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与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合称"三希",宝藏在"三希堂"中,现藏故宫博物院。《快雪时晴帖》的内容是王羲之大雪之后向友人问候,此迹笔法圆劲古雅,意态闲逸,用笔多圆钝,结体平稳匀称,在优美的姿态之中,流露出质朴内敛的意韵。《中秋帖》为晋代王献之所书,纸本手卷,纵27cm,横11.9cm,草书3行,共22字。《伯远帖》因首行有 伯远 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此帖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
该套丛书的主要特点是“学以致用”“随学随用”“未学不用”“不断巩固”。即学会了一个具体技法之后,即可解决此后的问题,也可以理解成一个具体的“形”,总是可以在前一个单元训练中清晰地找到训练有素的痕迹,而没有学过的技法不会在前一个单元中出现,这样一个一个熟练的技法单元就组成了一个非常严密的技法链。这是该套教程有别于目前诸多技法类丛书的主要特点,也是笔者近年来关于“书法教育教学的模式研究”课题中技法教学的一个分支。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做到学科性、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针对性相结合,所以需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在学习一个新的技法时,一定要做到严密精确,熟练到位。经过一个又一个技法单元的学习,一个一个坚实的技法链就拉起来了,读者们的实际书写水平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本书是该
《多宝塔碑》,全称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是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名士岑勋(即李白《将进酒》中的岑夫子,岑参从弟,张旭弟子)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合力而成,为楷书中的精品。《多宝塔碑》共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主要记载了西京龙兴寺禅师楚金创建多宝佛塔原委及修建的经过。这一年,颜真卿的书碑作品渐多,已经享有盛誉。这一时期,其笔力端庄、沉稳雄毅, 点画皆有筋骨 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 ,脱初唐之轨迹,渐成一家。在颜真卿留下的诸多碑文中,《多宝塔碑》存字较多,碑版精良,后世学习颜体者,多愿从此碑入手,入其堂奥。民间流传拓本也很多,本版为明代拓本,藏于日本。
《颜真卿自书告身帖》,楷书,是颜真卿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被委任为太子少保时自书之告身。告身是古代授官的文凭,相当于后世的委任状(任命书)颜真卿写这篇告身时已是七十二岁高龄,是他晚年的力作,历来为世所珍重。《自书告身帖》,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疏;用笔丰肥古劲,寓巧于拙。字多藏锋下笔,点画偏于圆,除横细竖粗的特点之外,有些竖笔,中间微微向外弯曲,因此显得骨肉停匀,沉雄博大。《竹山堂连句》,楷书,“遒劲雄逸,结字端严,运笔裕如,有天然沉着之气。此两帖尤能反映出颜书的风采。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明代文征明以诗文驰名江南,而书法和绘画的声誉更高。就书法来说,大字端劲蕴藉,小楷精工温纯,对真、行、草各体,都有一定的造诣。他早年从苏轼入手,后来参合了米芾和王羲之书法的笔意,墨迹淳和圆熟而不失清劲。《前后赤壁赋(古今对照版)》收录文征明所写的《前后赤壁赋》,行、草兼用,虽是文征明八十七岁的晚年之作,但笔笔精到,绝无衰飒之状,可谓“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人书俱老”,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神品。 本卷收录的王爱本草书《前后赤壁赋》墨迹,是在研习文征明书法作品特点的基础上,博采草书众家之长而作,用笔圆劲、结体道美,注重单字的间架结构,笔笔一丝不苟。篇章布白疏朗、清秀。本卷编纂
《崔子玉座右铭》,主要内容为清代书法大家吴让之为崔子玉书写的篆书座右铭,以此座右铭为内容书写的还有清代大家邓石如。本篇为中国历史上篇座右铭,被萧统作为铭文典范二篇之一,收录《文选》,受到后人景仰。无让之所书此篆书用笔浑融清健,篆法方圆互参,体势展蹙修长,有“吴带当风”之妙,无让之被誉为清初以来篆隶书体创新者之一。此作品为广大篆书学习者的绝佳范本。
《东方朔画赞碑》俗称《颜子碑》,为唐代平原郡太守颜真卿书,碑阴碑阳各15行,两侧各3行,每行30字,大字楷书。碑文内容是对东方朔的高度赞誉, 简称《东方朔画赞碑》。字体端庄雄健,气势开张,笔法刚健雄浑,遒劲严正,为颜碑中的珍品。
