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早的一部 书法丛帖 ,共十卷,记录了秦、汉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发展历程,是现存*.一部关于中国书法史的大型图典。 宋、元以后,《阁帖》拥有广泛的临摹研习群体,她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书法的进程。历观明、清两代尺牍、文书,件件有《阁帖》的影子。《阁帖》已然构成行、草书的正源,她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恐将之视为中国书法发展的 命脉 也不为过。 明天启初,时任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的董其昌奉诏至江南仿书,在老友陈继儒家见宋初原拓《淳化阁帖》祖本,摩挲叹赏之余,借归临摹,至天启五年乙丑十二月十五日次第临毕,时间已越二年。 《阁帖》是宋太宗集宫中所藏魏、晋、隋、唐诸家墨迹汇刻而成的著名法帖,素有 法帖之祖 的美称。它的墨拓本一直是历代书家师法学习的圭臬
行书,素笺本,乌丝栏。纵28.2厘米,横221厘米。此卷是蔡襄诗稿的一部分,共录十一首诗。作于皇二年(1050),正是被召自福建重归汴京(今河南开封)的中途。时年约四十岁,正不惑之年,中年蒙用,迟来还是不掩快意。 蔡襄书法在宋代早有定评,此卷属其成熟期作品。用笔圆润婉美,于端重中寓飘逸之致,颇有晋唐法度。整篇结构自然流畅,始为行书中夹带楷书,后愈写愈酣畅,书法逐渐变为行草,终是兴致所至,挥洒自如,成了小草,是不可多得的蔡襄书法精品。所以后人评为“此公小行书”。
《宋米芾研山铭/历代名帖宣纸高清大图》编著者古吴轩出版社。 绢本,行书。纵36厘米,横136厘米。《研山铭》分三部分。部分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的三十九字:“研山铭。五色水,浮昆仑。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怪,烁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第二部分为手绘研山图,篆书提款:“宝晋斋研山图,不假雕饰,浑然天成。”第三部分为米芾之子米友仁等的题跋。 《研山铭》是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此帖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袖珍经典碑帖集字创作蓝本合辑本》以古代经典诗词为内容,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将历代经典碑帖草书范字集合在2000余幅书法作品中。力求风格统一,行气流畅,章法形式多样,既可直接供书法爱好者临摹,又可为其
本系列遴选 馆藏碑帖经典,进行原貌呈现,秉承名家书写、历史名碑、经典藏本的标准,突出碑帖的历史文化价值、书法艺术价值与版本价值,并组织专家进行文字导释,全套二十册,共收录拓本五十二件(五十三种),收录包括《田告方鼎》《我方鼎》《作册大方鼎》《大盂鼎》《鄂侯驭方鼎》《大克鼎》《毛公鼎》《宿儿鼎》《作册般甗》《臤尊》《?钟》《散氏盘》《颂簋》《洹子孟姜壶》《郑叔上匜》《秦公簋》《侯氏缶詹》等。既能满足专业人士的考订鉴赏之需,又可为书法爱好者带来碑帖的全新体验。望借此书发挥碑帖古籍保护与弘扬传统文化双重功能。
孟宪章先生,字君郁,堂号妙鉴斋,北京人。其一生笃好金石碑版,嗜古好学,勤于搜讨,目光如炬,是继张彦生、马子云等大师之后民间碑帖鉴藏的领军人物。先生凭一己之力,所收善本佳拓甚多,且碑刻、法帖兼收并蓄,其中珍贵秘本多有入藏故宫博物院者,《中国法帖全集》《中国碑刻全集》亦有其藏品收录。启功先生在《旧拓 跋》中曾云“君郁先生收藏石墨甚富”。本书选取孟宪章先生的部分精品碑帖旧藏,原大原色展示,含括了自汉魏至清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刻石以及孟宪章先生的书法作品和生前所使用过的工具书等,其中启功先生题跋、题签本就多达23件。这些石刻艺术文化,是我国悠久灿烂文明的具体呈现。
《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立于北魏正光三年(五二二)。是为北魏碑刻中 者,为精严雅正书风的代表,被誉为“隶楷之极则”(康有为语),“开欧虞之门户”(赵崡语),对后世书法的发展影响甚大,备受推崇。 碑文主要赞颂北魏熙平年间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学劝农的功绩德行。碑石久存于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同文门下,一九七八年移置孔庙东庑,一九九八年移置孔府北门汉魏碑刻陈列馆之内,保存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