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的墓志铭均属魏碑,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楷书。魏碑笔法严谨、朴厚灵动,具有刚毅、质朴、劲健、豪迈的特点。本套墓志铭是字迹清晰、结体规范兼具艺术性的精品墓志,每册书内容大小字兼顾,并附赠一张完整的墓志拓片,裸脊装,便于翻阅。本套书计划出版100册,力争打造成我社继《历代碑帖精粹》之后又一书法板块的畅销品种。 北魏《元怀墓志》,无首题。青石质,共十六行,满行二十字。志石完好,字迹清晰,现藏河南省博物馆。该志笔法秀劲圆润,字法宽博端庄,章法疏朗有致。特别是端庄而灵动的意态,使其成为魏楷中之佼佼者。
《元桢墓志》刻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属于北魏中期的典型碑刻,现保存在西安碑林。它的碑刻文字古拙雄奇,饱含着生机和力量。用笔大起大落,且多变化;结体中间紧密,外部舒展,既严谨又潇洒;布局井然有序,气韵浑然一体。
本套丛书的主要内容为精选的传世碑帖的放大本。所选碑帖均为历代代表性、受众面广的碑帖范本,利用当代高超的印刷技术,限度地还原碑帖的气息,放大其精妙的细节,且每册均附有对应的碑帖技法分析,让广大读者能程度地体味传统书法之美。本册《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代表作。 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其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乃后人学习楷书的范本之一。
本套书是专为初学者临摹碑帖而编,所选碑帖均为历代代表性、受众面广的碑帖范本,特点是高清、全文录入。套书采用长条形、书脊穿孔的装帧形式,一是方便案头摆放、翻阅;二是每页有6 10字,旁有简体释文,是初学者日课练习内容;三是每种碑帖是全文收录,不漏一字。本套书的出版,将极大地满足广大书友对高清临摹范本的需求。 《滕王阁序》是文徵明行草书的代表作品,作品内容为唐代诗人王勃的名作《滕王阁序》全篇。通篇书法节奏感很强,行笔流畅,毫无迟疑,行书草书互为参杂,古朴高贵。本作拥有典型的王羲之《圣教序》风格的同时,又具有赵体韵味,现藏于苏州博物馆。
《仪礼》说:“凡献,执一双”,双观帖中的每一册碑帖采用两种版本对照的形式出版,或是原碑原帖与临本对照,或是墨迹与刻本对照,或是原刻与重刻对照,成双呈现,方便学书者读帖、临帖,并借由成双对照观察笔室细微处的变化,明辨古人写字的笔法,把握临帖的尺寸。《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天下无双”一句,《双观帖》之于书法学习者在临帖、读帖功夫上的助力亦是无双。本书为《曹全碑》,采用版本对照的方式学习书法,就像阅读《论语》的不同注释本,不仅提供了经典范本,还有前贤的学习经验可供借鉴。
北魏时期的墓志铭均属魏碑,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楷书。魏碑笔法严谨、朴厚灵动,具有刚毅、质朴、劲健、豪迈的特点。本套墓志铭是字迹清晰、结体规范兼具艺术性的精品墓志,每册书内容大小字兼顾,并附赠一张完整的墓志拓片,裸脊装,便于翻阅。本套书计划出版100册,力争打造成我社继《历代碑帖精粹》之后又一书法板块的畅销品种。 《穆亮墓志》,北魏景明三年(502)刻。志石呈方形,高66厘米,59厘米。志文正书20行,行22字,书法俊美挺劲。在北魏众多的墓志中亦是难得佳作。
赵孟頫,元代著名书画家。在书法上,他兼善诸体,尤擅长行书和楷书。这件《归去来兮辞》为赵孟頫中期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本卷为长篇行书,作者以精巧娴熟的笔法,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具有 落笔如风雨 的气概。用笔珠圆玉润,宛转流美,神气充足。
《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褚遂良书,此碑在运笔上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为唐各碑之冠,也是书法爱好者的入门典范。郭少峰、洪亮编*的《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是书法入门者以及青少年学习书法的重要资料。
《郑文公下碑》,刻于北魏宣武帝永丰四年,记述荥阳郑氏家族历史及郑道昭父郑羲生前事略。系崖刻,此碑为郑道昭书写,字体均为楷书,其结字宽博舒展,笔力雄强圆劲,有篆隶趣相附,为魏碑佳作之一。
《灵飞六甲经》是一部道家经卷,唐开元二十六年玉真长公主李持盈奉敕检校写,经生书卷,后世托于钟绍京之名。 《灵飞》之书,在唐人写经之中允推精品。将墨迹与两刻相较,共同者三十一行,墨迹精劲潇洒,飞动传神,刻石风采稍逊。在此一并影印,所谓『透过刀锋看笔锋』,书者可据墨迹揣度全卷之风貌。
书法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碑帖汗牛充栋,从何入手?如何上手?怎么从书法史的整体视野来欣赏风格多样的书法?这是学习者要面临的问题。“了如指掌书法帖” 辑“法相庄严楷书帖”精选历 6位楷书大家的10种碑帖,共计8册。这些碑帖以适宜上手为基础,兼顾书法 帖学的重要书风;范字如有缺损、风化,修旧如旧,做成无缺字本碑帖,以便读者通晓碑帖的文化背景;单字放大到日常书写大小,便于临摹示范;为碑帖中的每个范字建立索引,便于学习者或书法老师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了如指掌书法帖虽不是教材,却胜似教材。它把字帖功用、碑帖风范与工具书的索引做了 结合。本书选用元代 书法家赵孟頫(1254—1322)中年代表作《三门记》(497个字)与《三清殿记》(638个字),两者均写于大德七年(1303),时年赵孟頫50岁,为道教寺庙玄妙观所书。此
本套丛书的主要内容为精选的传世碑帖的放大本。所选碑帖均为历代代表性、受众面广的碑帖范本,利用当代高超的印刷技术,限度地还原碑帖的气息,放大其精妙的细节,且每册均附有对应的碑帖技法分析,让广大读者能程度地体味传统书法之美。《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现存于陕西省西安博物馆碑林。《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字体飞动,结构舒展;从其书风上看,此碑的阴柔之美为其特色,寓清秀于风月之间,开明丽清雅一路。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将它视为汉碑至宝。也是目前我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