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常秀是独树一帜的韩国导演,自1996年以来凭借不竭的创造力拍出近30部电影,但仿佛一直在 重复 同一部作品。俭省的场景与复杂的结构,迷茫的男人与独立的女人晃荡、喝酒、缠绵,一条金鱼出现的偶然事件制造的暧昧和不稳定状态,洪氏元素早早确立,却在错位的时间里变换出无尽的可能,显示导演的成熟与省思。 本书回溯洪常秀导演生涯初期阶段,通过访谈记录其沿用至今的创作方法与电影观念,并收录著名电影理论家大卫 波德维尔和法国导演克莱尔 德尼的评论文章,带领读者进一步理解洪常秀的电影宇宙。
本书是日本国民喜剧大师三谷幸喜关于舞台剧和影视作品的创作访谈录,由日本知名搞笑艺人、作家松野大介采编而成。 不爱回顾过去 的三谷,首度完整畅谈自入行以来共20余部作品的编剧、导演心得和创作故事,谈及自己写作的灵感来源、坚持何种编剧法则和风格偏好、作品从构思到完成有哪些苦与乐、对合作者和演艺界有怎样的看法、多年来如何保持旺盛创作力 本书揭开了三谷喜剧的帷幕,把目光投向幕后,对于所有从事创意工作、身处娱乐行业的人,这本制造欢笑与感动的秘籍都值得一读。
沟口健二是*电影巨匠,一生共拍摄90部电影,连续5年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并两度斩获银狮奖。他的作品被奉为诠释日本传统之美的经典, 一景一镜 的长镜头摄影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女性是沟口电影的重要主题,他善于把女性的美、坚韧及悲剧性完美融合,塑造了诸多经典女性形象,并赢得了世界声誉。 日本著名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在本书中回顾沟口一生的创作历程,不仅剖析了沟口卓尔不群的创作理念和手法,还比较了沟口与同期的电影大师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的异同,全方位展现沟口健二电影世界的魅力。
韩国导演朴赞郁在生涯初期便以鲜明的影像风格和扭曲类型片预设的澎湃想象力在国际收获声名。他始终凝视道德的阴暗面与模糊性,在黑色幽默的冷嘲之下饱含悲悯的同情,擅于激发演员呈现惊异的表现,每一部影片都独树一帜又带有深刻的印记。 本书回顾朴赞郁生涯早期的作品,影评人金泳辰分析其突破类型片惯例的独特风格,结合对导演的访谈,总结朴赞郁标志性的电影特色和思想观念。
作为二十世纪杰出的电影大师,弗朗西斯 福特 科波拉亲历了数字工具的巨大进步对电影技术的彻底改变,他坚信这一变革将深刻地影响电影的构思、创作和导演方式。这本书中不仅充满了科波拉生动的传奇轶事,也集结了他在俄克拉荷马城市社区学院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工作坊中关于现场电影实践的宝贵经验。本书是 迷影人 、专业领域人士不可或缺的电影指南,更重要的是,它展示了 现场电影 把电影制作带入创造性的新时代的可能性。
地下室、下水道、隧道等城市的阴暗角落,道德和真相的矛盾交界,奉俊昊早在生涯初期便确立始终 观看 的主题,将冷峻目光投向韩国社会,在类型惯例和作者风格的巨大张力中拍出令人不安又惊艳的作品。 本书回顾奉俊昊导演生涯早期阶段,邀请韩国和法国影评人探索奉俊昊的独特风格与社会关切,结合与导演的访谈,带领读者了解奉俊昊电影风格的源头。
近年来,一些难以用常规叙事理论解释的电影频繁出现在商业片里,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尝试弱化故事,将创作重点转向对人物境遇的刻画。本书提出 境遇电影 概念,既是对这一系列变化的总结,也是试着搭建一套全新的电影认知模型。 境遇电影 关注主体与情境的相遇,相比人物和情节,更强调观众的沉浸和身体经验。作者从身体、空间、时间、影像四个角度出发,进行系统阐释,分析其应用案例,并探讨其适用可能性,旨在为理解、创作电影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本编主要介绍与影视基础理论、影视史论及创作相关的不同时期重要的、经典的或有争议的作品实证。对作品不同层面的解析与各家评说结合,后总括出撰写者的仅供参考的意见,学术汇评与作品鉴赏结合,力求奠定读者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感性根基。
《兔子的征程是星辰大海》精选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动画热血台词和热门评论。从后台评论区筛选高赞评论,通过网络征集热门台词,经过多次修改,专门精选剪辑出20段动画片段,25句热门台词,25条打动人心的评论。该书既是一本爱国主题教育导航书,也是一本那兔经典片段回顾手册,还是一本可以随时记录下心情的手账本。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感动的源泉。
作为当代独树一帜的喜剧电影师,伍迪·艾伦多次荣膺国际大奖,留下了诸多影史典。他的电影以反讽的剧情和机智的台词著称,用充满智慧的幽默解析人生、讽刺人性,在知识分子与普通观众间都有着高的声誉。 在本书中,伍迪·艾伦回顾了自己辉煌而漫长的职业生涯,坦率地分享了他的创作历程,讲述了《安妮·霍尔》《曼哈顿》《开罗紫玫瑰》等代表作台前幕后的故事,一反其神经质且自怜的故旧形象,字里行间展示着他对电影和人生独到而深刻的洞见。
作者希望以一个既是科幻迷又是科幻类型电影理论家的身份来写作,希望本书作为一个科幻的入门通道,并为类型电影的研究开拓新的边疆。顺着这个思路,以科幻电影为研究对象,融入文化、工业和文本信息的视角,可以重新
——您为什么要拍电影? ——我喜欢电影,很喜欢。 本书次汇集了杜拉斯以《印度之歌》为代表的14部电影手记、访谈录及3篇随笔。 此前,这些文稿和访谈录难以获取,也从未发表和出版。 杜拉斯一如既往用破碎、绝望但炽热的语言,展现了在电影拍摄的当时当刻,对世界、电影和写作等艺术的思考。 她金句频出,闪耀着智性的光辉,尽显天才的灵光,令人心折。 她用电影延伸了写作。
本书是在新亚洲视域下对越南电影进行的基础研究,是对亚洲国别电影研究的补充。上篇全面梳理了越南电影百年发展历程,总结分析了越南电影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文化内涵、艺术特色等。下篇重点对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