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寔残碑于1974年在宁夏银川市西夏陵区出土,现藏于宁夏博物馆。陈寔残碑的书法风格独特,结字方扁茂密,用笔圆劲浑厚,布局疏朗有致。这种风格体现了东汉早期隶书的精品特点,也是汉隶体系中境界较高的作品。其字体结构与子游残碑略有不同,已经显露出了明显的楷化痕迹,字体结构规整内敛,笔画开张有致、雄健有力,可以称之为 隶楷 或者 新隶体 ,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学习和欣赏价值。
本册所选为东汉《封龙山颂》,全称为《元氏封龙山之颂》,是东汉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立于汉常山郡元氏县(今属河北)封龙山上的一块重要碑刻。最早见于宋代洪适《隶释》及郑樵《通志略》的著录。《封龙山颂》以其独特的书法风格著称于世。全碑为隶书,十五行,行二十六 字,字体方正古健,结体奇崛,气魄雄伟。其笔画较细,却遒劲豪放,点划之中蕴含篆籀之意,粗犷俊朗,展现出独特的阳刚之美。众多书法评论家对其赞誉有加,认为其书法风格与《乙瑛碑》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汉隶中的上品。
本书为 书法自学丛帖 之一。由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作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习字者临摹,尽可能地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按照本帖的习字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本书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以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良师益友。
本册所选为东汉《乙瑛碑》,全称《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是汉隶碑刻中有数的逸品。《乙瑛碑》原石由桓帝永兴元年(153年)立,石碑今藏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碑林陈列馆内。碑高约260厘米,宽128厘米。碑文共18行,满行40字。 碑末刻有『后汉钟太尉书,宋嘉祐七年张稚圭按图题记』楷书跋文。乙瑛碑是汉隶最兴盛时期的典型作品,从风格形态来说,乙瑛碑具有宗庙之美,秀美丰润。从技法角度看,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适调和,章法规矩合度。
此书包含了《道德经》和《汲黯传》两部分内容,其中的《道德经》是六十三岁的赵孟頫为进之高士书写的。这卷墨迹为纸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这卷长达五千言的小楷,书法结体严谨,笔画精到,稳健中露灵动之神,前后风韵一致,堪称其小楷之精品。《汲黯传》也是赵孟頫著名的小楷作品,得唐人遗风笔意。综观其字体宽和雍容,风骨秀逸;用笔上提按使转,方圆兼施,极富有节奏感;在结体上,法度严谨,十分讲究字的揖让,顾盼有情。这两帖是学习小楷必临的经典范本。
《仪礼》说:“凡献,执一双”,双观帖中的每一册碑帖采用两种版本对照的形式出版,或是原碑原帖与临本对照,或是墨迹与刻本对照,或是原刻与重刻对照,成双呈现,方便学书者读帖、临帖,并借由成双对照观察笔毫细微处的变化,明辨古人写字的笔法,把握临帖的尺寸。《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天下无双”一句,《双观帖》之于书法学习者在临帖、读帖功夫上的助力亦是无双。 《兰亭序:虞世南临本与宋拓本》是双观帖中的一本,《兰亭序》为书圣王羲之所书。本书所选墨迹本为唐代虞世南临本,拓本是宋拓本,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虞世南是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的学生,临本得王氏家法。
《三家草书千字文》收录了中国历史上两位僧人和一位皇帝的作品,此三人分别为中国书法史上僧人和皇帝中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三人的草书《千字文》各有其特点: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有草创之功,怀素的《大草千字文》是其草书中别具风格的作品,而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则彰显了其书法功力的另一面,所以,这三幅作品,代表了《千字文》草书书法的水平。 学书法不能不学《千字文》,学草书不能不学草书《千字文》,而学草书《千字文》,所宗不外乎此三家。故今将此三家草书《千字文》汇为一帙,以供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
只要这套书能为书法爱好者学习篆书起到的桥梁、纽带作用,能给书法爱好者学习篆书带来实惠,用以参考和借鉴,我将非常欣慰。由于时间关系,加之本人水平有限,可能书中会有一些问题,也希望专家和读者不吝赐教,使我也在教学和探索中,取得一些进步,这也是我*的心愿。
《集赵孟頫行书宋词(1)》是作者于魁荣基于对古人学书经验和学术途径的认识,用集字的方式辑撰了这本字帖,将书法植于诗词的环境之中。本帖共集宋代一百二十首,集字量大,通过大量的临摹习作的实践,掌握赵字的运笔技能,养成赵字行书的运笔习惯,为创作和发展打下基础。
......
