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进入超现代的阶段,电影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超电影。超电影呈现出三大基本逻辑,即夸张化、影片时空的去限制化以及时空形式的复杂化、自我指涉,由此又构成了三种影像概念,即过度 影像、多路 影像、距离 影像。在高科技的助推下,人们迎来了总体屏幕的时代,见证了屏幕的膨胀和爆炸、影像的饱和及其过度供应。电影受到来自其他媒介的冲击与威胁 电视、广告、信息屏幕、娱乐屏幕(电子游戏/MV)、表达屏幕(录像艺术/数字艺术),电影的类别身份和符号身份被置于危机之中。然而我们见证的不是电影的没落,而是在这种媒介文化中超电影逻辑和精神的全面扩张,它渗透到各种媒介之中,世界从此被建立在电影 风格之上的影像所塑造,存在从此成为一种电影 生活。本书中的理论与探讨构成了超现代性话语的重
本书立足于文化研究、新历史主义等当代方法论,革新电影史书写方式,把电影作为一种美学、技术、经济、社会机制来描绘,介绍美国电影与文化互相塑造的历史,是美国公共电视台《美国电影》系列节目的配套读物。作者主要论及制作模式、类型和类型体系、美国 二战 后的历史三大部分:首先,梳理了经典好莱坞叙事、风格和制片厂制度;其次,介绍了类型片的美学特色,及其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现象如何体现美国民众的身份认同危机;*后,以电视普及、冷战、嬉皮士反文化运动、 3D 技术等关键词为主题,揭示经济变革、政治事件、科技发展对类型叙事的影响。 此次新版特别扩充了口碑或票房斩获佳绩的影片范例,如《社交网络》《大地惊雷》《拆弹部队》《阿凡达》《宿醉》,关注游戏叙事、后续市场等新概念,呈现更贴近当下的电影科技潮流和大众
本书是 赵丹生前留下的*一本探讨电影表演方法与风格的专著 ,是其一生实践与思索的总结。书中精选了 《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乌鸦与麻雀》《武训传》《李时珍》《海魂》《林则徐》《聂耳》《在烈火中永生》九部代表作 ,从影片制作的社会文化背景,各部门协力的创作过程,以及对角色的认知、体验与塑造,来 探讨舞台与银幕表演的区别、体验派和表现派的长短利弊,以及演员自身的局限与无限等问题 。 本次修订的 典藏纪念版 中,特别附上 全新整理的赵丹电影作品年表、精选修复的40余幅珍贵照片,以及夏衍、巴金等撰写的纪念文章 ,希望值此百年诞辰之际,读者可以重新梳理与思考赵丹留下的宝贵经验,探寻合乎民族文化心理的表演创作之路。
这是一本从编剧角度考察中国电影百余年历史的专业著述。书中梳理了不同阶段的剧作实践,以史料学与影人年谱的方法思路,细数那些对后辈创作者影响颇深的重要创作流派、美学思维、代表影人及其作品,如对鸳鸯蝴蝶派、左翼进步影人、 孤岛 时期的借古喻今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选择下的商业类型电影、港台与海外影人实践等内容的论述,展示了中国电影的丰富样貌和独特品格,揭示了历史的渐进中中国故事讲述方法的多元可能性。同时,还尤为关注经济、社会、美学、技术等因素对剧本创作的影响,拓展了电影史研究的理论视野与范式方法,极具学术参考价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个不容忽视的复杂叙事潮流,靠前地在电影中逐渐跨越国家、地区、文化、类型而蔓延开来,成为全球性的电影现象与趋势。此潮流使电影有了较明显的形式自觉,更普遍地重视叙事的形式、结构、趣味、惊奇、反转甚至观看难度,从“讲什么故事”部分地转向了“怎么讲故事”。代表性电影人如昆汀·塔伦蒂诺、盖·里奇、克里斯托弗·诺兰、罗伯特·阿尔特曼、大卫·林奇、奈特·沙马兰、大卫·芬奇、彼得·格林纳威、丹尼斯·维伦纽瓦、奥里奥尔·保罗、今敏、新海诚、洪尚秀、王家卫、韦家辉、蔡明亮、娄烨、宁浩、程耳、毕赣等。 从北美的《低俗小说》《记忆碎片》《撞车》《辛瑞那》《无姓之人》,欧洲的《两杆大烟枪》《真爱至上》《恐怖游轮》《看不见的客人》,南美的《时间尽头的房屋》,非洲的《亚库比恩公寓》,大洋洲的《
诺兰是当前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他以创新性和独特的叙事结构,打破了传统的主流商业电影和独立电影之间截然划分的界限。本书围绕诺兰在1998年到2014年间的9部知名电影(《追随》《蝙蝠侠:黑暗骑士》《盗梦空间》《致命魔术》《记忆碎片》《星际穿越》等),从故事主题、拍摄手法、叙事结构等角度 解读诺兰电影创作的方法和实践。17篇主题文章从影评人、研究者、电影制作人、影院业主、观众的不同视角对诺兰电影进行探究,涉及时间、创伤记忆、性别认知、游戏逻辑等内容,并从技术层面探讨了诺兰电影中的音乐和IMAX摄影的作用。对于电影专业人员,这是一本带有经典案例和专业视角的电影制作方法论;对于影评人、 影迷,本书则为深入理解诺兰及其作品提供了多维而有趣的门径。
