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万张底片堆起的记忆库中, 寻找一条关于时代与青春的故事线索, 追溯一些作品的产生和它诞生的过程, 那里面有创作者的想法, 也留下大批年轻人所走过的痕迹。2 0 世纪9 0 年代, 是一段摇滚的岁月, 尽管很少人讲得清楚它到底是什么。它不是庞大无形的思想或主义, 也不是某个触目惊心的事件; 它像是一种充满对抗和色彩的涌动, 一种关乎社会现实和内心剧变的企图, 其中夹杂着新的认知和实践, 也杂糅着宣泄甚至黑暗, 以及对自我的认知。从那个昨日世界走到今天的我们, 或许透过重重叠叠的影像, 可以再认识世界一次, 再认识自己一次。 老狼、李亚鹏、黄觉、叶蓓、路路、陈辉、邓讴歌、高旗、郑钧、史雷、张杨、张楚、周宁等口述,高原采访、摄影并撰写文字。
这是著名摄影师严明的首作彩色摄影集,是一部深邃而神秘的迷人作品。 严明的创作历时四年,足迹踏遍半个中国,但时空的元素在此隐而不现,指向情绪和视觉的深处。 在严明的视角下,彩色摄影不再是现实的复制,而成为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表达,通过色块、光影和氛围,展示现实的复杂和美丽,体现艺术的民间性和现代性。这是作者关于摄影的独特理念和美学坚守。 墙 是这部作品集的核心意象,严明认为,墙壁不仅承担围蔽的功能,还是情感和审美的媒介,记录了生活和历史的变迁。通过对墙的观察,他传达了对过往的沉思和对未来的预见。我们跟随他的脚步,拾级而上,打开一扇扇尘封的门,探寻墙背后的故事。 本书分为 情迹 迷墙 无常 未央 四辑,辅以四段精妙的文字,每段文字,都是他对生活、艺术与自我认知的持续对话。它们既是间离作品
从学生时代的湿版作品到生命里拍摄的*后一张肖像照,本书回顾了英国摄影大师简 鲍恩(1925 2014)一生的创作精华。在为老牌星期日报纸《观察家报》担任摄影师的65年里,她直视过塞缪尔 贝克特的敌意,面对过玛格丽特 撒切尔的强硬,捕捉过若有所思的穆罕默德 阿里。她喜爱在自然光下拍摄人物放松的姿态,用黑白灰表达人物的精髓。除了各界名人的肖像照,她还拍摄时常被忽视的人或事:邮局罢工、渔民的抗*、国王路上的朋克族、女性援助庇护所的儿童等等。本书由她的好友卢克 多德(Luke Dodd)精心编辑,从她一生的作品中精选了200余幅照片。这些直抵人性深处,又不流于感伤,充满尊重和温暖的作品,奠定了简 鲍恩的英国摄影大师地位。
1973 年 9 月,时任法国总统乔治 蓬皮杜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巴贝作为总统府认证的新闻记者加入了随行记者团,他用*喜爱的柯达克罗姆胶片记录了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场景。巴贝也因此成为了*个用彩色胶片拍摄中国的摄影师。从此之后,巴贝多次来到中国,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四川、广西、新疆、香港、澳门等地,用颜色的变化见证中国的发展历程。本书收录了巴贝自 1973 年以来在中国拍摄的三百余幅彩色照片,用纯粹的影像记录历史的演变。这些照片内容广泛,画面精致,极具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昨天的中国》 《昨天的中国》以阎雷的大型摄影集《中国》为底本,甄选并增补部分未公开发表的照片,重新编排成册,全面呈现1985 2000年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日常生活、经济起飞和社会巨变,用镜头为整个中国创作一幅*鲜活、*富生命力的肖像。 作者对中国充满了感情,三十年间足迹踏遍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具有厚重灰色调的国度在20世纪末对变革的渴望、对新鲜事物的痴迷,通过他的视角,将新旧交替时期的种种微妙和激烈之处真实地传递出来,真实展现了那段逐渐远去的历史。 《中国 1980》 本书是作者于1980年在中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所拍摄的照片整理而成的一部摄影集。作者带着好奇的目光,记录了经济高速发展之前的中国社会,镜头聚焦于天真无邪的孩子、淳朴和煦的老人以及恬静悠然的城市生活。照片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
侯登科以他独特的方式突破了现实身份的限制,摆脱了无谓的杂念而得以心无旁骛地尽其所能为他身边的人与事,做出了无愧于他作为中国农民儿子的良知与他的社会责任感的负责记录与再现。无论是对于职业摄影师还是摄影爱好者,侯登科的摄影生涯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坐标。他具有职业意识的摄影实践将使所有职业摄影师汗颜,而他真正的业余姿态则将永远使所有真正热爱摄影的人受到感动与鼓舞。摄影,在侯登科这个 边缘者 手中,真正体现了一种摄影所可能带来的艺术民主化的本来意义。同时,侯登科还以他的摄影雄辩地证明,摄影,完全可以是一个纯粹的人的自我实现的理想手段,不论他是在 中心 还是在 边缘 。 侯登科,一个在当代中国摄影史上无法绕开的名字。他的影像、经历和思考代表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批有良知的中国摄影家的影像、经
444位人物, 211条参考文献,120部提到的影片,146幅图片,10万字权威讲述,共同构成了这本独一无二的新浪潮之书。 新浪潮,作为一次划时代的美学革命,把摄影机带离摄影棚,成功捕捉到了一代人的生活状态,更永远地改变了电影艺术。本书通过对大量访谈、回忆、调查报告、报刊书籍等一手资料的精读和缕析,系统梳理了电影目前这一神话般的历史,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新浪潮”的缘起,到引起争论,成为神话,继而落幕的整个发展历程。而在史实之外,新浪潮所具有的精神属性,亦通过作者的文字散发出某种光芒,感召和鼓舞着所有时代“疯狂怀抱雄心且疯狂真诚”的读者。
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秀在全球的吸睛能力无可匹敌,2016年在巴黎举行的维密秀获得了190个国家共计14亿人次的收视,而在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的浏览量更达到1530亿次。本书包含的300多张精美摄影作品,记录了人们从未看过的珍贵影像,从台前到幕后,天使的狂欢从未停止,这场时尚盛宴的后台还有多少秘密等待揭开?
