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148年)由当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汉中博物馆。《石门颂》多用圆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体势瘦劲,飘逸自然,素有隶书中的草书之称。它与洛阳的《郙阁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是汉代颂体代表作。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石门颂》传拓年代早,损字少,为不可多得的明末清初拓本,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此前未见出版,此次为 全文影印。
此套《传世碑帖大字临摹卡》是针对初学者临摹碑帖而编,所选碑帖均为历代代表性、受众面广的碑帖范本,特点是大字、高清、全文、零距离。套书采用长条形、书脊穿孔装帧形式,一是方便案头摆放、翻阅;二是每页有6字左右,旁有简体释文,基本是初学者日课练习内容;三是每种碑帖是全文收录,不漏一字。本套书的出版,将极大地满足广大书友对于高清临摹本的需求。 《玄秘塔碑》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书体端正瘦长,笔力挺拔矫健,行间气脉流贯,顾盼神飞,全碑无一懈笔。 字体以方取势,引筋入骨,遒媚劲健,世人称柳书险劲,然不失端庄沉着之态,故历来学大楷的人,往往以此碑为入门典范。
《颜勤礼碑》,唐颜真卿撰文书丹,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楷书,碑文一通。此碑结字端庄,宽润疏朗,气势雄强,骨架开阔,方形外拓,横细竖粗非常鲜明,方圆转折的笔法清晰。《颜勤礼碑》是学习颜体楷书的极佳范本。
本套书是专为初学者临摹碑帖而编,所选碑帖均为历代代表性、受众面广的碑帖范本,特点是高清、全文录入。套书采用长条形、书脊穿孔的装帧形式,一是方便案头摆放、翻阅;二是每页有6 10字,旁有简体释文,是初学者日课练习内容;三是每种碑帖是全文收录,不漏一字。本套书的出版,将极大地满足广大书友对高清临摹范本的需求。 《文赋》为晋代陆机撰文,陆柬之书,从中可以窥见深厚的王书风范,为陆柬之行楷代表作。全书字体以正、行为主,间参草字,虽三体并用,但上下照应,左右顾盼,配合默契,浑然天成。笔致圆润而少露锋芒,表现出平和简静的意境。笔法飘纵,无滞无碍,超逸神俊,深得晋人韵味。
。。。
本册《集王羲之圣教序》,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为褒扬玄奘西行取经及译经的功劳,赐予 圣教序 ,由京师弘福寺僧怀仁,集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 形成此碑文。现此碑存于西安碑林。此碑是行草书体,用笔细腻,结构多变,充分展现了王羲之秀劲俊雅、风流婉转的个人书体风格。此碑是行书练习的范本。
《元珍墓志铭》全称《魏使持节骠骑将军冀州刺使尚书左仆射安乐王墓志铭》,北魏延昌元年(512年)八月二十六日刻,其高七十九厘米,宽为七十六厘米,志文二十二行,满行为二十三字,现藏上海博物馆。此碑书法上笔势挺健,结字茂密,呈现较多的雄劲峻险,朴茂自然的北魏风格。
《灵飞六甲经》是一部道家经卷,唐开元二十六年玉真长公主李持盈奉敕检校写,经生书卷,后世托于钟绍京之名。 《灵飞》之书,在唐人写经之中允推精品。将墨迹与两刻相较,共同者三十一行,墨迹精劲潇洒,飞动传神,刻石风采稍逊。在此一并影印,所谓『透过刀锋看笔锋』,书者可据墨迹揣度全卷之风貌。
1.本书解析了楷书的点画、偏旁部首及结构的写法及其变化,并附上了历代书法理论中一些有影响的论述,供读者参考。这些论述分别是:永字八法、《翰林禁经》、《分部配合法》、《大字结构八十四法》、《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2.本书例字的选择角度 基本点画单元:本书从点、横、竖、撇、捺、钩、折、提八个方面对基本点画的写法及其变化进行了解析。 偏旁部首单元:本书依据《分部配合法》中列举的偏旁部首按照不同位置分为字头、字底、左偏旁、右偏旁五个部分,并在此基础上有适当扩充。由于本帖中字数有限,《分部配合法》中所列举的有些偏旁本帖中没有,因此,只解析了有的部分。《分部配合法》中所列举的偏旁与现代汉语中的偏旁部首有所不同,请读者明鉴。 结构单元:本书按照《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的结构归类遴选
