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史学角度梳理和考证傩歌的生成与嬗变过程,阐述傩歌的本质与内涵意义及历史演变。对从田野调查而来的全国六大区域内遗存傩歌的艺术形态、内容特色进行深入的探索与评析。对傩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如下新的学术观点: (1)首次提出傩礼起源于“日祭”的学说,并提出傩礼的核心包括“安抚”与“禳除”两方面内涵的观点。(2)首次提出以“礼”为主线进行探索“傩”源流的学术主张。(3)进一步深化了傩蜡混融的学术观点。(4)提出傩乐肇始国家礼制创建之后的学术主张。(5)初步考据出殷商傩乐礼制的大约步骤。(6)提出傩礼乐歌生成与嬗变历经五个重要转折期的学术观点。(7)首次全面系统搜集整理全国26个省市区傩礼乐歌资源,在全国六大区域傩歌遗存中,通过排查、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提炼出各地域“傩歌”中
中国著名作曲家、文艺理论家马可自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创作声乐作品六七百首,先后写下了在中国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歌剧《白毛女》,管弦乐作品等,在音乐理论研究和批评以及戏曲音乐研究等方面写有大量论文。 《马可选集(2):歌剧卷(下)》收录了马可的歌剧作品《小二黑结婚》的主要唱段。 《马可选集(2):歌剧卷(下)》对中国近代音乐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的继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近代音乐史的重要资料。
中国戏剧早期可以追溯于秦汉,其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朝逐渐成型,成熟于元杂剧。戏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明清传奇。到了近现代出现京剧、评剧、豫剧、越剧、川剧、黄梅戏等三百多个剧种。在戏剧舞台上八百多年繁盛不败。古典戏曲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动感人的戏剧表演/中华文化大博览丛书》全面展现了中国的戏剧表演,内容采取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厚重文化底蕴。
本书是日本导演蜷川幸雄的回忆录,由自传性随笔和表达戏剧理念的短篇文集组成。全书从他的戏剧生涯发端开始追溯,呈现了日本20世纪60年代小剧场运动的氛围,与后来成为知名演员和剧作家的同僚们的过往点滴,以及转型进入商业戏剧后所面临的挑战,并回忆了如何开启世界各国的巡演之门。书中所涉话题包括为何起用明星、如何让戏剧舞台进入“非日常”的世界、如何培养演员等重要观点。 蜷川幸雄的舞台风格充满 ,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在长达半世纪的导演生涯中,他执导了超过百部作品,将歌舞伎的表演形式运用于西方经典戏剧的演出中,形成了独特的戏剧美学,并凭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深刻诠释获得 声誉,被称为“世界的蜷川”。而他炽热的文字也像戏剧作品一样,直率犀利、不拘一格,从这里出发,同样可以走进蜷川幸雄燃烧的艺术世界。
在中国戏剧的大家庭中,傩戏是极其重要的成员。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夥、分布较广、观众众多,还因其所具有的强大的宗教功能,与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般的戏剧,只有审美与教育的作用,无关人们的生活与生命,故而可演可不演,而傩戏则不是这样,任何一种傩戏自它形成之日起,就成了一种民俗事象,在规定的时间内,或在与神灵“商约”的时间内,不但必须演出,而且必须观看,甚至组织者或观众也要在程度上参与“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