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细致考察南戏行当体制的由来,南戏的发展阶段,认真梳理南戏各大声腔的名与实,来源、演变与影响。主要有海盐腔,从海盐腔演变而来的宜黄腔,弋阳腔,受弋阳腔影响的四平腔、京腔、河北高腔、四川高腔等。既有 史 的脉络,又有地域空间的联系。另有两大专题研究:汤显祖与宜黄腔,江西采茶戏。解决了戏曲史上许多长期辨认不清的问题。
高校创意写作系统在美欧已有80余年历史,2012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为大陆第一家正式开始招收创意写作专业方向本科生的高校,积极开展与创意写作有关的专业改革实践。本书为该校“广外创意写作译丛”中的一种。原作者诺埃尔·格雷格的系列研讨会延续了十来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并塑造了当今许多主要剧作家和戏剧制作人的想法。本书研究戏剧写作,从戏剧结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题材选择等各角度分析戏剧创意写作问题。
《即兴》 用铁丝网编织套头衫的河马、得了蛀木虫病还感染了医生家具的病人、子虚乌有的诗歌 欢迎来到即兴的世界!在这里,你可以解放天性、恣意冒险,*限制你发挥的,只能是你的想象力。这本名著深刻批判了现代社会的 紧箍咒 ,直面创造力的本质,不仅关乎表演、戏剧、艺术、教育,更关乎人类情感、心理,可启发所有领域的创意工作者,以及希望彼此能以更开放心态进行沟通对话的我们。 《即兴戏剧》 本书介绍了即兴戏剧的历史、分类、规则,详细阐述了81个代表性的即兴游戏,以及8种即兴长剧形式,进而阐述了即兴戏剧进阶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分享了即兴戏剧演出的实用指南,介绍了即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了深入学习即兴戏剧的资源和指向。 本书适用于即兴团体、编剧、导演、演员、戏剧工作者及爱好者,以及在创意、教育
《丝路交流与戏*形态的生成、蜕变》采用神话-仪式学基本理论框架,综合运用音乐学、人类学、语言学、历史学等多学科方法,在综合分析古代丝绸之路的考古文献及传统习俗材料的基础上,沿着神话—偶仪—乐器—戏*的路线讨论了戏*文化观念的发生,依据脚色—叙事—*牌—文本的线索讨论了戏*诸因素的形成,因循唱(念)—腔—乐的思路讨论了戏*形态的蜕变,多视角、多维度全景式地将戏*发生、形成与蜕变的全过程还原到历史的语境中。总体上,《丝路交流与戏*形态的生成、蜕变》视野开阔、材料丰富、观点新颖,为中国戏*史、戏*音乐史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几十年来,陕北清涧、延川和子长等县的文艺工作者们,对陕北道情传统剧目、音乐收集,整理和研究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我以为,在陕北道情的传承与发展方面,清涧县尤为突出。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时任清涧县委副书记的艾维光创作编导的道情剧 赛畜会 在省内外演出,引起轰动;1984年正月,郑光前编创的道情剧 接婆姨 在省城会演获得了大奖;青年艺术家白志强自费摄制的反映盲艺人走村串户演唱陕北道情的专题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10套以 2011年度中国优秀纪录片奖 展播,引起国内外文艺界的热情关注,荣获 第七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优秀纪录片 和 2011中国学院奖 纪录片 。 理所当然,清涧县不仅是红枣之乡、石板之乡,更是名副其实的 道情之乡 ! 《中国曲艺集萃.陕北清涧道情》作者白根升,年轻时挚爱陕北道情,之后担
本书收录了戴清教授21世纪以来公开发表的25篇论文和评论文章,其中 理论探讨 12篇, 艺象评析 4篇, 个案评论 9篇。这些论文和评论充分体现学院派研究的史论意识与方法论自觉,结合专题研究的一般性规律与个案分析的普遍性启示,运用艺术理论、影像叙事学、类型学、文化学、产业-传播学等研究方法,分析阐释作品的精神蕴涵、文化价值及创作症结,以裨益于今后剧集创作的高质量发展。
