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00 1520年在传统上被称为文艺复兴早期和盛期,而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摇篮,在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和知识层面都有着杰出的贡献。本书以新颖的视角,在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下探讨了这座城市本身以及它的艺术,其中内容不仅包括符号、题材、艺术家组织和赞助人系统,也包含这一时期的艺术著作、绘画理念、观念表达以及不同媒介与材料的效果,还专门用一章讨论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女性赞助人。书中收录了米开朗基罗、多纳泰罗、波提切利等著名大师的绘画及雕塑作品,还有大量建筑、手抄本、雕版画,多角度呈现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繁荣盛况。
近十年来,被誉为 书房型作家 的洁尘走出书房,有步骤、有计划、有系统地一遍遍开启日本文学艺术之旅,南起濑户内海的冈山、高松,热海、箱根,到大阪、京都、奈良、东京,一路向北,到金泽、黑矶、仙台、金木、青森、名古屋,一直行到北海道的札幌、富良野,足迹遍及日本四大岛,她以脚代笔,绘制了一幅极具作家气质的文学艺术行走地图。 本书是洁尘继《一入再入之红:日本文学行走随笔》之后推出的艺术深度游指南。洁尘深入日本种种艺术现场,寻访几十位建筑家、艺术家的足迹,提供从路线到内蕴的全面指南,是一场侘寂、幽玄、意气、物哀的美学溯源之旅。上编为庭园笔记,深度探访日本18座古典庭园:龙安寺、桂离宫、大觉寺、天龙寺、青莲院、银阁寺、高台寺、建仁寺、南禅寺、知恩院、无邻庵、寂光 院、妙心寺、醍醐寺、唐招提寺、
高文 亚历山大 贝利在本书中采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对殖民地时期的拉丁美洲艺术展开论述,即这是源于一场 相遇 ,而非一次 发现 ,这种视角首先超越了通常的刻板印象,尽可能地给予这段历史不同的参与者以相对平等的话语权,并以此为前提真实地还原殖民地约330 年历史中艺术的 发生 与 发展 ,因此,殖民地文化的复杂多样性及其中不同角色的各种纠缠博弈在作者笔下得到了相对客观的呈现。 殖民地时期的艺术不仅是被欧洲强势的宗教文化影响和塑造的 他者 ,还是印第安人、梅斯蒂索人、黑人、亚洲人、克里奥尔人和欧洲人相互适应、共同参与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呈现,更是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不断坚持又zui终妥协而形成的不拘一格的艺术形式。拉丁美洲du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种族文化丰富了殖民地时期的艺术表达,期间形成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也作为
这是一本通过美术馆来看艺术和艺术史,进而观察和研究历史,把艺术史作为研究历史的范例和契机的著作。如书名所示,这本书是要从 馆中 来 窥事 。这些事不只是基本的馆藏信息,更是美术馆及其收藏所反映出的艺术史观,甚至扩大到文化史观和社会史观。这些美术馆它们虽然大都不是为主流且广为人知的大型国公立机构,却在不同维度代表了日本众多美术馆中具有特殊价值的一个侧面。
本书以希腊神话十二主神为线索,通过轻松幽默的文字与精美艺术作品,深度解读希腊神话故事,详尽介绍了希腊神话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西方艺术的视角揭示神界,让人能够探寻西方艺术的审美追求和风格演变,更能够感悟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之间的关联。
公元前800年至前300年,即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古希腊艺术家们开创性地实验了一种再现人体的方法,使得古希腊艺术从此成为西方造型艺术的基本参照,并主宰西方艺术传统至今。 由罗宾·奥斯本著的《古风与古典时期的希腊艺术》广泛涉及了雕塑、日用陶罐、小型艺术品、廉价祭品、昂贵的珠宝首饰,以及大型城邦纪念碑等领域,通过近距离观看这些艺术品制造的语境,以及与宗教、神话、政治、经济的内在联系,作者展现了古希腊艺术既是激烈竞争的希腊城市生活的产物,同时也反过来形塑了城市生活。
浮世绘被誉为“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是流行于日本江户时代(1601-1867)、出自民间画工的版画艺术,以花魁美人、歌舞伎演员、春宫魅惑、民俗风景、花鸟虫鱼等社会风俗为主要题材,表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 中国浮世绘研究 潘力清晰地讲述了浮世绘300年的兴衰史。鸟居派、歌川派、怀月安度堂派等7大流派的来龙去脉,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等31位大师的生平故事与艺术成就,《歌撰恋之部》《富岳三十六景》《名所江户百景》等200多幅经典作品的风格解析,都在书中得到了 展现。 每一幅浮世绘都承载着丰富的日本民俗文化密码,只有巨细无遗地解锁这些信息,才能说是真正看懂浮世绘,也才能对日本文化有 准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