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东方美学笔记》是叶锦添倾力打造的一部关于电影美术创作的深度记录之作。全方位展现了电影从概念构思到画面呈现的全过程。在梳理多年电影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全书聚焦《封神三部曲》的精神底蕴,以根源性的中国意识为贯穿始终的主线,使用大量手稿与设计图,从神话的氛围/场域、角色造型设定、道具的考古基础等多个维度,以美学随笔的方式建构电影《封神三部曲》的美学体系,出入于商周青铜器、宋人山水画、《山海经》与《庄子》等典籍,同时结合作者自身在《卧虎藏龙》《夜宴》《赤壁》等诸多经典古装电影及大量的舞台艺术和当代艺术实践中的艺术经验,全面阐发了自己的艺术与哲学之思,开启了《封神三部曲》系列电影与受众之间的更深层次也更为持久的思想对话,将当代的观众全面带入与中国古典精神互动的精深境界。 全书共四
444位人物, 211条参考文献,120部提到的影片,146幅图片,10万字权威讲述,共同构成了这本独一无二的新浪潮之书。 新浪潮,作为一次划时代的美学革命,把摄影机带离摄影棚,成功捕捉到了一代人的生活状态,更永远地改变了电影艺术。本书通过对大量访谈、回忆、调查报告、报刊书籍等一手资料的精读和缕析,系统梳理了电影史上这一神话般的历史,细致入微地展现了 新浪潮 的缘起,到引起争论,成为神话,继而落幕的整个发展历程。而在史实之外,新浪潮所具有的精神属性,亦通过作者的文字散发出某种光芒,感召和鼓舞着所有时代 疯狂怀抱雄心且疯狂真诚 的读者。
为什么好的美术和布景,是电影成功的一半?作者安妮 阿特金斯邀请读者走进幕后,探究天马行空又事无巨细的电影道具设计与制作过程。她曾操刀《布达佩斯大饭店》《犬之岛》《间谍之桥》《都铎王朝》等影视剧作品的平面道具创作。尽管诸如邀请函、信件、门票和包装等平面道具在银幕上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很少被观众近距离看到,但它们却是将片场的演员和影院的观众进一步推向电影中虚构世界的关键所在。弄虚作假的艺术,既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也是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唐人街探案世界冒险手册:十周年纪念版》是深入解读《唐人街探案》系列(包括《唐人街探案》、《唐人街探案2》、《唐人街探案3》以及即将上映的《唐探1900》)创作与制作全貌的终极指南。本书汇聚第一手资料、独家访谈、幕后秘闻,以及大量从未曝光的珍贵照片与手稿,全面揭秘国产喜剧悬疑推理电影标杆从创意萌芽到银幕呈现的历程。书中详尽展现了电影工业化生产的探索实践,揭秘团队海外拍摄取经历程以及与多元文化碰撞的创新尝试,呈现国产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经典类型样本与幕后传奇。
《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第1版面世于1979年,此后历经七次修订,早已成为电影学领域公认的标尺性著作。本书内容宏广,从对电影制作的技术性解说、对构成电影各元素的系统化评介,到电影分析方法的示范、电影史的梗概提要,无不做到深入浅出、思虑缜密而观点周全。 作者以一个非常系统性的方式进行电影 形式 与 风格 方面的概念思考,同时佐以巨细靡遗的影片举例,详细分析电影的元素,说明电影的形式系统(叙事性与非叙事性)及风格系统(摄影、剪辑、场面调度与声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这样能帮助读者在了解一部电影时,不再是以过往观影经验所累积的惯性直觉方式,去感受影片技术上或情感上的精彩片段,而能将电影看做如同诗歌、建筑、音乐与舞蹈等其他艺术一般,是一个创作者在凝粹创作意念之后,执行到影片胶卷上的完整呈现。
《唐人街探案世界冒险手册:十周年纪念版》是深入解读《唐人街探案》系列(包括《唐人街探案》、《唐人街探案2》、《唐人街探案3》以及即将上映的《唐探1900》)创作与制作全貌的终极指南。本书汇聚第一手资料、独家访谈、幕后秘闻,以及大量从未曝光的珍贵照片与手稿,全面揭秘国产喜剧悬疑推理电影标杆从创意萌芽到银幕呈现的历程。书中详尽展现了电影工业化生产的探索实践,揭秘团队海外拍摄取经历程以及与多元文化碰撞的创新尝试,呈现国产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经典类型样本与幕后传奇。