本书稿为开明大戏院的百年回眸。开明大戏院1928年由苏州振兴地产公司集资建造,初名 东吴乾坤大戏院 ,次年2月15日正式开幕,戏院承租者与后台老板多次易人,戏院先后改名为 大观园乾坤大戏院 发记大舞台 东方大戏院 等,1933年起,始称 开明大戏院 。开明大戏院在近百年间,为苏州戏剧文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上演海量京剧、昆曲、滑稽戏、评弹、电影等剧种剧目,丰富了苏州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且记载了很多苏州发展史上有意义的事件,在苏州人的记忆中有着相当的分量。本书稿以期通过开明大戏院综述、名角谈开明、市民忆开明以及开明大事记四部分,图文并茂展开叙述,对开明大戏院作一个全面的梳理回顾。
《黄梅戏音乐概论》是一部全面论述黄梅戏唱腔及伴奏的学术专著。全书四个章节,前两章为基础部分,首先追溯了黄梅戏音乐与民歌、歌舞、说唱、兄弟剧种的渊源,在此基础之上,以大量谱例为依据,根据其实际应用范畴对黄梅戏的传统唱腔、伴奏音乐做了科学的分类。第三、第四章分析了黄梅戏传统和新编主腔的联用方式,然后从节奏、节拍、调式以及唱腔结构、语言语音等多个方面对黄梅戏声腔的运动规律、风格构成做了详尽的分析,堪称黄梅戏的作曲法研究。本书还附有24个唱段的音视频资料,使读者 能更直接翔实地品尝并感受黄梅戏音乐视、听统一形象 。
书稿主要讲解戏剧艺术的内在规律和艺术特性,同时讲解了戏剧鉴赏、戏剧作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全书主体内容分为七章:剧场艺术、戏剧演出、戏剧动作、戏剧情境、戏剧结构、戏剧体裁,以及戏剧的现代性。 章、第二章的论述始于剧场建筑的本质和历史,进而揭示戏剧二度创造的基本规律。第三章至第五章则主要讲解戏剧文学形式结构的三大要素,即动作、情境与结构。这三个关键议题统摄了对白、独白、人物关系、戏剧冲突等诸多概念。第六章、第七章通过体裁与现代理论问题导向细致、深入的历史分析,其中包括悲剧艺术、喜剧艺术、正剧艺术的美学和历史规律。全书戏剧理论思辨与具体作品鉴赏充分融合,在讲解戏剧基础理论之时,不仅把戏剧作品作为用以佐证理论认知的案例,而且对各案例进行了全面剖析。与此同时,全书又将历史规律总结与前沿问
中国戏剧是繁衍千余年、灿烂辉煌、 的古代文化遗产。本书是 戏剧史家周贻白先生的经典之作,也是我国古代戏剧史研究的传世之作。该书篇幅适中,完整介绍了我国古代戏剧的起源、形成和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评介了许多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收集的材料丰富详尽。全书注重戏剧全史的研究,对中国戏剧发展作了通史性的探讨和总结;提出声腔的三大源流,即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的见解,并且做出详尽的论述;论述密切联系舞台演出实践,注重实际调查,改变了过去研究方法上只重考据和文采的偏颇。作者强调戏剧为综合性艺术,场上重于案头;戏剧是民族性艺术,应重视民间创造;戏剧是社会性艺术,应探索其历史的演变规律,并将这些观点贯穿全书始终。
《舞台灯光》(精)是我国舞台灯光的第一部系统专著,它的出版将会对我国舞台灯光艺术与教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舞台灯光》(精)是一本历史性与实用性、艺术性与技术性、知识性与探索性、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相互交融的综合性论著,它是五位作者长期舞台灯光教学、艺术创作与研究探索的结晶。全书分为十篇,内容涵盖舞台灯光艺术和技术。书中附有大量的图片和剧照。
《南柯记》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取材于唐人李公佐的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剧中的男主人公淳于棼曾以武艺任淮南军裨将,因使酒失主帅之心,弃官归里。他宅院里有一株古槐。 ,他在禅智桥边酒楼里喝醉,被僮仆扶归,卧于堂前东廊下。忽觉有人呼唤,原来是槐安国的使者,迎他去做驸马。数月后他任职于槐安国的南柯郡,重用自己的两位有才华的朋友为佐官,使得南柯郡大治。后来公主病逝,淳于棼不再被信任,只得回到家乡,醒来后才知道是一个梦。此本为明末吴郡书业堂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