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646~691)。中国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名虔礼,以字行。吴郡富阳(今浙江富阳)人,一作陈留(今河南开封)人。曾任右卫胄参军、率府录事参军。胸怀大志,博雅好古。擅楷书、行书,尤长于草书,师承王羲之、王献之,笔势坚劲,直逼二王。著《书谱》2卷,已佚。今存《书谱序》,分溯源流、辨书体、评名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6部分,文思缜密,言简意深,在古代书法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许多论点,如学书三阶段、创作中的五乖五合等,至今仍有意义。
这本关于中国书法的书,透过古往今来的历代书法去探索书法家那一幅幅让人敬畏而又赏心悦目的悟性佳构,寻找心灵深处潜在的安宁、幽深的静与思悟的境域。这是一本发掘书法之美的书。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在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欣赏角度不同,又随着文化地发展深入,书法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不断完善。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其精辟的总结。本书重点介绍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及风格,展示中国书法艺术和书法家的魅力及其成就,集鉴赏性、知识性、审美性为一体,是进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优雅气质的良好读物。
《中国印谱全书:荔庵印选》内容简介:篆刻艺术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国象形文字发明并摹刻、书写于陶器之上时起,玺印篆刻艺术就开始萌芽。商代以後,通过金文的铸造和甲骨文字的刻写,中国古人进一步掌握了铸、刻、模制等多种方法,为玺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战国以后,公私印信和节、符、铭等的铸造模制日渐风行,至两汉时期达到,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印章制度,开辟了中国篆刻艺术的全新时代。魏、晋以后,虽然篆刻艺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衰落过程,却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艺术数据。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代官印,为我们研究历代官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至宋代,历代出土的公私玺印受到学者们的重视,郭忠恕《汉简》、王俅《啸堂集古录》等相关研究著作也开始刊行。到元代,篆刻艺术逐渐走向复兴,重新趋向平民化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 ,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隶书的出现是 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 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 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乙瑛 碑》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班志铭编著的《乙瑛碑隶书间架结构四十六法( 历代书法经典教程)》根据隶书的特点,特编写隶书间 架结构四十法,是初学入门的经典之作。
《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水写大字帖:柳公权玄秘塔碑》意图让广大书法爱好者,能将柳公权总结概括的学书构字要领,以一种更便捷、更经济、更有效的习字方式来感觉与掌握。罗心海运用多年临池、创作及教学之经验,对各体楷书的特点以及其中的同与异进行了细致到位的分析与讲解,其论说贴切、通俗、直白,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可以使广大学书者快速准确地识体入帖。
《钢笔字临帖系列:欧体》用笔以方笔为主,斩钉截铁,凝重有力。结构严谨,间架稳固,平正中见险劲,常有夸张之笔。临帖时应注意以上这些特点。
赵之谦(1829-1884)初字铁三,后改为益甫、叔。号冷君、悲庵、无闷、子欠、憨寮、坎寮、梅庵、笑道人等。斋室名有:二金蝶堂、苦兼室等,浙江会稽(绍兴)人,咸丰举人,官江西南城知县。赵之谦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杰出艺术家,书画篆刻皆。曾主纂《江西通志》,编刊《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丛书》,着有《二金蝶堂印谱》、《悲庵居士文存》、《悲庵居士诗媵》、《国朝汉学师承绩记》、《补寰宇访碑录》、《六朝别字记》等。
本套《历代名家碑帖临习技法精解》丛书,精选我国古代传世精品碑帖来深入解读其中的书法技艺和魅力。丛书共30种,31册,所选名家作品以楷、行、草、篆为主,基本上贯穿整个书法发展历史,书法家也无一不是极具深厚传统技艺,同时又能够开宗立派、自有风貌的一代大家。
“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从民国初年即开始写作,在其漫长的文坛生涯中,结交了许多书画界的朋友,这些朋友中颇多精于篆刻者。郑逸梅与他们意气相投,他经常会在文章里点赞朋友们的精湛作品和刀法,而朋友们也常常以精制的名章、闲章投桃报李。多年积累,郑逸梅先生拥有了数十方“自用印”,在其身后这些印章也没有散失,殊为难得。郑有慧女士近年整理出版了不少郑老的文献资料,而这册遗印集得到周退密、韩天衡、陈茗屋、陆康等名家的支持,增加了部分名家的题签、题跋,结集出版,一本小小的印谱,留下了许多文坛记忆。“补白大王”郑逸梅先生从民国初年即开始写作,在其漫长的文坛生涯中,结交了许多书画界的朋友,这些朋友中颇多精于篆刻者。郑逸梅与他们意气相投,他经常会在文章里点赞朋友们的精湛作品和刀法,而朋友们也常常以精
邓石如是近代的一位艺术家,他的篆刻对后世影响很大,吴让之、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等都对他推崇备至,取法于他。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意在通过对作品文化背景的阐述,为邓石如篆刻艺术的爱好者提供基本的解读方法,并试图通过对邓石如个性化创作的解析,使读者对篆刻艺术的技法有所了解,在学习方法上有所提示,并希望能由此增进对传统艺术的兴趣。相信本书能成为读者切实有用的篆刻学习工具书。 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选取邓石如的印章作品,通过一方方具体的印例,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对篆刻创作技法进行分类解析,并从中梳理出的技法规律。该书行文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晓畅,对邓石如印章篆刻技法的解析及临摹与创作都很独到,值得一读。阅读本书,你可以走进大师的生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西安)人。玄宗开元进士,曾为平原太守,后封鲁郡公,故有『颜平原』、『颜鲁公』之称。是唐中期杰出的书法家。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此碑于唐天宝十一年(752)而立,由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刻石。碑高二点六三米,宽一点四米,碑文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颜真卿四十四岁书写此碑,此时书家正当壮年。此碑书法整密匀稳,秀媚多姿。后世学书颜体者,以其字小便于临写,故多从此入手。 由于此碑拓本甚多,编者去芜存真,精选其中珍贵拓本,在原拓字放大的基础上,按原碑文顺序结册出版,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书法,既是华夏历史文明中独特的绚丽瑰宝,亦是中华艺术宝库中耀眼的璀璨明珠。雏形于文明伊始,成熟于秦汉魏晋,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历经无数先贤豪客的兼容并蓄,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发展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性标志,其影响是具有世界性的。 汉字是象形文字,书写就是它的生命。书法是一种构成艺术,在雪白的宣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性和水墨渲染的多变性,留下斑斑迹象,在纸面上形成具有无尽意味的黑白构成。书法是一种表现艺术,书法家的笔就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舒缓、灵动、顿挫,都受意识的驱使,形成书法家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相。书法也是一种实用艺术,可用于题词、书写牌匾,广泛应用在民间节庆、商业推广的各种活动中。总之,书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