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影像评论十二篇首次结集,并配以作者的手机快照。《影像杂谈》以画家之眼,谈论时间对于摄影的参与,记忆对于影像的介入。作者犀利的图像视角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一张照片的平易切口。每幅图片,都有一段详尽或确凿的文字说明,介于图像与文字之间的隐形距离,得以形成抽象的概念、真相与想象,而作者的文字,收放如锚。
全书共收入瓦尔特 本雅明于20世纪30年代写就的《摄影小史》(1931)、《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绘画与摄影》(1936)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1938)4篇论文。 其中,《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均为本雅明享誉世界的佳作名篇。作为对摄影、电影的批评实践中的丰碑,它们不仅为人们理解这两个媒介提供了一种全新且富于启发的视角,对尼塞福尔 尼埃普斯(Nic phore Ni pce)、欧仁 阿特热(Eug ne Atget)乃至奥古斯特 桑德(August Sander)这样的摄影先驱及他们的美学、技术成就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判,也极为深入地讨论了摄影、电影与绘画之间纠缠不清、若即若离的关系。
于贝尔 达弥施是法国艺术史学家和哲学家,同时,他也无可争议地是这个时代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他思辨性的分析和理论学说,构成了法国当代思想真正的锚定点。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向摄影这一机械的媒介提出质疑,包括摄影在电影领域内的延伸。他以谦逊的态度,通过借鉴而来或直截了当的手段,不懈地浇灌着这一永远需要开拓的研究领域。 这部以《落差》为题的 摄影 随笔集,旨在分析在摄影和电影闯入艺术实践领域之后所产生的 层差 ,并揭示由其造成的批评话语的断裂。本书受到了德勒兹,特别是本雅明的影响,它将达弥施在不同时间段的文字集成一册,使读者得以看到一种摄影思想的全貌。从作为序言的《关于摄影现象学的五点想法》(1963)到二十一世纪初的随笔,本书呈现出一些相同的思考,相同的疑问,并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展开,即:无法为摄
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1839 年诞生,随后*次鸦片战争爆发,这项新发明便随着殖民扩张一起来到中国。从西方旅行家*早的摄影记录开始,到 文革 后的实验摄影,摄影在中国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变化,生发出了丰富多元的内涵,或者与瞬息万变的政治社会情势相关,或者表现个人的心灵世界,抑或以此为媒介直接与艺术本身对话。 巫鸿教授采用 深描 (thick de*ion)的方法,选取十个极具代表性的个案,探索中国摄影表现的多重历史,在对事实进行仔细检验的基础上,他通过对摄影形式、图像、技术和社会语境的研究,结合近距离视觉分析和广泛的跨学科阐释,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摄影师及其作品,开掘中国摄影的多元视觉传统,并探讨这些影像如何参与并构成了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
《摄影新批评丛书》以跨学科的视角对中国当代摄影的现象和特征进行梳理和思考,以摄影批评、摄影史研究、随笔以及访谈等灵活多样的文本样式,全面呈现中国摄影历史与现状的文化图景。本书为《摄影新批评丛书》之一。中国摄影史上有很多优秀的摄影批评家和批评文章,这些文章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散佚在各种报刊文集杂志网络中,它们都曾经或多或少对中国摄影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本书在各方专家意见的指导下,海选出52位批评家和学者共76篇极为重要的摄影批评文章,呈现出跨越1929—2013年中国近百年的摄影批评文本流变。从批评的角度呈现了一段更为真实的中国摄影文化史。
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秀在全球的吸睛能力无可匹敌,2016年在巴黎举行的维密秀获得了190个国家共计14亿人次的收视,而在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的浏览量更达到1530亿次。本书包含的300多张精美摄影作品,记录了人们从未看过的珍贵影像,从台前到幕后,天使的狂欢从未停止,这场时尚盛宴的后台还有多少秘密等待揭开?
