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艺术设计史》以人类造物活动向艺术设计的演变过程,以及人们对艺术设计进行探索、确立、反思这样一个寻找其价值和规律的活动轨迹为主线,对不同历史时期艺术设计活动的重要思想、主要事件、代表人物、风格流派、划时代的设计成果以及它们的发展过程等作了介绍和阐释。全书共五章,章讲述艺术设计的历史渊源,第二章讲述现代艺术设计的起源,第三章讲述20世纪艺术设计原理的确立,第四章讲述工业化社会的艺术设计,第五章讲述后现代主义设计。 本书可作为艺术类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史学研究者参考,还可供艺术设计爱好者使用。
在物质过剩的时代,我们是否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的时代已经过去,消费者和生产者现在所寻找的是可以长期喜爱、永不厌倦的东西,换句话说,是 经典 。 那么,什么样的设计、生产和管理才能创造新的经典产品? 熊本熊之父 、good design company创始人水野学,邀请中川政七商店传人中川政七、新锐设计师铃木启太、产品经理米津雄介一起组成经营团队,创立了 一类货物只选一款 、致力于打造经典的品牌THE。 四位核心成员在本书中从自身经验出发,结合可口可乐瓶、便利贴、伊姆斯椅等世界经典设计和THE的产品案例,讲述一手经验,反思设计的误解和必要,致力于设立 经典 的标准。
本书在清华大学精品课程《视觉传达设计思维与方法》的基础上整理而来,包含了作者独特的设计思想以及积累了二十余年的教学心得与素材,主要培养读者的创意创造能力和前瞻性的开拓视角。课程荣获 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研究生、科普创意与设计研究生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全校性选修课。 本书从设计思维与方法论两个层面展开,特别注重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并重、逻辑思维与逆向思维并重的教学训练,针对学习者在设计过程中的创造力、反应力、分析力、综合力、联系力、判断力等思维能力加以引导与训练。通过思维导图、设计模型的使用,课题案例分析使学习者初步掌握根据课题建构相应的设计方法与路径的能力。 本书着力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设计思维分析与转译,结合国际潮流与设计实践,在传统中挖
本书基于作者团队十多年来积累的设计知识和大量设计实践经验,结合国际研究前沿和本土实践案例,立足设计学科系统地探讨了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研究组在用户研究领域的思想、体系和方法等,结合案例详细地阐述了观察法、访谈法、出声思维法、人种志法、人物角色法、生活形态研究法、POEMS框架、可用性评估、眼动追踪法、方法 目的链法和洞悉矩阵法等14种用户研究方法,并进一步介绍了体验图、感知定位图、产品进化图、意象看板等9种重要的通过设计端和用户端进行信息沟通的设计图。
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 经历东日本大地震,面临少子高龄化、经济低迷的现代日本,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日本平面设计师原研哉认为,越是面对时代的挑战,人们越是需要优秀的设计。 精心设计的作品可以唤醒沉睡的意识,随后欲望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消费模式、资源利用形式,也使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原研哉早早洞察到这一点,并为做出有益于社会的设计进行了种种尝试。 通过 日本,车,为饱和世界而设计 的策展,原研哉将日本汽车的特征提炼为 轻量、节能、环保,不强调速度而强调舒适性 ,并将日本车以 白色方盒子 的形式予以展出。他认为,未来人们将不再将车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而是 小而精 的移动终端。 原研哉还构想了印度尼西亚的岛上度假村,将整个岛屿改造成大型植物园当中的高科技小屋,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的同时,满足
漆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其因独特的材质和审美理念,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现代漆画艺术的兴起既是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延续和新的诠释。本教材的编写基于思古而求新的理念,注重艺术理论在传统漆艺教学中的体验,书中的文字和图片都围绕着漆艺的具体工艺展开描述,本着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介绍漆艺的基础技法原理、漆材料特性、工具设备、漆画制作工艺步骤等,进而对漆画使用的材料特性、设备工具、漆工基础技法等方面做出详细说明,并对漆艺的优秀作品进行了言简意赅的点评,以期为漆艺学习者打下必要的工艺基础。