《文学经典与电影阐释》为作者在华东师大为本科生开设的《文学经典与影视阐释》课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分析了12部电影作品,这些作品要么直接改编自文学作品,要么和文学现象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内容上分为六个单元,涉及的主题为命运、女性、时间、诗意、现实和信仰。本书的特色之一是探讨文字和影像的双向互动关系。对文学语言和影像语言的特性进行了展示,展现成功的影视创作对文学要素的挪用和拓展。本书的特色之二是文本细读与理论阐释的结合。20世纪之后影像语言的滥觞和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书稿结合当前理论界的前沿问题,从拟像、存在论、现象学、身份认同等多维的理论视角切入,结合具体影像和文学文本进行深入浅出的解析。
本书全面记录了影片《狼图腾》从剧本解读、前期设计、实地拍摄到特效制作的过程。作者身为电影的美术指导,从美术设计的角度,对整部影片的创作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将美术部门与导演、原著作者以及其他各部门工作人员沟通交流的过程中, 在前期筹备和拍摄阶段遇到的挑战一一展示出来, 收录了《狼图腾》幕后的创作方法、讨论记录及大量珍贵的图稿资料。 这些图稿包括前期美术设计图、概念气氛图、外景勘察照片和拍摄现场工作照片,印刷精美,内容丰富。读者可以*直观地看到影片从文字到画面的转变过程,看到真狼如何在美术部门创造的场景中 施展演技 ,看到知青下乡年代的内蒙风情真实再现。这些难得一见的美术工作细节将带来银幕之外的另一种震撼,使读者深入了解一部视觉大片的诞生过程。
本书是约翰 阿尔文生平*结集出版的作品精选集,收录其四十年艺术生涯中蕞具代表性的350幅手绘海报,并由阿尔文妻子和他生前的合作者们撰写文章,生动还原为院线电影、DVD封面、影迷庆典进行创作的流程。 书中收录的代表作包括《 E.T.外星人》《银翼杀手》《异形》《侏罗纪公园》《星际迷航》《蝙蝠侠》《狮子王》《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等经典电影用于海内外发行放映的先导海报、正式海报,以及因种种波折从未面世的方案,体现其思维过程的创意图、步骤草图,读者可以借由这些独家画稿,深入了解阿尔文如何修炼 点睛之笔 ,为电影提炼出极具吸引力、号召力的图像符号。
《光影的秘境:港台电影探幽》是孙慰川先生新作。他将二十多年所研、所思、所得汇于书中,剖析港台电影的核心、前沿问题。 作者考察港台电影的发展足迹及电影文本,缕析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者、不同风格、不同类型影片的特点与流变, 关注其背后的文化与社会变迁。书中既有对名导名作的独辟蹊径的思考,也有对代表性电影公司的评析, 有对“写实主义美学精神”“民族化影音风格”“女性处境”“跨国界电影”“黑色浪漫”等的专题探讨,为电影人、电影爱好者探究港台电影、深层理解影片提供了多重视角与丰富资料,也可作为学人的有益参考。
本书以“故事原理”为基础,分析了“编剧原理”的深层规律和实践技术。“故事原理”主要从故事的特征与价值、故事的品性与基因、故事形态、故事的功能,以及故事的基本模式等方面论述故事创作的基本原理,“编剧原理”部分则结合具体的创作案例,从影视剧的特征、影视剧的叙事语言、叙事传统和叙事结构,以及各种类型影视剧的基本故事模式等方面论述了影视剧编剧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巧。书中附录部分则包括一个电影剧本和两个剧本项目分析报告,可以作为创作案例供读者参考。本书可作为业内编剧、导演、制片人、项目策划、文学编辑的实用工具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戏剧影视文学、导演、制片和编剧专业学生的专业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本书从作者吕逸涛的实际经历和创作经验出发,将近几年来 创作推出的电视文艺节目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归纳出了一系列经验教训,提炼出一系列关于电视文艺创新的方式方法,能够对电视行业从业者有所启示,同时能吸引综艺节目爱好者关注。 本书共分为三个篇章。 章“乘风破浪时:发时代之新声”聚焦央视文艺近几年推出的文化类创新节目,以《 宝藏》《朗读者》《衣尚中国》为重点,为读者朋友们解读节目的创作初心和幕后故事,揭秘央视文艺如何以文化类节目为抓手,在电视综艺节目日渐娱乐化的 ,为综艺节目市场注入一股清流。此外,通过《你好生活》《一堂好课》的节目创作,讲述如何在节目研发和执行上与当下时代接轨,向年轻人传递正确价值观和正能量。 第二章“心潮逐浪高:求索文艺晚会创新路”聚焦文艺晚会的创作,通过2012—2016年
