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标准青铜四器《大盂鼎》《夨人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为基本选材和依据,以 篆引 为标准概括了中国篆字的全部。以中国正宗篆书青铜器拓本文字为主,进行探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内涵,兼及书法理论和书写规则的阐述,涉及浩如烟海的文字演变与发展的渊源关系,就其历史沿革的时间而言,涵盖了自商代到秦汉长达2000多年;就其从篆书书法角度而言,本书很多问题的研究均是从新的起点开始,有很多新的尝试,如首次用上述四器铭文研究中国篆书、指出小篆作者当属程邈、首次给大篆科学分类、首次提出铜器铭文篆书书写四分法,等等。本书以弘扬我国上古传统国学为宗旨,使之发扬光大,促使社会广泛应用。以普及与提高并举,掀起使用上古优秀文化的高潮。
本书由鉩印篇、篆刻篇及附文三部分组成。鉩印篇浅显地解析了我国鉩印的产生、发展和衍变的历史过程,以及春秋战囯到近代,历代官私鉨印的艺术特色。篆刻篇则简述从元代到明清及近现代篆刻艺术的发展轨跡,引用文献资料客观地介绍各朝代篆刻代表人物的生平、艺术成就和对印学发展的历史貢献。附文 战国古鉩中的先秦医药 名医与印章 ,则尝试讨论历史上中医药行业和鉩印篆刻艺术所产生的相互交集和具体应用状况。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己的学识,发展完善了“邓派”篆刻艺术,在明清流派篆刻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所用底本为《匏瓜室印存》初钤孤本,《守研斋藏吴让之印存》。其中所收印章,钤印精美,笔划无缺损,为目前吴让之印谱较精者。本书除了将原谱进行原大、原色印刷,还将对部分精彩印章进行放大,使吴让之篆刻爱好者 能从其中窥见其用刀及细微之处,此外还将附上作者对吴让之篆刻的综述性研究文章,其中对本底本和其他印谱中的相同印章进行对比分析。
《金石字典》是一部较为权威的金石篆刻工具图书,以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的九千三百余字为基本字,汇集自殷商至秦汉时期的甲骨文、钟鼎文、刻石以及秦砖、古陶、古玺、古币、古兵器之铭文,每字均注明出处或器物名称,所收例字之全,注释之细,在同类图书中实属少见。其检索、查阅之法,采众家之长,按《康熙字典》之部首次序分类,并引入现代检索方式,以笔画多寡编出检字总目。其书结构科学、分类准确,实为金石篆刻的《金石字典》於一九八二年台湾维新书局初版後,於一九九五年由中国书店再版。二十年後,汤成沅先生後人遵其遗愿三次出版。
《弘扬民族文化·荣宝斋书法篆刻讲座.篆刻》由蔡大礼著
《甲骨文专论》共46篇,作者从事甲骨文研究及甲骨文书法篆刻艺术至今已30余年,参与国内外各种研讨会、各种甲骨文纪念活动、各类甲骨文书法篆刻展览活动、以及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图书馆、部队、监狱、书画院等进行甲骨文演讲,可谓不计其数。这些活动大都备有文稿,这些文稿大都见诸报端,有同道建议一定要汇集成册,千万不可星散漏失。皆代表当时的观点与认识思维,不可复得也,于是才有此《甲骨文专论》。作者故且写之,君姑且读之,企方家教正则尤为幸之。
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编著的《汉印三百品》收录了汉印三百品,汉印布局方正平直,无板滞、乖缪、纤巧的习气,历来为篆刻家所重。这本书以本社资深编辑为主要编纂力量,参考了各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针对工作特征专门编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汉印指汉至魏、晋时期的印章。文字的点画比秦篆简略、明快、热烈,结构近于现代楷书,形体变秦篆的长形与汉隶的扁形,多呈方形。其中汉“将军印”和“满白文”,布局方正平直,无板滞、乖缪、纤巧的习气,历来为篆刻家所重。