詹姆斯·卡梅隆凭借一系列独具开创性的电影作品引领全球电影的潮流,每部作品都深刻地触动了大众的想象力。在运用很好电影制作技术来实现他独特的视觉效果之前,他早已通过画笔在素描本上定格关键一幕。在这本艺术自传中,卡梅隆首次全面公开他的创作历程,集结数十年来个人创作手稿、插画、故事板等,再现《终结者》《异形2》《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灵感轨迹。从孩童时期的涂鸦到未能成片的创意草图,再到那些将被永远载入电影史册的标志性影像,卡梅隆还为每张插画加上了创作背景和理念,阐述他的创作故事。这是对电影界最富想象力的创新者之一的终极探索,感受传奇导演是如何突破想象的界限,最终把梦想搬上大银幕的。
本书为《现代电影》杂志的影印版。《现代电影》杂志1933年3月1日在上海创刊,不定期出版。由现代电影杂志社出版发行,刘呐鸥、黄嘉谟、黄天始、吴云梦、宗惟赓、陈炳洪任编辑。为16开本,1934年6月15日出至第7期后停刊。该刊以 研究影艺,促进中国影业 为宗旨,主要刊登电影理论和中外电影评论文章,是一本重要的早期电影理论刊物。同时,它还是 软性电影论 的主要阵地,刊载了一批代表性文章,如黄嘉谟的《电影之色素与毒素》《硬性电影与软性电影》《软性电影与说教电影》《现代的观众感觉》,以及刘呐鸥的《关于作者的态度》《中国电影描写的深度问题》等。其中,在《硬性电影与软性电影》一文中,黄嘉谟提出了 电影是给眼睛吃的冰淇淋,是给心灵坐的沙发椅 这一著名观点。另外,该刊还刊载了大量探讨电影艺术的理论文章,如刘呐鸥的《
本书是对导演大卫· 芬奇的导演生涯作品的调查、解析和评论。从《异形3》《十二宫》《心理游戏》《搏击俱乐部》等12部影视剧,到他为麦当娜和滚石乐队等制作的MV,以及各种短片、广告作品,书中充满了对这些作品的原创性批判分析、幕后照片、静态剧照和原创插图。本书将芬奇的作品按照侦探、现实、传奇和爱情等主题进行分组,设计成一套对于电影制作人的“调查”,像解开烧脑剧情谜题一样去解开大卫· 芬奇电影世界创作和制作之谜。本书还包括对大卫· 芬奇经常合作的摄影师、选角导演、演员的采访。本书是献给大卫· 芬奇的影迷和悬疑类型片爱好者的收藏书,也是供导演、编剧、制片人等电影人和媒体从业者学 卫· 芬奇电影美学和视觉叙事的参考资料,广大电影爱好者也可从本书中得到视觉享受和灵感。
看中国 外国青年影像计划 是由北京师范大学会林文化基金赞助、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一项中国文化体验项目,自2011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该项目旨在通过外国青年电影人的独特视角,在中方志愿者一对一配合下,每人拍摄完成10分钟中国文化纪录短片,意在凸显外国青年的独立创作与独特体验 外国青年讲中国故事,从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加强中外青年之间的跨文化沟通、交流与合作。截至2017年,研究院已组织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格鲁吉亚、印度、新加坡、韩国、以色列、澳大利亚、巴西、阿根廷等49国405名青年,出色完成404部短片,共获70余项国际奖。
本书集中考察了2019 2020年中国、韩国、日本、印度、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伊朗、新加坡、菲律宾、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蒙古等亚洲国家的电影产业和创作现状,采用宏观的现象梳理和微观的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详细论述各国各地区电影的产业状况、创作情况、重要潮流、热点现象,并对各国各地区代表性的影片、影人做精要总结与梳理,对当下亚洲电影的产业和文化景观进行了兼具整体与细部的研究观照。 《亚洲电影蓝皮书2019-2020》集中考察了2019-2020年中国、韩国、日本、印度、泰国、马来西亚、越南、伊朗、菲律宾、以色列、蒙古、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柬埔寨等亚洲18个国家的电影产业和创作现状,采用宏观的现象梳理和微观的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详细论述各国/各地区电影的产业状况、创