《茶啊二中》电影兼具幽默和感动,融入了东北的地域文化、语言。创作电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特别为这部电影量身定做了这本艺术设定集,想让粉丝朋友们看到《茶啊二中》这个故事从无到有的过程,一些未被采用却很想让观众朋友们了解的情节,对于美术设计的思考,影片中场景的完整诠释,希望以此书增加电影《茶啊二中》为影迷所带来的快乐,让观众看到那些应该知道而遗憾错过的小彩蛋,也让广大粉丝朋友认识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所喜爱的故事。
本书是中国记协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联合主编的一本关于第3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新媒体展示手册,收录了中国新闻奖特别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中获奖的文字、图片、广播、电视、网络作品,使用二维码的方式,读者可在手机上观看获奖作品,能够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观摩。书中还辅以作品基本信息、作品简介、推荐理由,可让读者直观迅速地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形式新颖活泼,有利于优秀作品的推介和展示,有利于学生和从业者学习、观摩。
在信息全球化时代,传播领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媒体和数字网络成为变革的核心载体,人工智能、大数据、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将世界推入智能化时代,传播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传播的未来:网络、媒体与权力》一书的作者从历史角度深入分析欧美传播网络及其公共监管机制的演变与现状,强调公共干预的合法性及必要性,并指出媒体的首要任务是为公共利益服务。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多媒体传播网络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制定监管规则,以使其优选限度地履行社会责任及保障公众利益。本书提出的传播理念和前瞻性的论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维尔纳·赫尔佐格是德国电影新浪潮的灵魂人物,一生拍摄电影逾六十部,在剧情片和纪录片领域都有着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作品大多以狂热、孤独的狂想者为主人公,强调人力与天意的对抗,很多作品具有寓言性质。著名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曾称赞他是“当今最重要的电影导演”。在本书中,赫尔佐格全面回顾了自己的电影生涯,其中涵盖了《阿基尔:上帝的愤怒》《陆上行舟》《卡斯帕·豪泽之谜》《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等代表作品的台前幕后,以及他为拍摄这些作品而深入荒漠、雨林、高山等蛮荒之地进行的冒险与探索。赫尔佐格在这本书中给予观众的除了艺术上的启示以外,还有超越电影与艺术的人生洞见。它关乎勇气、真实与意志力,而这正是赫尔佐格那些“疯狂行径”背后的实质。
