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璧墓志铭》,北魏正光元年(520年)刻。《李璧墓志铭》书法雄强茂密,独树一帜。杨震方《碑帖叙录》评曰:书法峭劲,极似《张猛龙碑》,而兼有《司马景和》之纵逸,是学习北魏楷书的绝佳范本。本书包含拓片整张,印刷质量高清,图书配有简体字释文,便于读者理解文意。本书印制高清,碑文斑驳残缺较少,字口清晰,笔画劲道,气息贯通,是不可多得的临摹魏碑、研究楷书的一手资料。
赵孟頫,元代著名书画家。在书法上,他兼善诸体,尤擅长行书和楷书。这件《归去来兮辞》为赵孟頫中期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本卷为长篇行书,作者以精巧娴熟的笔法,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具有 落笔如风雨 的气概。用笔珠圆玉润,宛转流美,神气充足。
《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148年)由当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汉中博物馆。《石门颂》多用圆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体势瘦劲,飘逸自然,素有隶书中的草书之称。它与洛阳的《郙阁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是汉代颂体代表作。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石门颂》传拓年代早,损字少,为不可多得的明末清初拓本,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此前未见出版,此次为 全文影印。
李阳冰,唐代文学家、书法家。他善词章,工书法,尤精小篆。他所书写的篆书, 劲利豪爽,风行而集,识者谓之苍颉后身 。本作为其书写的篆书《千字文》, 格峻 力猛 功备 是后人对这篇书法作品的评价,承李斯《峄山碑》玉箸笔法,以瘦劲取胜,结体纵势而修长,笔画从头至尾粗细一致,婉曲翩然。本作是学习篆书的不二之选。
此套《传世碑帖大字临摹卡》是针对初学者临摹碑帖而编,所选碑帖均为历代代表性、受众面广的碑帖范本,特点是大字、高清、全文、零距离。套书采用长条形、书脊穿孔装帧形式,一是方便案头摆放、翻阅;二是每页有6字左右,旁有简体释文,基本是初学者日课练习内容;三是每种碑帖是全文收录,不漏一字。本套书的出版,将极大地满足广大书友对于高清临摹本的需求。 《玄秘塔碑》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书体端正瘦长,笔力挺拔矫健,行间气脉流贯,顾盼神飞,全碑无一懈笔。 字体以方取势,引筋入骨,遒媚劲健,世人称柳书险劲,然不失端庄沉着之态,故历来学大楷的人,往往以此碑为入门典范。
本书严格按照传统金石编目的学术规范编撰施蛰存北山楼历年所藏碑版拓本之目录,再进一步革新,尽量详细记录拓本流传、题签题记、著录钤印诸迹,力求既有学术性又有赏读性。书首有“前言”,书末附录著者曾为施蛰存编
。。。
本书《花笺(梅花喜神笺 辑)》为文物出版社推出的《花笺》系列 策划十种之一种。内容上,从《梅花喜神笺》中集出的图案20种。本书规格与已出版《花笺》系列保持一致,即每种收录图像20种,每种图像2张笺纸,计每种40笺纸。
。。。
。。。
1.本书解析了楷书的点画、偏旁部首及结构的写法及其变化,并附上了历代书法理论中一些有影响的论述,供读者参考。这些论述分别是:永字八法、《翰林禁经》、《分部配合法》、《大字结构八十四法》、《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2.本书例字的选择角度 基本点画单元:本书从点、横、竖、撇、捺、钩、折、提八个方面对基本点画的写法及其变化进行了解析。 偏旁部首单元:本书依据《分部配合法》中列举的偏旁部首按照不同位置分为字头、字底、左偏旁、右偏旁五个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有适当扩充。由于本帖中字数有限,《分部配合法》中所列举的有些偏旁本帖中没有,因此,只解析了有的部分。《分部配合法》中所列举的偏旁与现代汉语中的偏旁部首有所不同,请读者明鉴。 结构单元:本书按照《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的结构归类遴选
本书《花笺(梅花喜神笺 辑)》为文物出版社推出的《花笺》系列 策划十种之一种。内容上,从《梅花喜神笺》中集出的图案20种。本书规格与已出版《花笺》系列保持一致,即每种收录图像20种,每种图像2张笺纸,计每种40笺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