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从传统的设计教学中汲取精华,既重视教学方法的传授,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必要的设计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展与延伸,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会让学生在学习完*阶段的基础课程后感到茫然。因此,本书除了教授学生版式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外,还注入了丰富的设计案例、教学实践、设计点评与课后练习,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使其更适宜现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有效掌握,并能较深地了解专业课程的需求。本书的编写团队有着多年的设计教学经验,也积累了大量的学生实训案例,并在编写的过程中将部分优秀案例用到了课程教学中。
《设计调研与策划》特点: 理论修炼:深入浅出介绍知识背景,提炼10 设计调研与分析方法,助力快速上手调研流程 创意打磨:梳理设计策划知识网络,结合实战细分领域,有效表达策划创意,激发策划创新性思维 实战演练:10个真实典型教学案例,灵活运用概念,养成设计思维,在实践中实现作品 设计感 《设计调研与策划》适用于广大专业院校师生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并对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从业人员具有实操性的指导意义。 现阶段的设计教学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诚恳的设计态度,培养良好的设计意识。 《设计调研与策划》系统讲解了设计调研与策划过程中的概念、流程和方法,同时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实际应用。 《设计调研与策划》
本书为设计师视觉笔记的第二辑,依然从设计师的视角展开,以大量精美照片配以轻松有趣但具有丰富专业内涵的文字,记录了设计师在肯尼亚、意大利、圣马尼诺和斯洛文尼亚旅行时的所见所闻,不仅讲述了这些地区充满特色的景观、建筑、人物、动物等等,还讲解了他们背后的文化故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作为设计师的视觉感受和内心思考。
本书围绕 造物 概念以及不同时代其内涵与外延的变化进行分析探索,以理论与应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呈现当代造物的多元可能性。全书共3章。第1章介绍造物及造物观念的演变,以及当代造物所面临的新的交叉学科语境;第2章阐述当代造物的多元化发展 当代手工造物、机械造物、生化造物、智能造物;第3章从材料上,呈现传统造物材料、人工合成材料、新型材料在当代造物中的可能性。本书意在打破艺术、设计与手工艺之间的传统学科界限,以 造物 的视角重新审视材料、技术、艺术设计观念之间的批判性联系,为产品设计、工业设计、手工艺术设计学科提供一个跨专业的视角。 本书可作为手工艺、产品设计从业者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工艺美术专业的教程。
以兼容之态,重新构建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2011-2017年,在上海一条小商品市场弄堂内,开启了一个名为“兼容的盒子”的杂货铺实验空间,鼓励各路艺术家在此实践个人创意。六年时间,这个“无经费、无宣传、无解说”的“三无”六平方米空间,每两周变身一次,中外艺术家在此尝试着当代艺术的各种可能性, 终因市场整体拆迁,项目结束,共计完成项目152期。2024年,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之际,该项目发起人、有着多年中法两国当代艺术领域教育经验的艺术家夫妇,以21个章节讲述这个项目的来龙去脉,在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故事,以及关于当代艺术的思考。
《版式设计宝典》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详细讲解了版式设计原理、配色技巧和版式构图等知识。全书共 12 章,前半部分内容包括版式设计的原理、版式设计的基础知识、版式设计的配色、版式设计的组成元素、版 式设计的十种构图方式;后半部分则以大型综合设计案例的形式重点介绍了 7 大应用行业的版式设计,分别 从设计诉求、设计解析、配色方案、版式设计步骤、其他类型版式设计方案、不同风格的版式设计方案等 6 个方面解析了书籍装帧类版式设计、VI 设计类版式设计、网页设计类版式设计、UI 设计类版式设计、海报 设计类版式设计、广告设计类版式设计和包装设计类版式设计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 《版式设计宝典》赠送资源有:《色彩名称速查》《8 个色彩搭配工具使用指南》《配色宝典》《构图宝典》 《解读色彩情感密码》《43 个高手设计师常用网