在本书中,业界专家汤姆林森·霍尔曼(Tomlinson Holman)和亚瑟·鲍姆(Arthur Baum)提供了大量的工具和专业知识,展现了音频捕捉、视频录制、剪辑流程和混录的很新发展,可以帮助你的电影或视频制作达到惊人的效果。这本很新版(第2版)包含声音制作从前期到后期在技术、技巧和工艺流程上的秘密,并收入以下很新内容: 1.“真”24p拍摄和剪辑系统的特点,以及单系统-双系统录制的特点; 2.对新媒体的强烈关注,包括Mini-DVD、硬盘、存储卡、标清和高清影像; 3.讨论了摄影机选择、手动电平控制、摄影机和录音机的输入、对拍摄场地的勘景和前期计划的过程; 4.用于母版制作和发行的蓝光和高清磁带格式,以及基于文件、DV磁带和DVD的母版格式; 5.全新的网上指南,包括录音和剪辑练习、示例和样轨。 无论你是想要提高声音质量的业余电影制作者,还是需要参
这是一本深入探讨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生涯的图书。本书主要讲述了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生涯及其代表作品。从他的成长经历、求学时期对电影的探索开始,阐述了其作品的创作灵感和背景。书中详细分析了《追随》《记忆碎片》《失眠症》《蝙蝠侠:侠影之谜》《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致命魔术》《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信条》《奥本海默》等电影,包括剧情梗概、角色塑造、主题探讨以及拍摄过程中的趣事等;同时,也探讨了诺兰电影的风格特点,如对时间、记忆、梦境等元素的独特运用,对科幻、黑色电影、战争等类型片的创新,以及其作品对现实世界和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此外,还提及了他在电影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作品所引发的观众反应和讨论。本书适合电影爱好者、电影研究者、克里斯
布鲁斯?布洛克有四十余年的影视行业工作经验和电影教学经验,对影像的视觉结构有着深入而独到的认识,本书已被译为七种文字,是电影专业的经典教程。 书中介绍了空间、线条和形状、影调、色彩、运动、节奏等基本视觉元素,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元素驾驭视觉结构、表达人物情绪、展现故事主题,进而创造出更具表现力的影像。同时,本书也能够使读者清晰准确地认识到故事结构与电影、视频、动画和电脑游戏等视觉媒体的视觉结构间的关系。此外,全书图文并茂,配备了大量作者自己制作的和从影片中截取的插图,主要章节还列出了“推荐片目”,以便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更有针对性地观看影片。 本书优选的特点,就是消弭了电影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践间的巨大鸿沟,不但能让读者更有意识地掌握电影这门“外语”的视觉语言,而且在每
这是一本深入探讨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生涯的图书。本书主要讲述了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生涯及其代表作品。从他的成长经历、求学时期对电影的探索开始,阐述了其作品的创作灵感和背景。书中详细分析了《追随》《记忆碎片》《失眠症》《蝙蝠侠:侠影之谜》《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致命魔术》《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敦刻尔克》《信条》《奥本海默》等电影,包括剧情梗概、角色塑造、主题探讨以及拍摄过程中的趣事等;同时,也探讨了诺兰电影的风格特点,如对时间、记忆、梦境等元素的独特运用,对科幻、黑色电影、战争等类型片的创新,以及其作品对现实世界和人类情感的深刻洞察;此外,还提及了他在电影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作品所引发的观众反应和讨论。本书适合电影爱好者、电影研究者、克里斯
这是一本能够一览电影行业全貌、具有行业科普意义的图书。 本书从电影行业中的职务身份入手,对制作、投融资、营销、发行、放映、数据、商务、法务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系统梳理,通过概念解释、案例解读、疑问解答等更加细化的方式,完整呈现电影行业全貌,建立起关于电影行业的知识图谱,剖析电影行业的现状,探索电影行业未来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