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自2009年出版以来,陆续收到过许多中肯的批评和建议,也不乏衷心的赞美之辞。有一点没有想到,一本小小的唱本居然引来无数专家、学者、京剧表演艺术家、票友和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注。毋庸置疑,这是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随着京剧艺术的不断自我完善和不断普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京剧,越来越多的经典名段被人传唱。从读者来信中我们注意到,人们对京剧艺术的认同形同对故宫的认同。置身于故宫,除了震撼别无选择。而身为国粹的京剧,以 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的综合运用,通过 生、旦、净、丑、末 不同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故事,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几位喜爱唱戏的朋友说,从唱本中学唱了新的经典名段,真是过足了瘾,那感觉就像是点到了穴位;一位爱好京胡的朋友
本书集结自李翰祥导演二*世纪七*年代在香港《东方日报》连载的同名专栏,内容涵盖其从影三*年的心得杂感,两岸三地影坛的掌故见闻,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五行八作等。全书幽默风趣,文辞生动,细节丰富,金句百出,甫一推出海外华文报纸便竞相转载,深得广大读者喜爱。此次恰逢李翰祥导演诞辰九*周年暨逝世二*周年,经过重新增补、整理,附上难得一见的家庭珍藏照,同时推出精装限量典藏版和平装版,以表纪念。
。。。
本书收录刘曾复先生手绘净、丑行当的各派谱式近700幅,包括六分脸、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碎脸、揉脸、抹脸、破脸、神怪脸、仙童脸、僧道脸、豆腐块粉脸、筝形粉脸、腰子形粉脸、银锭形粉脸、窝头形粉脸等等,几乎涵盖清末民初以来出现的所有重要谱式,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京剧舞台近百年来递嬗、沿革的轨迹,是刘老一生研究、摹绘京剧脸谱的总结。 刘老自幼嗜戏如命,又得各位前辈大师的亲炙,忠实地记录了钱金福、杨小楼、郝寿臣、侯喜瑞、金少山、王长林、范宝亭、许德义等众位前辈的脸谱谱式,同时融入刘老研究生理、解剖学的心得,遂创立了以七分脸谱式为其特色的刘派脸谱,此一法式已为脸谱界诸家所宗,难怪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生前对刘老在脸谱方面的造诣钦敬有加。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图
这是一本有关中国京剧艺术的知识普及读物。书中既有对京剧发展历程、剧目、流派、表演艺术、舞台艺术等常识介绍;又有作者充分调动其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对戏曲界名家、名剧展开的深入、贴切、独到的分析,是一本透过京剧了解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
本书选取京剧中一百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戏曲故事,在每个故事配以经典舞台剧照作为插图,汉语和俄语两种不同语种呈现。中文故事翻译成俄语,翻译时尽量保留中国韵味,表述方式上也更加统一规范。
京剧传承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首都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基地编*的《北京京剧百部经典剧情简介标准译本(汉葡对照)》由京剧传承与发展(国际)研究中心和首都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基地编*,主要介绍了百部经典北京京剧剧目,本书的出版为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创造了良好条件,强化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功能,本书为黑白口袋版,语种为汉葡对照。
《北京京剧百部经典剧情简介标准译本(汉柬对照)》选取京剧中一百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戏曲故事,在每个故事配以经典舞台剧照作为插图,汉语和柬埔寨语两种不同语种呈现。中文故事翻译成柬埔寨语,翻译时尽量保留中国韵味,表述方式上也更加统一规范。
京剧究竟好在哪儿,这事说清楚了吗?京剧到底是国粹还是国渣?京剧何以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我们对京剧的理解是不是一直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有关京剧,本书试图回答的就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始终未能获得清晰答案的问题,在通俗生动地阐释了京剧是一场“了不起的游戏”的背后,提供的是我们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重新认识的新路径。著名导演郭宝昌一生挚爱京剧,对京剧舞台、源流、掌故都深有研究,是著名票友;又因电影导演的专业熟读西方文艺理论,这让他对近百年来有关中国京剧含混不清的美学定义产生了质疑和思考。经过多年的沉淀,他和学者陶庆梅最终写成了这部以全新视角透视京剧本质的著作。本书不仅从中国文化的内部梳理出了京剧独特的美学特征,摆脱以往用西方文艺理论和概念解读研究京剧的套路,更是深植于京剧
《京剧常识》是一本专门为京剧爱好者编撰的京剧知识普及读本,尤其适合学生及音乐教师。内容包括两大部分,部分为所规定的15首京剧唱段及其相关剧目的介绍,以及剧目的来源、历史沿革和名词解释:第二部分为京剧常识,从源流、行当、人物、剧目、声韵和音乐、脸谱与行头、基本功与表演程式、演出习俗等8个方面进行具体讲解,细分为数百词条,并附有数百张图片,图文并茂,四色印刷,既赏心悦目,又非常实用,得到了北京一些试点学校教师的首肯。该书由北京戏剧家协会特别,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京剧进课堂试点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欧阳中石先生为本书顾问,欧阳中石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并作序。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他才华出众,深为曹操所钟爱。曹操死后,曹丕继魏王位,后又称帝,在政治上对曹植频加迫害,使他过着不安定的生活,才干也无法施展。曹丕的妻子甄后,平素爱读曹植诗篇,同情曹植处境,加上自己日渐失宠,彼此同病相怜,无形中成为诗朋知己,因而也被卷入曹氏兄弟权力斗争之中。她忍辱负重,力求曹氏兄弟和好,继承曹操遗志,完成统一大业,却因此也受曹丕迫害,含恨死去。后来曹植路经洛水,怀念甄后,梦见洛神踏波来会,诵读曹植诗作,并赠明珰而别。曹植醒来,感慨万端,写《洛神赋》抒发情怀。
《中国京剧艺术百科全书》(以下简称《全书》)是一部以现代百科全书表现形式,全面系统介绍京剧知识的专业性百科全书。《全书》的编纂工作得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京剧院、上海京剧院、天津京剧院、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艺术研究院等单位和京剧界诸多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全书》以广大戏曲爱好者、专业京剧工作者和文化事业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也是京剧普及王作的有力工具。《全书》的出版,不仅为京剧艺术的振兴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创造了宝贵契机:更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造基础工程做出又一成果. 京剧是中国的国剧,虽然从诞生至今只有二百年的历史,但却是中国戏曲发展中的高峰和集大成者。中国戏曲起源于歌舞,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歌舞演故事的表
《中国抒情方式:京剧简识》是通俗地讲解京剧的种种知识以及欣赏要点的艺术普及读物。从京剧鉴赏知识着手,培养读者 听戏的耳朵 和 看戏的眼睛 。在描述京剧的来源、构成和流播之后,结合对古代诗歌、国画形式特点,介绍写意艺术观的哲学背景和文论源头,进而阐述中西文化及其思维方式、表达方式、抒情方式的差异,启发读者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写意型、虚拟性、程式化 之精义。
该书收入民国时期的京剧剧本一百五十余个,其中大部分为传统剧目,兼收一些当时新编、改编和流传较少的剧目。所收录的剧本均以“全出分幕”剧目完整刊出,每个剧本除台白、唱词外,还附有剧情说明,说明历史背景,剧情梗概。该书以民国三十八年(1948)版《戏典》(主编为南腔北调人)为底本,可为京剧爱好者提供收藏珍品,为京剧史研究者提供手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