扈强、吴冠平主编的《无负好年华(中国电影学派新力量2017届毕业联合作业作品集)(精)》为2017届北京电影学院联合毕业作品集,包含了影片介绍、剧本文学本、主创阐释、影评几大板块,对每一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 的介绍及分析。包含作品有《父亲那样的人》《考试》《拥抱常江》《大雨时行》等26部作品。作品对学生创作、教师教学、爱好者学习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同时,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作品具备良好的品质,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本书在学术参考价值之外亦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
本书是根据2022年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提名作品及人物所作的专业评论文集,同时收录创作实录与获奖名单,兼具理论价值、实用价值与收藏价值。本书着重对2022年度金鸡奖各奖项提名及获奖作品做严肃、专业的艺术评论,探讨影片在各专业门类艺术创作上的成绩及与不足,积累创作成果,总结创作经验,从而为金鸡奖梳理一条作品研究的历史脉络,从学理上进一步巩固金鸡奖奖项的专业性和性,中国电影创作的繁荣发展。
雷·哈里豪森这位举世 的前数字时代 宗师曾创造过无数经典,如《史前百万年》《伊阿宋与阿耳戈英雄》《诸神之战》。作为其自传《动画人生》的姊妹篇,本书并未聚焦于那些影片本身,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哈里豪森悉心保管在伦敦家中的大量艺术作品上,其中很多作品以前从未公开发表过。 《雷·哈里豪森的电影概念艺术》中高精度还原的佳作包括电影概念初期草稿、纤毫毕现的关键影格以及精心规划的故事板,这些概念艺术作品支持着哈里豪森的创作。概念设计完成后,他便会投入到艰辛的动画拍摄中,让手中那些史前动物、外星人和神话生物代替真人演员在动画台上奉献一幕又一幕的精彩剧情。本书亦展示了哈里豪森为这些角色创造的精致小模型,此外还有那些为了 留存它们形象而铸造的青铜像。 这本迷人的画册是一曲献给哈里豪森 想象力与高深
本书为长销40年的经典电影入门书《认识电影》第14次修订版。自问世以来,《认识电影》已被翻译为十几种语言,并被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大学、哈佛大学、MIT、纽约大学等知名院校指定为影视课程教材,深受全球读者和电影行业专业人士认可,被公认为了解电影艺术的入门佳作。 《认识电影》从电影理论的典型视角出发,辅以大量电影片例,简明扼要地评论了电影艺术的方方面面。全书围绕电影制作核心要素组织结构,共分十二章,收录超500幅精美电影剧照和图片,章后附有延伸阅读,书末缀有重要词汇表和影片图例。作者以鞭辟入里的分析、新颖独到的见解和纷繁多样的视觉冲击,呈现给读者一个丰富多姿的电影世界。 全新修订的第14版修订增补了近100页内容:A.增添了对CGI、动作捕捉等当下电影前沿制作技术的阐述分析;B.更多对经典电影和好莱坞黄金
动画电影是院线电影的主流类型,也是从儿童到成人所有人都喜爱的电影类型。本书是一本纵览性质的动画电影史。所涵盖的内容包括从菲力猫到《幻想曲》,从《龙猫》到《国王与小鸟》《小羊肖恩》,描绘了世界动画电影的全貌。从动画电影的起源到动画技术的发展,从美国、欧洲到亚洲、非洲,世界动画电影的百年发展史在本书中有比较系统的呈现。此外,本书还对关键性的动画电影机构和人物(如迪士尼、宫崎骏、保罗·格里莫)进行了重点介绍,让读者充分了解他们对动画电影的贡献及各自的特色。本书配图精美,共有500 多幅彩图,图文并茂,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