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阁诗帖》 黄庭坚撰七言诗并作行书,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 此帖是黄庭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这件书迹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像是船夫摇桨用力的样子。不论收笔、转笔,都是楷书的笔法,下笔平和沉稳,变化非常含蓄,轻顿慢提,婀娜稳厚,意韵十足。在后段提到前一年已去世的苏轼时,心中不免激动,笔力特别凝重,结字也更加倾侧,是尚意书风的典型,其风神洒荡,意韵十足,堪称行书之精品。
《三希堂法帖》是清代乾隆初年由乾隆皇帝敕令鳊刻的一部大型丛帖。其中所收录为珍贵者,属晋代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请帖》、王献之《中秋帖》及王旬《伯远帖》。这几件稀世珍宝被乾隆收藏于故宫的养心殿内,极为重视,并将此一大型法帖亲自取名为“三希堂法帖”,乾隆皇帝的特谕也刻于《三希堂法帖》之卷首。 《三希堂法帖》是我国古代规模*的一部丛帖。在古代,由于印刷和造纸的技术缺陷,许多书法作品很难广泛流传。北宋初年,太宗命大臣将宫内所藏历代法书汇刻为《淳化阁帖》,是为大规模刻帖之始。以后皇家和私人也有不少丛帖问世,这些丛帖都很大程度地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但就规模而言,《三希堂法帖》是其中集大成者,集历代丛帖之,共收入从魏晋到明末135位书家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不是书家典范。其中不乏王羲之、王献之
......
姜鹏编著的《孔宙碑(明拓本)》是国博馆藏文物整理、保护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以馆藏的版本稀有的书法拓片或墨迹等文物为主,本册以孔宙碑宋拓本为内容,采用基本原大的尺寸清晰呈现,以图为主,辅以释文及相关研究论述文字。本书所选法帖在研究中国古代书法方面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也可以用于书法学习者的临写和研究。
《唐 褚遂良摹兰亭序卷》 纸本,行书。纵24厘米,横88.5厘米。 《兰亭序》原迹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其妍美流便的风神,被后世视为行书的典范和楷模。此卷根据卷前项元汴题“褚摹王羲之兰亭帖”,定为褚摹兰亭序。同时卷中有米芾题诗,故亦称“米芾诗题本”。此卷以临写为主,辅以勾描,因此书写较为流畅,亦具一定功力。
该书稿从楚简牍、秦简牍、汉简牍这几大类,以及敦煌、楼兰、甘谷、马王堆、银雀山这几种特质鲜明的书派入手,通过剖析每种简牍书法艺术根植的源泉,包括政治背景、演变发展等,乃至从结字特征、书体风格透视书法内在蕴含的思想,较全面诠释了中国简牍墨书在美学艺术方面的价值,可作为简牍教育极为重要的辅助教学丛书。书稿内容包括认识简牍、楚文化思考、楚简的演变、楚简墨迹特点、楚简书法特征、楚文化代表性作品的独特内涵、墨迹思考、楚人浪漫主义美学、楚人三位一体的稳固思想等章节。
《唐 颜真卿祭侄文稿》 亦称《祭侄季明文稿》。行书,白麻纸本。纵28.2厘米,横72.3厘米。 《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书于唐乾元元年(758)。兄颜杲卿和季明父子遇难之后,颜真卿曾派人寻得季明的头骨;他对兄侄为国家壮烈牺牲和颜氏家族的“巢倾卵覆”,忠义满腔,悲愤异常,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倾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历代书家名人辈出,直到今天,依然为广大国人喜好而习练。其中尤以行书和草书影响广,习者众。 为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的临习需求,本书选取现在常用字近三千个作为字头,从历代名家墨迹、名碑、书帖中精选出行书与草书范字,所选范字近二万余,按照现代阅读习惯,以拼音音节顺序排列,每多音字则选取一种读法,并且在本书中只出现一次。 另,本书所列字头,按今日阅读习惯,均采用简体字,但书中范字均按从前书家所写,保留原貌。 凡书中所列范字,历来为书家所好所习,然限于编者水平,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方家、习者,不吝批评指正。
......
中国古代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仲尼梦奠帖》原色原貌极致呈现,内府原版1:1原貌复制!中国1亿8000万书画爱好者的*佳品,经折精装完整呈现!老年人修身养性的收藏极致佳品,青少年书画观摩学习的*! 80余道工序,全程手工粘贴,送享读者超值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