《颜家庙碑》,是颜真卿为其父亲颜惟贞镌立、撰文并书,唐代篆书名家李阳冰篆额。镌立于唐建中元年(780年),碑高338、1厘米,宽176厘米,文字二十四行,行四十七字。碑侧各六行,行五十二字。碑后有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李准重立时的跋文,原碑现藏西安碑林。此碑是颜氏七十二岁时作,笔力雄健、结体庄密,是 颜体 的典型之作,也是他传世碑刻中*后的巨作。
《急就章》是研究古代章草的重要资料,传为三国吴皇象所书,有摹本流传。 宋叶梦得曾以摹本刻石,明正统四年(1439年)吉水杨政得叶刻拓本,覆刻于松江,石在松江府学,世称“松江本急就章”。此刻石经明清不断椎拓,笔画损泐很多,原石近年已毁。此本仅第二十三章“礜”字稍模糊,字形尚能辨识,余皆完整无缺,为极难得之初拓本。本书为启功先生旧藏,册页装,44开,纵24、横14厘米,册内有容庚引首,尾有马衡、叶恭绰、郑世芬、林志钧、黄晓纾、黄君坦、谢稚柳、于省吾题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本册《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颜真卿44岁时书,整篇结构严密,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早的楷书作品,是唐代 尚法 的代表碑刻之一,亦是初学书法的字帖之一。
。。。
《北山楼金石遗迹 北山楼藏碑见知辑目》严格按照传统金石编目的学术规范编撰施蛰存北山楼历年所藏碑版拓本之目录,再进一步革新,尽量详细记录拓本流传、题签题记、著录钤印诸迹,力求既有学术性又有赏读性。书首有 前言 ,书末附录著者曾为施蛰存编辑金石著作的编后记四种及相关文章。
。。。
本套丛书的主要内容为精选的传世碑帖的放大本。所选碑帖均为历代代表性、受众面广的碑帖范本,利用当代高超的印刷技术,限度地还原碑帖的气息,放大其精妙的细节,且每册均附有对应的碑帖技法分析,让广大读者能程度地体味传统书法之美。《颜勤礼碑》是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楷书代表作。此碑结字端庄,宽润疏朗,气势雄强,骨架开阔,方形外拓,横细竖粗非常鲜明,方圆转折的笔法清晰。此碑是学习颜体楷书的极佳范本。
《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148年)由当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书佐王戎书丹刻于石门内壁西侧的一方摩崖石刻,是隶书书法作品。现藏于汉中博物馆。《石门颂》多用圆笔,逆锋起笔回锋收笔,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体势瘦劲,飘逸自然,素有隶书中的草书之称。它与洛阳的《郙阁颂》、甘肃成县的《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是汉代颂体代表作。北京市文物局图书资料中心藏《石门颂》传拓年代早,损字少,为不可多得的明末清初拓本,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此前未见出版,此次为 全文影印。
。。。
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前,清华大学档案馆完成了清华校园内200余件碑碣匾额的拓制工作,全部拓片已作为专项档案存档。本书为清华大学档案馆馆藏拓片的选编,内容包括校门和楼堂馆所、纪念亭和纪念碑、纪念像、校友捐赠纪念物、纪念石刻等体现一定特征和代表性的部分拓片,每件拓片均配附了实景照片,并对景物实体的建造叫问、地点、来源等加注了简要文字说明。 本书为关于清华校园拓片文化的专题资料,对于清华师生、校友及关心清华发展的广大读者r解清华园碑碣匾额的历史、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感悟清华历史、传承清华文化、弘扬清华精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