历代遗存的书法经典不可胜数。尤其是存纸张出现之前,文字铸刻在金石之上,以拓片流传,化身千百,存在诸多版本。遴选尤为关键。首先是书家的选择,应先找到适合自身的经典范本。概而言之,一要左顾右盼,碑帖就如同人体细胞,天生就有一种血缘关系,找准彼此的相关性,二要瞻前顾后,碑帖临摹细化到具体步骤,看起来随意杂取的碑帖,实有先后之分,如何切入和转换,让碑帖与个人的思维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其次是出版选择,把*版本的碑帖呈献给书家,引导书家去认识和了解各种经典。 本社基于这两点,出版了经典碑帖系列。通过整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示内在的关联性。与此同时,针对每一种碑帖,配备翔实的技法解析,就具体字例进行归类,给予学书者以丰富、可靠的启示。 篆书为五体之祖,从金文大篆《大盂鼎》《
本书所书内容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颁布的《与臧焘敕》,是其整顿时弊,崇师重教的例证。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吴让之以篆书书写了这篇敕文,通篇文字点画舒展飘逸,结体瘦长疏朗,行笔稳健流畅,可供篆书爱好者研习与欣赏。
《张猛龙碑》为北魏刻石精品,书法以方笔为主,兼施圆笔,结字中宫紧收,四面开张呈放射状。线条变化多端似无规律可寻,书写 从心所欲 但绝 不逾矩 。历代名家对此碑可谓推崇备至,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张猛龙碑》列为 精品上 ,并称 《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 , 为正体变态之崇 , 结构精绝,变化无端 。本书是书法经典的*版本,永不落伍的综合书学,个体自学的良师益友,集体培训的*教材。本书的特色:逐字简体对照,读帖更方便;原碑适度放大,临帖更合意;原碑典型笔画48字,重点临摹;原碑典型部首48字,强化训练。
《修震泽许塘记》共有两种,一是刻本,一是墨本。刻本之后有长跋,补充了『修震泽县西塘拔助银元户名元数』,吴昌硕时年六十七岁,功力炉火纯青之时。行书款有『乙卯花朝缶复检』字样,看来比较慎重。此作为吴昌硕的篆书代表作,笔法纯熟生动,字数又多,自然可以作为重要取法对象之一。这件作品,自始至终流露出浓烈的行草书笔意。
《小草千字文》,共八十四行,绢本墨迹,字字用意,脱去狂怪怒张之习而趋于平淡古雅。用笔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是其晚年的代表作。《大草千字文》,所书内容为南朝梁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写的《千字文》,该书笔力精妙,飘逸自然。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今天仍生机勃勃。书法精品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蕴自然的性灵、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人们在欣赏中可以得到审美的享受、哲思的启迪、心灵的美化。练习书法能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整体修养。现在国家也在提倡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大有全民习书的趋势,因而策划这套书法碑帖丛书。希望此书成为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手上不可缺少的一手珍贵资料。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名家辈出,碑帖无数。为了适应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需求,我们选择了历代书体和著名书家的代表之作,并采用彩色印刷的形式,*限度地展示了历代碑帖的神韵,是书法爱好者手上不可缺少的一手珍贵资料。《鲜于璜碑》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东汉延熹八年(165年)十一月立。碑呈圭形,高242厘米,宽83厘米。隶书。全碑共827字。碑文字体结构谨严,浑朴苍劲,含蓄沉着。碑中书体以方笔为主,与以圆笔为代表的《曹全碑》等汉碑书体不同,为汉隶中方笔流派的典型代表。
此套《传世碑帖大字临摹卡》是针对初学者临摹碑帖而编,所选碑帖均为历代代表性、受众面广的碑帖范本,特点是大字、高清、全文、零距离。套书采用长条形、书脊穿孔装帧形式,一是方便案头摆放、翻阅;二是每页有4字左右,旁有简体释文,基本是初学者日课练习内容;三是每种碑帖是全文收录,不漏一字。本套书的出版,将极大地满足广大书友对于高清临摹本的需求。 《阴符经》是传为褚遂良大字楷书的名作。全篇共九十六行,四百六十一字。其中杨无咎跋云: 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今于褚中令楷书见之 。 《阴符经》其总体结构方中见扁,多见横势,宽绰而见虚灵之气,此乃从隶书中来。此帖书家以不可羁勒之笔,使转细微,擒纵自如,深具 二王 行意、北碑意趣和 古隶之美。
邓石如(1837-1916年),即著名的 完白山人 ,是清代书法金石学家、文坛泰斗、经学宿儒, 邓派 创始人。他的篆书融入了汉碑篆刻笔法,沉雄朴厚,以圆劲取胜。姿态新颖,笔力雄健,体势大度,用笔灵活而富于变化,骨力坚韧,一扫当时呆板纤弱、单调雷同的积习,自成一家风范。本书收录了邓石如数篇篆书精品,为广大学书者欣赏、研习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