色彩是地球上无处不有的存在,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色彩都有它特定的呈现形态。在关于艺术的视觉设计中,色彩是重要的构成元素,传递着作品的不同情感意义。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设计行业的地位越趋重要,引领着时代的潮流,而色彩则是整个艺术领域中为直观鲜明的视觉元素,能够展示出特有的瞬间印象,给人以不同的感官刺激。本书从各种色彩的基本三要素出发,讲解了色彩色调的呈现效果及色彩对人们引发的心理刺激,通过色彩的不同对比与调和,以图文结合的直观视角向大家讲述了配色设计的各种方法与技巧。 色彩在人们生活中的存在意义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某种事物颜色,而是具有鲜明情感特色与内在意义的视觉语言,通过缤纷的色彩呈现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反应。因此,色彩的搭配设计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书在
配色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它有规律、有方法、有诀窍,《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设计配色基础》就来逐一讲解。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设计配色基础》中通过作者的原创示例和精选的代表性作品,详细讲解了色彩设计的五大原则和两大关键词选色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如何突破已有的形式和惯有的配色思路,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书中提出的配色理念简单易行,带你梳理色彩创作的切入点,正确判断和思考色彩集合、色彩参照等配色概念,迅速理解色彩与图像的关系、色彩关键词等设计重点,将经典作品的色彩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设计配色基础》内文的装帧设计运用了书中所讲的用色技巧,每一页都是配色学习的参考作品。
空间构造包含的范畴很广,主要指室内空间、展示空间、建筑内外空间、景观空间和城市空间等三维立体设计领域。本书对空间构造进行了全方位的解释、剖析与归类,从基础理论上升到与时俱进的设计方法为设计师和设计初学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理论装备。一部合理且有艺术感的空间作品是在有厚度的理论基础上融合了设计师的生活情感和审美,以及对客户的生活需求的解读与满足。如何分配这种理性与感性的勾兑比例?本书能够为你提供一些准确的引导。
本书在清华大学精品课程《视觉传达设计思维与方法》的基础上整理而来,包含了作者独特的设计思想以及积累了二十余年的教学心得与素材,主要培养读者的创意创造能力和前瞻性的开拓视角。课程荣获“清华大学精品课程”,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研究生、科普创意与设计研究生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全校性选修课。 本书从设计思维与方法论两个层面展开,特别注重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并重、逻辑思维与逆向思维并重的教学训练,针对学习者在设计过程中的创造力、反应力、分析力、综合力、联系力、判断力等思维能力加以引导与训练。通过思维导图、设计模型的使用,课题案例分析使学习者初步掌握根据课题建构相应的设计方法与路径的能力。 本书着力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设计思维分析与转译,结合 潮流与设计实践,在传统
《字体设计手册》是一本全面介绍字体设计的图书,知识易懂、案例富有趣味、动手实践、发散思维。 《字体设计手册》从学习字体设计的基础知识入手,循序渐进地为读者呈现精彩实用的知识、技巧。本书共分7章,内容分别为字体设计的原理,字体设计的基础知识,字体设计的基础色,字体设计的元素,字体设计的应用领域,字体设计的风格,字体设计秘籍。同时,在本书第4~6章的章尾还特意安排了大型的 设计实战 ,详细为读者分析一个完整的综合设计的思路、扩展等;在多个章节中安排了案例解析、设计技巧、配色方案、设计欣赏、设计实战、设计秘籍等经典模块,丰富本书结构的同时,也增强了实用性。 《字体设计手册》内容丰富、案例精彩、版式设计新颖,适合字体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广告设计师、网页设计师使用,也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平
设计构成为高等院校设计学各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计构成》作为一本基础课程的教材,由长期从事于一线教学的专业教师编写,其内容涵盖了三大构成的全部内容,信息量大,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全书分为五章:设计构成概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打散构成。本书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更新了部分文字内容,并将部分略显陈旧的图片进行替换,大量加入了创新性强、时代感强的新图片,以与当下教学需求同步。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设计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适合广大设计爱好者自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