本书所选内容为古代经典的诗文作品以颜体书法集成。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适合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是较好的普及范本。所选内容也很好地贴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
本套丛书力求保持原墓志铭文的风貌,采用分块 裁切的方法安排版面,以便于学习,而不以文通句顺 的方式编排,希望能得到专家和读者们的认可。 由荣宝斋出版社编写的此书《墓志书法精选(第 5册王均墓志梁浟墓志)》为社里新开发的本版书, 出版全部为尚未面世的艺术价值和品相*高的墓志拓 片,第五册是待学御书墓志和镇远将军墓志,风格质 朴大方,楷隶之间,味道精妙。荣宝斋出版社是中国 *名文化企业荣宝斋创办的出版机构。其宗旨奉行传 承中华文明,弘扬传统文化艺术,促进中外文化艺术 交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集赵孟頫行书宋词(1)》是作者于魁荣基于对古人学书经验和学术途径的认识,用集字的方式辑撰了这本字帖,将书法植于诗词的环境之中。本帖共集宋代一百二十首,集字量大,通过大量的临摹习作的实践,掌握赵字的运笔技能,养成赵字行书的运笔习惯,为创作和发展打下基础。
《闲居赋》,行书。书西晋有名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一首。通幅结体严谨而富于变化,行楷字丰腴秀整,遒丽典雅,行草字俊逸洒脱,轻盈流动;其用笔温润圆融,笔力遒劲,方圆兼备,笔法精致秀美,笔画骨肉均匀,细不露
《钱建忠隶书楹联(书法专业实用教参)》是“实用对联临写字帖系列”之一,收录了40对楹联佳句,这些楹联或抒发情感、或针砭时事、或表达雅兴,由作者以隶书的形式对每幅联句加以书写。本字帖融名家书法于传统楹联为一体,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在编排上将楹联呈现款式和作者独特的隶书创作一一对照,并附以楹联内容文字介绍,方便书法爱好者欣赏、临写,也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一条从临习名家字帖过渡到创作作品的捷径。
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书法理论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艺术理论中很宝贵的遗产。汉代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初创期。随着书法艺术的成熟和兴盛,专门研究书法理论的著作便应运而生。很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
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书法理论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艺术理论中很宝贵的遗产。汉代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初创期。随着书法艺术的成熟和兴盛,专门研究书法理论的著作便应运而生。很早的书法理论提出者是东
从书法的美学、文学和史学价值评判,世人将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和宋代苏轼《黄州寒食帖》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兰亭序》以“遒媚”著称,运笔从容,正锋侧锋、曲笔直笔、转笔折笔,都操控自如,笔势劲敛。笔画长短合度、肥瘦相宜、曲直兼备、刚柔相济,富于变化。《祭侄文稿》笔锋随绞随散、节节变换,点画如虫食木,墨色将浓遂枯、带燥方润,穷变化于毫端,遂使作品古质朴茂而大气磅礴。《黄州寒食帖》起伏跌宕,迅疾稳健,率意而为,浑然天成;用笔中锋与侧锋相间,转换多变;结体恣肆奇崛,变化万千,一任笔力所至,清雄豪放,沉着痛快,具有超逸的韵味。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文稿》是至哲贤达的风格,《黄州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它们先后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