本书系反映芜湖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整体城市面貌的画册,承载着江城芜湖时代变迁下的历史记忆。芜湖城市建设档案馆通过馆中所保藏珍贵的芜湖老照片,以专业的视角重新审视与发现芜湖,以最直观、最真实的影像展示芜湖那时那刻的城市建筑与风土人情。 《芜湖老照片》涵盖:芜湖城市的整体风貌、主要风光和城市街道;芜湖的城市公共交通、医院、学校、环境卫生、排水设施、水利设施、城市公园、文化设施、影院等一系列基础设施;芜湖城市里的工厂等;长江、青弋江芜湖段的桥梁及沿岸景观;芜湖城市居民住宅区、建筑工地、企业建筑等。老照片中的街头小巷、桥梁旧居记录下了旧时芜湖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翔实地保存了旧时芜湖的瞬间,不同节点的照片为芜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种种老照片真实再现了文字中所记载的芜湖,让人
《琼海记》为摄影集,是 海南自由贸易港 瑶见 丛书中的一种。全书以 红色 绿色 蓝色 三个不同板块展现了琼海的红色文化、乡村文化和海洋文化,既有积极进取的人民群像,也有变迁中的琼海城市剪影。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背景下,位于海南东部沿海的琼海市,近年来一直在积极依托区位优势进行建设规划,并逐步确立了 三地两区一中心 的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国际医疗健康产业新高地、国际旅游会展目的地、国际公共外交基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示范区、国际经济文化合作交流中心等。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新的琼海,一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积极奋进的琼海。
本书是一本全面反映尼泊尔自然、人文风情的图文书,内容均来自摄影师苏学的亲历拍摄,其中,既有拍摄的行走线路和注意事项,又有作者拍摄时的感悟和总结。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简称尼泊尔,是南亚山区内陆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属青藏高原南底),北与中国相接,其余三面与印度为邻。喜玛拉雅山脉是中尼的天然国界,包括珠峰在内,世界十大高峰有八座在中尼边境。全国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2850万人。在尼泊尔,通过奉献贡品、宗教仪式遵循神的法规和受神的安慰是每日生活的重要部分。本书作者苏学,十余年来三十多次往返尼泊尔,拍摄了数十万张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精美摄影作品,无论是加德满都还是博卡拉,无论是生活的日常还是绝美的风光,尼泊尔无不令人神往。
50届 这100幅出色的图像代表了2014年专业或业余自然摄影师所取得的成就,他们在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中获得认可。这是一个大胆的选择,反映了摄影师不同的风格和各自的故事,也反映了新技术的使用和年赛的高道德标准。 这些照片由国际评审团从来自96个国家的41 000多幅参赛作品中选出,以表彰他们的艺术价值、原创性和技术优势。摄影作品的主题、风格和类型范围广泛,包括别具一格的行为的非凡图像、令人回味的肖像、真正的荒野景观和发人深省的报道。本书呈现出令人惊叹的野生生物摄影,提醒我们这个星球上存在怎样的生命奇迹。 51届 本书收录了在2015年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中获得认可的专业和业余摄影师的作品,展示了拍摄自然世界奇观时所涉及的不同风格和技术,并讲述了图片背后令人难忘的故事。 以年赛所倡导的高道德标准为基准,这些
本书呈现的是野生生物摄影中的*之作,它们来自十位自然摄影大师。每位摄影师都曾赢得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的冠军。迄今为止,这项比赛已经举办了52届,目的是 为了鼓励野生生物摄影师们的工作,加强野生生物摄影的声望 以及 希望通过让大众的人群关心动物,关心自然保护这个重要的话题,*终使这些奖项能够惠及动物本身 。 从吉姆 勃兰登伯格(Jim Brandenburg)和樊尚 米尼耶(Vincent Munier)令人回味的艺术,到大卫 杜比莱(DavidDoubilet)和保罗 尼克伦(PaulNicklen)的开创性的水下摄影,这些影响深远的艺术家向读者展示观看自然的多种方式。你会惊讶于帕尔 赫尔曼森(P lHermansen)对光线和阴影的神奇运用、弗兰斯 兰廷(FransLanting)创新的 亲密视角 、阿努普 沙阿(Anup Shah)的近距离肖像作品、迈克尔 尼克 尼科尔斯(Michael Ni
