张猛龙碑》《九色鹿经图》《游春图》《北齐校书图》《千字文》等一大批经典,还有欧阳询、褚遂良、阎立本等一个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作者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将我们熟知的画作和人物串联起来,枯燥的历史也因此而丰富生动。
色彩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外在表征。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大到与神明的沟通、王朝的更替、社会的管理,小到个人命运、审美偏好,无一不受制于色彩。本书从十个专题出发,以历史为序,将色彩作为
此书图文并茂,印刷精美,介绍了敦煌的历史、石窟的形制、壁画和雕塑的题材和样式,精美,壮观,震撼,从美学、艺术学、哲学、宗教学、历史学、建筑学等角度来看都很有价值。
本书作者为油画家、敦煌壁画临摹技艺传承人高山。这是一本大8开的图文画册,书中收录了80余幅高山敦煌壁画的临摹作品及壁画再创作作品。敦煌壁画是不可触碰和再生的人类珍贵艺术,而将其复制并整理临摹更非易事。
本书的核心内容以“中国当代艺术40年”为重点,从艺术家、艺术市场、美术馆机构、收藏家、策展人、艺术史家等视角切入,对过去的四十年进行充分回顾与总结。同时对当下的热点现象、艺术家个案等展开讨论。
《旁顾左右 中国艺术版图考察笔记(1996 2016)》是美术史学者蒋岳红在1996到2016这20年间游走、参与中国当代艺术进程的观察、体验、研究与感悟文字,分为观察、研究、听说、临场、访谈五个部分。其中, 观察 内容涉及民间艺术、圆明园画家村、中国摄影、电影、新媒体、艺术市场及艺术收藏等方面,作者立足个人视角,记录、阐述了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中的一些人物和现象。 研究 收录的是严肃的学术论文,主要是对古今绘画作品的图像学、社会学研究,体现了作者作为美术史学者的研究方向和专业水准。 听说 部分围绕艺术家个案讲述,展示了作者作为美术评论者的理论成果及思想倾向。 临场 融会了作者以策展人的身份参与中国当代美术的思想体悟,包括为展览撰写的前言,以及由展览引发的对美术发展方向、风格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访谈 部分,是作者与19
《中国美术年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标准编撰,沉淀年度数据,客观、详实记录各年度中国美术发展的新成就,对弥补中国美术行业资料的缺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国美术年鉴》创刊版主要收录2018年国家 机构发布的关于美术工作的重要文献、美术家重要会议与活动、重要美术院校、海外交流与合作、重要展览和拍卖平台上的 美术作品以及大事记等内容,安排部分彩色版面以全面展示反映新时代精神内涵、展现新时代万千意象的精品佳作。该书注重史料性和完整性,体现政策性和 性,突出专业性和前瞻性,是一部内容丰富、信息广泛、检索便捷的 年鉴,是各相关单位促进美术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性出版物,是各级美术家协会及相关单位 的参考工具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