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文化·荣宝斋书法篆刻讲座.篆刻》由蔡大礼著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书法史上称之为“二王”,人们对“二王”评价极高,历代追随者众多。从古至今,“二王”书风脉络传承有序,有大量“二王”书风经典作品传世。 本书精选“二王”书系一脉作品,书中选取“二王”手札、米芾尺牍、楼兰残纸等。内容编排以图版为主,全图与局部相结合,随图穿插作品赏评。在临摹学习的同时可全面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深层意义。另外,书中还附有当代书法名家的临摹。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内容简介 此本为明代小楷作品,明代书法是继宋元帖学书法的又一发展阶段。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小楷以疏朗萧散风格为主,极为疏淡恬静,圆润虚灵,有晋人遗意。
总有一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瞬间”,会改变书法史的走向。这些带来变化的节点,可能是某位书法家、某件经典书法作品,或者是某件书法作品的某一点画、笔法、空间、结构、章法,乃至某种趣味。 《书写的形态:中国书法史的经典瞬间》在深入细致地梳理千年书法史的基础上,从中捕捉出了42个精彩的“瞬间”,继而对其相关作品的形式构成做细微分析,挖掘这些“瞬间”的重大意义和动人之处,探讨中国书法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绎的形态变迁。借此,读者不仅能领略到众多书法大家的卓然风采和经典书法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且能够触类旁通地了解书法鉴赏,乃至整个书法史。
篆刻是以古代印章及其用印遗迹为传统,以篆法(书法、字法)、刀法、章法、边款为主要表现,以及对由此产生的篆刻技法、篆刻作品、篆刻理论、篆刻史、印人、印谱等为研究内容的艺术门类和学科。 肇始于元代的篆刻艺术,至明清两代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名家竞出,流派鹊起,俊彩纷呈,盛况 。山东自古多名贤,篆刻创作亦不乏人。明末清初安丘张贞所开创的安丘印派,是有着 成熟的创作成果与独到的理论体系,传承有序,成就斐然的、在中国印学 具有 重要意义的篆刻流派,至今依然具有传统示范作用。由吕金成主编的这本《印学研究(第8辑安丘印派研究专辑)》对安丘印派进行深入地发掘和整理,以还其历史本源,以彰显其应有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为繁荣当代篆刻艺术创作提供新的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精选各类“写情”诗词,以唐人小楷(写经体)抄录,保证字迹的辨识度,又还原古意。参考古人真迹,力求呈现书法与诗词的 结合,让读者感受书法之美与诗词的魅力,并可增加书法修养,作为诗词字帖练习或填色。为自己收藏使用,亲朋好友相互馈赠佳礼。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相对于西方26个字母组合成的文字,它 具底蕴和表现张力。在国人的心目中,写字、书法是精致生活的一部分,关乎品位和气质,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本书内容包括三部分, 部分为文论——书情写意,阐述了中文汉字形意书写的形势、神采、法度和意象。第二部分为图版——书法作业,本部分编录不同风格的书法作业100多幅。第三部分为跋/笔情墨趣。本书以书法辑的形式展示了作者形意书写的书法作品成果,别具特色,反映了作者对中国书法的深刻理解和基于现代艺术学观念的图变创新,对当代设计、绘画等艺术门类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基本信息 书 名 人文艺术通识读本 书体史话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 者 吕少卿著 出版时间 20210101 I S B N 9787301317297 定价 7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23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也是世界意义的东方艺术门类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富于创造力、想像力。书法在字形上象形与抽象的统一,笔法上丰富而灵活,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本书收录了作者十多年学习现当代学者关于书画篆刻史论研究的十一篇文章,取名为《艺术学记》,是对中国历代书法作品、书法名家和书法技法的品鉴。本书的内容通俗易懂,属于大家小书一类,很适合普通大众读者的阅读,特别是针对相关领域的爱好者, 是符合其审美情趣。
《天工开物》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 为丰富的一部。全书内容丰富,几乎涉及到工业文明以前的所有农业、手工业各部门各领域各工种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设计文化以及诸多问题。全书依据“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原则,进行理论架构,形成了 中华传统造物设计理论特色的“天工”“开物”体系,并与《考工记》、《营造法式》共同完成了中华“考工学”设计理论体系建构。作为 化进程中的转型性的集大成之作,《天工开物》是中华传统“考工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工匠文化精神的代表性著作,值得我们认真阅读、研究、传承与开新。此次校勘出版,旨在为建构当代中国设计理论体系而发掘、积累、探索与开新,版本上采用了1927年出版的《喜咏轩丛书》,该版 的特色,就在于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