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好看,好读,甚至有点 好玩 的书;同时,它又给读者带来新知、启发甚至深思。此书以舒伯特的著名声乐套曲《冬之旅》D.911中的二十四首歌为基本依托,分二十四个章节(外加 引言 和 尾语 )依次对每首歌的内涵、特色、表演要点和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讯息进行了别具一格而又兴味盎然的论述与阐发。
关于音乐,我们读过太多被粉饰的记述。局外人与反叛者的努力被抹去,净化后的新形象站到台前。事实上,音乐中那些可耻的元素才是真正的力量之源,是人类音乐创作与革新的动力。 在本书中,美国屡受赞誉的音乐史学家特德 焦亚回溯了音乐四千年的发展历程,他从史前人类时代的自然声景写起,一直写到当今的真人秀、歌唱大赛和网红视频,通过广泛而细致的研究与深刻的思考,向我们展现了被掩盖的不屈真相。 这是一个关于音乐的真实故事。音乐是变革的媒介,分裂的根源,也是人类生活的魅力源泉。
本书共分为9章,包含音高,节奏,音程、音阶与调,旋律,和弦与和声,乐曲的结构形式,乐器和人声,音乐风格和流派,以及音乐术语等基础知识,并以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曲为例,让读者系统化地学习乐理知识。全书包含大量图表,生动形象,书中穿插“看得见的音乐”“走近音乐"与“音乐术语表”等版块,结合实际生活与具体案例,让音乐学习变得更容易、更有趣。随书附赠的音频资料(可扫码获取)则可以帮助读者对书中讲解的案例建立立体的认识。本书作为音乐学习路上的入门实用工具,可以帮助你通过系统的乐理学习,提升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修养或演唱水平。看完这本书,你可以尝试挑战更复杂的乐曲,甚至还可以尝试自己谱曲!
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以博古通今的一家之论,将西方音乐从源头至今的故事娓娓道来,成就了享誉世界、屡获殊荣的五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 在最终卷《20世纪后期音乐》中,塔鲁斯金介绍了从二战结束至今的伟大作品,对科普兰、凯奇、巴比特、布里顿、赖希与格拉斯的作品作了深刻剖析。电子音乐和计算机的影响,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兴起,后现代主义的到来以及安德森、佐恩与亚当斯的现代音乐,也均在研究之列。凭借出彩的洞见、回味无穷的分析,以及对历史、文化、政治、艺术、文学、宗教和音乐之交叉作用的全景呈现,本书将是渴望了解这一多彩时代的人必不可少的读物。
《论巴赫》是阿尔伯特 施韦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为音乐大师巴赫书写的一部传记。它是西方音乐研究中的巨著、经典,甚至,它是一座里程碑。迄今,它已被译成10余种语言文字,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 施韦泽的《论巴赫》为历代的巴赫研究者所青睐,深受专家们的好评。该书在美学理论与实践两端皆具有极高价值,为诸多巴赫研究中的晦涩地带带来曙光。作者论证了巴赫作品的来源、他的管风琴作品、受难曲和康塔塔,分析了巴赫乐思中的图像化倾向,引导人们重新调整对音乐美学的总体观念。此外,施韦泽对巴赫作品的正确演奏方法进行了推敲与讨论,尤其为该领域带来了新曙光。 《论巴赫》的出版将填补国内巴赫研究中长期存在的极大空白。
标题音乐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极其重要又甚为复杂的音乐命题,它是器乐与 标题内容 的结合,不仅涉及大部分作曲家的大量音乐作品,而且关乎此时的音乐美学观念(包括内容美学[或者说,情感美学]和器乐美学),乃至音乐历史的发展道路问题。 标题音乐既是一种观念,又指特定作品,但迄今为止,相关出版物仍仅聚焦其中的某一方面。故而,本书力图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 作者主要以19世纪的时间顺序为结构线索,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研读以及相关学术热点的阐发,从音乐作品、美学观念和史学现象的角度综合探讨标题音乐这一命题,揭示其历史内涵,并进而指出对标题音乐的价值判断,不在于其是否具有标题文字,而是基于其所呈现的艺术审美与创新之处。