本书根据高等院校摄影专业教育的特点进行编写,将主要内容与就业市场对实用性人才的要求相匹配,实现教学与市场一体化,突出其实用价值。内容涵盖 摄影简史 摄影的定义 照相机与镜头 曝光、白平衡与景深 摄影构图 摄影用光 人像摄影 商业产品拍摄 风光拍摄 。书中将摄影基础理论结合到大量的案例中,以利于读者对技术基础进行综合运用及掌握。在案例的选择上又具有较强的启发性,通过读者对案例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读者的创作能力。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摄影专业、设计类专业师生,也可作为摄影爱好者的参考书籍。
Adobe Camera Raw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修图插件。近年来,Camera Raw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大部分摄影后期处理工作都可以通过它来完成,因此Camera Raw也受到越来越多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的欢迎。 本书共12章,介绍了运用Camera Raw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的技法,主要内容包括Camera Raw的相关设置,创建图像初始化快照——还原点,基础调整工具、局部精细调整工具的使用技法,高光比图像的处理技法,图像锐化和减少杂色功能的使用技法,用Camera Raw滤镜特效处理照片的技法,用Camera Raw批处理照片的技法,用Camera Raw进行高级调色的技法,创建高品质黑白图像的技法,用Camera Raw合成全景图像的技法,用Camera Raw创建HDR图像的技法,等等。 本书是为摄影后期爱好者量身打造的数码摄影后期教程,对于专业修图师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建筑摄影一书从建筑摄影定义;建筑摄影的发展;建筑摄影的价值与功能;建筑摄影的分类;建筑摄影器材选择进行论述。着重讲述移轴境镜头与建筑摄影;建筑外观、室内空间的摄影表达;以及电脑后期制作相关技巧;并分析当下360度全景摄影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知识点的讲授依托实践案例,具有结构清晰、图文并茂、实践性强的特点,力求成为建筑摄影者研习相关技能的工具性用书。 建筑摄影一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摄影专业、建筑专业教材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行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讲述的是世界四大图片社之一、 创建于 1969年的希帕(SIPA)图片社的故事。40年来,几乎所有全球大事件发生时,都能看到希帕图片社记者的身影。希帕 图片社在世界各地拥有 12000名签约摄影师,其中曾经有一大批获得过全球新闻摄影的各种奖项。希帕 图片社非常重视培养和支持新秀,被认为是著名摄影记者的摇篮,在世界摄影与图片史上有着辉煌的历史。作者米歇尔 赛邦汇集了 近 110幅著名新闻摄影作品,并请它们的拍摄者、希帕现在和曾经的摄影师们 以及新闻摄影 黄金时代 的见证者们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以此向 创始人戈尔申 希帕尤鲁格致以深深的敬意。。
《摄影美学.Ⅱ》是摄影和美学的结合。美学历史悠久,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本书就是利用这些美学的成果,提出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帮读者拍出美的摄影作品。跳出摄影圈,再从美学的高度回看摄影,你会得到更多的启发。本书共7章,第1章“形式美”详细分析形式的重要性,形式美的要点,丰富你的形式;第2章“似动美”论述似动”理论的意义,实现“似动”现象的技法分析等内容;第3章“对比美”主要讲视觉变异及其分类,视觉变异的作用,对比及其表现形式等内容;第4章“均衡美”主要讲视觉恒常与均衡,均衡的作用、方法及意义等内容;第5章“典型美”提出了典型的意义,典型的表现,怎么拍典型等内容;第6章“环境场”提出了环境场的特点和作用,图形与背景的关系,环境场应用实例等内容;第7章“联想美”主要讲意象美与联想美,拍摄联想
本书为摄影评论集。街头摄影师鼻祖盖瑞?温诺格兰和黛安?阿巴斯及李?弗瑞兰德同为1960—1970年代最重要的摄影师,他带着广角镜头行走穿梭于人群当中,对社会好奇,构图不讲规律,一生拍摄的照片超过五百万张。本书中所有摄影作品的排列排版都是在向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摄影部策展主任约翰?札可夫斯基策划的经典摄影集致敬,一百幅摄影作品在右边书页,对页则是一则对该作的精辟评论。