本书是英国当代动物摄影大师蒂姆 弗拉克继《人类不过如此》之后又一扛鼎力作,寄托了他的热切希望。 他用了两年时间在遍布地球天涯海角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之间奔波,对 70 余种珍稀野生动物追踪蹑迹地进行拍摄和记录。他说: 有时我们在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布置黑色背景,有时我们要在水下与河马或大白鲨相伴。 150 余张图片和权威解说,为面临*严峻挑战的珍稀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提供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记录和振聋发聩的见解。他希望这些动物的美能打动人心,警醒世人:这些动物本身及消失,对人类意味着什么。对他来说,理解照片及照片中的主角似乎比完成这些照片所需要的技术更重要:这些珍稀野生动物,因人类活动而陷入生存困境,保护它们 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 的栖息地才是关键所在。 他再三疾呼:为了人类自身的幸福,我们必须
本书收录了百余幅高清卫星摄影图像,展示了世界不同类型城市的规模、结构的多样性,并用言辞优美的文字简要介绍了当地自然条件、城市特点及风土人情。从距离地球400千米到900千米的高空俯瞰地球,无论是流光溢彩的国际大都市伦敦、巴黎,还是人迹罕至的安第斯山脉中的 金城 ,抑或是空无一人的 鬼城 普里皮亚季,城市的丰富色彩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人们的视域,在人类文明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本大开本的图集也集中展现了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聚焦于人类生存空间中那些令人着迷的细节,期望以这种直观的方式引导公众反思自身与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意识到自身改变自然的能力,并承担起对未来应负的责任。
元图像 随 图像转向 而来,是米切尔较为早期的学术命题,但他一直持续着对这一话题的思考。元图像(Metapictures),词根 meta 源自希腊语中表 之后 或 超越 的前置词及词语前缀,意为自我指涉、自觉和自我戏仿。简而言之,元图像就是关于图像的图像,是能自我指涉、自我言说的图像。以往人们常常认为图像是依附于语言的,图像的意义也是按照语言的模式予以呈现的。米切尔提出的元图像试图将图像从语言的逻辑模式中解放出来,以图像的方式还原一种图像真实,元图像也成为他图像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元图像 展览是作为理论家的米切尔首次进行策展实践,虽有阅读的文本成分,但更多是将综合的、立体的图像以展览的形式呈现,用以阐述他的元图像理论,展览本身就是一个元图像,是另一幅 宫娥图 。作为一个关于图像和图像理论的展览,米
这是一本"新时期文化艺术界人物影像集",作者肖全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1980-1990年代一线文艺工作者群像。书中百余位人物都生于五六十年代,成长于八九十年代,是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孩子。生长于红旗下,经历过时代动荡,但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里,开始在诗歌、电影、文学、音乐、美术等领域自由生长,逐渐汇聚成一条磅礴的文艺长河。在并不乐观的环境下冲破阻碍,为中国打开一扇改变历史的大门。 20世纪90年代,姜文、巩俐、窦唯、崔健、三毛、张艺谋、贾平凹、陈凯歌、杨丽萍、余华、王安忆、陈丹青、唐朝乐队 他们在肖全的镜头下展现出自我的真实,或安静、或张扬、或痛苦、或思索。肖全通过其作品《我们这一代》,将这些难得一见的真实全部呈现于你我面前。
这是一本能够让我们真正看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少数民族如何生活的摄影集,它收录了来自17个不同民族的32位少数民族摄影师的200幅摄影作品。平和、真实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十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的变迁情况。 所有摄影师的拍摄对象都以本民族为主,使少数民族摄影的视角完成了从 他者 到 自我 的转换,呈现了主体性的视觉与关怀,并使用了更为多样的摄影手法和表现方式,聚焦于传统的变迁、故乡的消逝、农耕的告别等主题。 回得去的是家乡,回不去的是故乡。在匆忙奔途中,我们离故乡越来越远。 回不去 的不仅是遥不可见的空间故土,更指向刻骨铭心的传统与历史,以及曾经安身立命的生存样态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