《意大利歌曲集(修订版)》创作了大量旋律优美的歌曲。莱翁卡瓦洛是“真实主义”歌剧作家,曾以独幕歌剧《小丑》闻名乐坛,他还写过其他歌剧和很多歌曲,《黎明》一曲是他献给当时的男高音歌王卡鲁索的。R.德里戈是一位钢琴家,曾在圣彼得堡担任过多年皇家剧院的指挥,他的作品旋律优美,他的芭蕾舞剧在当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尤其是《阿雷金的百万财富》一剧中的《小夜曲》,已是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另一位以《悲叹的小夜曲》一曲闻名世界的作曲家是E.托塞里,他作过很多器乐曲,但都不如此曲广为流传。本集特选7首歌曲增订为第二部分。
《大提琴》(1级~10级)(新编)由星海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主编,沈一郡、籍琳、尹瑜执行主编。教材主要选用了德国音乐家S·利、多曹尔练习曲以及一系列中小型乐曲、奏鸣曲、协奏曲作为考级曲目。旨在为教材使用者提供一套内容丰富、实用性和针对性强的专业考级教材,为其奠定坚实的音乐基础,培养大提琴演奏技能给予专业的指导。本册教材曲目类别丰富,囊括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乐派。除了选用经典大提琴作品作为考试曲目,还选用了中国民歌中适合改编为大提琴演奏的作品,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与练习曲库;结构清晰,由基础的音阶与琶音练习逐步过渡到表现力要求更强的乐曲、协奏曲;进级适度,从低级别到高级别,有针对性地提高考试门槛,逐步细分曲目内容,增加曲目数量。
本书是“ 大剧院艺术通识课“丛书之一。 音乐评论家陈立以诗意的语言、动人的故事,带你走近音乐大师丰富的内心世界,聆听音乐 不可不听的经典之作。 在陈立深入浅出的亲切导赏下,随着触动人心的经典旋律响起,一幅幅精美的音乐画卷徐徐展开, 终拼接成一幅完整的“音乐图画”,由此你可以轻松踏入古典音乐之门。 书中配有数百幅传世画作和精美照片,随书赠送200余首世界经典名曲音频,扫码即可欣赏。图文并茂,音画交融,邀你共赴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盛宴。
视唱练耳课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而视唱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视唱的具体任务除了培养视谱即唱的能力、正确的音准及节奏感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积累音乐语汇。因此,视唱教材的选材问题就成了关键。 我们在多年的视唱教学中积累了不少材料,又不断地吸取了外国视唱教材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编成了这本《单声部视唱教程》。其中除少部分为了训练需要而编写的练习曲外,大部分都选自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及民间音乐。 《单声部视唱教程(上 修订版)》是根据调性和节奏两条线的循序渐进和在某一阶段突出重点、集中解决某一个问题这两项原则编排的。如教程中第一章主要是解决基本节拍节奏感的问题,调性就只是无升降的。第二章主要是解决调性问题(三升三降之内),节拍节奏就只是复习 第一 章学过的,没有新课题。第三章是进
伍国栋著的《民族音乐学概论(增订版)》讲述了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下属的一门研究世界诸民族传统音乐及其发展类型的理论学科,田野考察是其获得研究材料来源的基本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是,将所考察和研究的音乐对象,视为是一种音乐事象,倡导将某一民族现存的传统音乐及其发展类型,置入该民族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之中,通过对该民族成员(个体或群体)如何根据自身文化传统,去构建、使用、传播和发展这些音乐类型的考察和研究,阐述其有关音乐类型的基本形态特征、生存变异规律和民族文化特质。
本册练习是专门为训练吐音而创作的。“舌”的训练是笛子演奏技术中最难训练的技术。在笛子演奏技巧中,有些技术能短时间掌握好几种,唯独“舌”的技术需要长期刻苦的练习,才能训练出较好的颗粒性与清晰度,最后达到在快速演奏中的技术要求。 建议分三个步骤进行训练: 一、 视谱练习; 二、 深入严谨的练习; 三、 提速高标准练习。本系列练习曲以训练技术技巧、技法为主,基本上不涉及(民族)风格问题。