本书全面讲解了VR全景摄影的基础知识及实践操作方法。全书共10章,前两章内容操作性强,提供了制作VR全景图的素材及工具,先用手机作为拍摄设备,让初学者快速了解全景摄影;再从实践出发,通过指导完成一幅作品,让初学者学习全景拍摄及快速拼接的方法。后8章详细讲解了VR全景内容及富媒体应用全景拍摄的原理、硬件设备和相关软件、参数设置、拍摄方法、后期拼接、后期美化及漫游制作等内容,还讲解了如何航拍VR全景图, 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行业制作案例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对技巧,以期帮助初学者制作出较为完善的VR全景作品。 本书内容图文结合,浅显易懂。另外,本书的配套操作素材可供初学者学习和实践使用,以帮助他们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VR全景摄影基础课程的教材,又可作为
本书全面讲解了VR全景摄影的基础知识及实践操作方法。全书共10章,前两章内容操作性强,提供了制作VR全景图的素材及工具,先用手机作为拍摄设备,让初学者快速了解全景摄影;再从实践出发,通过指导完成一幅作品,让初学者学习全景拍摄及快速拼接的方法。后8章详细讲解了VR全景内容及富媒体应用全景拍摄的原理、硬件设备和相关软件、参数设置、拍摄方法、后期拼接、后期美化及漫游制作等内容,还讲解了如何航拍VR全景图, 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行业制作案例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对技巧,以期帮助初学者制作出较为完善的VR全景作品。 本书内容图文结合,浅显易懂。另外,本书的配套操作素材可供初学者学习和实践使用,以帮助他们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VR全景摄影基础课程的教材,又可作为
决定照片成败的真正因素,在于摄影美学。相机与人眼是不同的,它只会忠实记录眼前的场景,而不会像眼睛那样过滤掉纷繁杂乱的干扰元素,只将注意力关注到*精彩的部分。即人眼具有提炼的功能,具有天生的构图能力。本书就是要解决从人眼观感到相机呈现照片的转变问题,帮助你培养将看到的美景转化为摄影作品的能力。本书内容全面,语言简洁流畅,内容由浅入深,适合摄影新手从入门开始,循序渐进学习摄影美学知识,培养美学能力;也适合有一定基础的摄影师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还可以作为摄影培训机构的教材使用。
十面埋伏等著的《摄影眼的培养(关键思维)》邀请11位台湾摄影达人,通过10个风格迥异的主题,帮助读者找到培养自己“摄影眼”的关键思维。无论你是摄影“麻瓜”,还是获奖连连的高手,本书都能够重新唤醒你的“摄影灵魂”。从找寻新主题、创新表现手法、运用很好拍摄技术,一直到如何将你的想法转化成影像,让照片传递出你的意念。不管你用什么器材,喜欢什么主题,一个发自内心、匠心独具的“摄影眼”,便开启了联系你我的共通语言。
本书作者延百亮先生是我国个通过国家立项全面系统研究世界新闻摄影的价值规律和运作方式的理论家。这本书是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体验和研究成果所编写的一本可供大学新闻专业学生、摄影专业学生和媒体摄影记者通读的现代新闻摄影教程。全书共分新闻摄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大部分。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新闻摄影的工具与运用、现代新闻摄影的用光技巧、现代新闻摄影的构图理念与构图方式;专业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新闻摄影概念、现代新闻摄影观察、现代新闻摄影题材、现代新闻摄影采访、现代新闻摄影提炼、现代新闻摄影作品——新闻照片的构成因素与运作方式以及现代新闻摄影的表现方法。其中新闻照片的构成因素与运作方式为全书的核心内容。
全书共收入瓦尔特 本雅明于20世纪30年代写就的《摄影小史》(1931)、《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绘画与摄影》(1936)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1938)4篇论文。 其中,《摄影小史》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均为本雅明享誉世界的佳作名篇。作为对摄影、电影的批评实践中的丰碑,它们不仅为人们理解这两个媒介提供了一种全新且富于启发的视角,对尼塞福尔 尼埃普斯(Nic phore Ni pce)、欧仁 阿特热(Eug ne Atget)乃至奥古斯特 桑德(August Sander)这样的摄影先驱及他们的美学、技术成就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评判,也极为深入地讨论了摄影、电影与绘画之间纠缠不清、若即若离的关系。影、电影与绘画之间纠缠不清、若即若离的关系。
时刻保持生活的新鲜感,每天发现新鲜事物并同爱人分享,你是否愿意?与伙伴朝夕相处并洞悉其内心,我们是否能够多爱他们一点点?看到雪花飘落在人行道上,感受它洒落脸庞的轻柔,我们是否可以放开以往寒冷冬日的记忆,仅仅体会那份清凉?我们能否发现绚丽的颜色并简单地欣赏?当然可以,我们能够学着简单而完整地感知世界,避免纷杂的思绪消褪我们的新鲜感。我们也可以培养并增强摄影技能,通过照片讲述新鲜而真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