主要内容包括:西泠印社中人、雍也、述而、士不可以不弘毅、卫灵公、乡党、尧曰、大吉大吉大大吉、安心起行、洗心、玄达、北溟有鱼、浪迹山水之间、满堂福、凤凰城、负阴抱阳、三天写字两天唱戏、几番秋杪、豁如、有约三生这辈子下辈子再下辈子等。
说起民国时期至解放初期的印坛盟主之一的王福庵,人人皆知,但对王氏传人中有出蓝之誉的吴朴堂却知者不多。学者、诗词家陈运彰在六十余年前曾说:“福庵王先生承乡贤之遗风,守其家学,岿然爲海内宗匠。及门多士,经其指授,皆有法度可观。吴君厚庵尤其秀也。”本书选录了吴朴堂先生各阶段的篆刻印蜕逾千枚、边款逾二百面,大部份是 出版发行的作品,不仅在收录印作数量上远超之前所出版的各类吴朴堂先生印谱,而且尽可能选取 清晰的原拓印蜕和边款,采用“下真迹一等”的原色印刷,力求 限度真实全面地展现出吴朴堂先生的篆刻面貌。同时, 在编谱体例上进行了精心的梳理。本书按照“诗词闲句”“书画鉴藏”“名号斋馆”和“附录”分类顺序排版,以方便读者检索查阅。
王本兴著的这本《甲骨文书法学》较为翔实地介绍了各类甲骨文书法用具,各类甲骨拓片范本,各类甲骨文书法学习方法,以及各阶段学习应注意的问题,纠正了对甲骨文书法艺术的一些片面理解,特别是以正误对照的形式指明了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这也是对读者很有用的。 本书从甲骨文书法的基本知识、技法与布局到创作与鉴赏,以章节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学习甲骨文书法的全过程,使初学者少走弯路,有益于有一定书法基础的朋友提高修养,很快地进入甲骨文书法艺术境界。
《古溪艺韵——帅立功书法篆刻集》为帅立功先生的书法、篆刻以及部分陶艺作品的合集。全书根据书法艺术的风格和创作理念,分为五部分:古文字篇、水墨实验篇、现代书法创意篇、篆刻拓印篇和传统书法篇。 古文字篇的书法作品以甲骨文、金文、篆书等为主,其线条既方正刚直又圆润遒劲,风格厚重雄浑、潇洒随意、朴实自然,结体严谨丰满,富有装饰美。水墨实验篇,是对书法的大胆实验将中国画的浓、淡、干、湿等技法融入到书法创作中,使得书法字体散发出水墨淋漓的韵味。现代书法创意篇,是在深刻理解文字字义、内涵的基础上,扩展创造出不同文字的新组合,侧重于从字形上解读成语、俗语等,富有形式意味和幽默感。篆刻拓印篇,是帅立功先生多年来的篆刻精华,它们多已在陶器等工艺品上得到应用。与传统的印章不同,这里的印章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书法爱好者精心打造的便携式10元口袋书。根据*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和普及书法美育的需求,我社曾经出版过中国最具代表书法作品系列48种,后又推出中国最具代表书法作品放大本系列,均受到了读者的欢迎。据此,我们策划了此套古代书法碑帖经典系列口袋书。所选碑帖兼顾代表性和艺术性,同时注意对版本的甄选。本册精选《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的唯美范字,精心编排,一字一页,一帖一册。本书采用64开本,方便携带。适合不同阶段的读者群体。
清代袁日省(予三)精选汉代官私印,依照印文本来笔画描摹采集,分字隶韵,编成《选集汉印分韵》。后经谢景卿修订,由漱艺堂于嘉庆二年(一七九七)锓板。嗣后,谢景卿、孟昭鸿仿其体例,广泛搜罗,悉心采録,分别编成《续集汉印分韵》和《汉印分韵三集》。《选集汉印分韵》甫经刊行,即得到时人的赞许和肯定。著名学者陈澧即指出:“世俗所行《六书通》不可依据,《汉印分韵》较胜。”《续集》、《三集》二书亦秉承《选集汉印分韵》严谨的编纂精神,手自钩摹,且“未见原印,概不谰入”,故而三书所收汉代印文摹刻精审,切于实用,至今仍是篆刻研习者的工具书。 本次整理将三集按原书体例以韵合编成一书,全书共收字头二千余字,印文一万五千余字。为便于今人翻检和使用,我们在每一字头上注明该字的标准简化字,并编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