《家有琴童(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和论述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儿童钢琴学习中的动机问题;第二,儿童学琴中的心理问题与教育策略;第三,艺术教育中的核心与感性素质的培养;第四,音乐审美素质与其他素质之间关系的研究;第五,器乐学习中与儿童智力发展的研究报告;第六,对部分钢琴演奏心理操作技能的研究。
练习曲是钢琴教材中的一个大项目,无论是业余考级,还是专业教学,或是国际国内钢琴比赛,练习曲都是重头戏。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当学生开始学习钢琴,就会逐步进行练习曲的学习,练习曲作为学习中的一条主线,一直会延续到十七八岁。在此之前,学生们将通过练习曲的学习,获得演奏钢琴的各种技术手段,并尽可能地开发双手的技巧能力,使双手在演奏巴洛克、浪漫派或近现代等各类不同风格的乐曲时能够运用自如。 《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实用教学版)》针对每一组练习曲,通过介绍练习方法的方式,希望能够提供给学习者一些新的练琴思路。讲解包含了技术和音乐两个方面。
本书共分为9章,包含音高,节奏,音程、音阶与调,旋律,和弦与和声,乐曲的结构形式,乐器和人声,音乐风格和流派,以及音乐术语等基础知识,并以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曲为例,让读者系统化地学习乐理知识。全书包含大量图表,生动形象,书中穿插“看得见的音乐”“走近音乐"与“音乐术语表”等版块,结合实际生活与具体案例,让音乐学习变得更容易、更有趣。随书附赠的音频资料(可扫码获取)则可以帮助读者对书中讲解的案例建立立体的认识。本书作为音乐学习路上的入门实用工具,可以帮助你通过系统的乐理学习,提升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修养或演唱水平。看完这本书,你可以尝试挑战更复杂的乐曲,甚至还可以尝试自己谱曲!
《布格缪勒钢琴进阶练习25首(作品100声像版)》包括:坦诉、阿拉伯风歌曲、牧歌、儿童联欢会、天真烂漫、前进、清澈的溪水、美姿、行猎、娇嫩的花等等。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修订版)》在前版的基础上做了修订,对原来的“引言”及第一、第二章基本保持原来的思路和观点,只做了些细节的修正;对第三章至第七章的内容做了必要的调整,尤其对一些代表性作曲家的评述做了必要的、新的阐述,也提出了一些跟其他同志不同的看法以供进一步讨论;新加了主要论述音乐思想及理论研究对原来“二次修订版”的谱例做了全面的调整,即:保留了一些原有的、去掉了一些很常见的、增加了一些原来只提供参考曲目而没有抄谱的等等;增加了“第二次修订版”所缺的“图例”和“乐例”;增加了有关我国近代传统音乐的“乐例”,特别是以往一些著名艺人演唱的实际音响,尽管几乎都是取自老唱片转录的、音响质量不理想,但终究是当时的历史音响,比现在找年轻人唱的要更能体现当时的历史。
《口琴自学一月通》上市以来一直在同类乐器书销售开卷中位列 ,很多人对口琴使用的演奏技巧并不是很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邀请《口琴自学一月通》的作者编写出了《流行与经典:口琴独奏金曲128首超精选》。这是一本为口琴爱好者精心打造的一本曲集。本书将近期的流行歌曲以及近年来出现在电影电视中的优美的旋律呈现,编配成了容易演奏的演奏方式和调式,让读者能够通过科学明确的技巧吹奏出好听的流行乐曲,大部分曲子都设置为比较适宜口琴演奏的调。
《古乐之美》根据中国古代乐器按照不同制作材料制定的八音分类法:“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将全书分为八卷,甄选六十种古乐器,从乐器形制、历史背景、制造工艺、文学艺术四个角度为读者讲述中国古乐器的源流发展及美学意义,从音乐与文学、艺术与历史中解读涵盖在乐器中的天地人伦、五行节气,以及中国人独有的情感脉络和哲学思考。
《全国艺术高校视唱练耳 乐理试题大赛获奖作品汇编(乐理卷)》主要内容包括:写教案、出试题是每一个教师必做的教学工作。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如何使试题既能体现教学内容,又能有效测试水平,并保证艺术教育的特殊性,这已成为大家广泛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