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针对AI图像生成技术的实用教程,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AI出图工具Midjourney的使用方法。本书从AI图像生成技术的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深入讲解Midjourney的界面操作、功能特点和实战技巧。通过书中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练习,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AI图像生成技术,并且本书收录了大量实用的提示词,方便读者快速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本书基于作者团队十多年来积累的设计知识和大量设计实践经验,结合国际研究前沿和本土实践案例,立足设计学科系统地探讨了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研究组在用户研究领域的思想、体系和方法等,结合案例详细地阐述了观察法、访谈法、出声思维法、人种志法、人物角色法、生活形态研究法、POEMS框架、可用性评估、眼动追踪法、方法 目的链法和洞悉矩阵法等14种用户研究方法,并进一步介绍了体验图、感知定位图、产品进化图、意象看板等9种重要的通过设计端和用户端进行信息沟通的设计图。
在物质过剩的时代,我们是否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消费的时代已经过去,消费者和生产者现在所寻找的是可以长期喜爱、永不厌倦的东西,换句话说,是 经典 。 那么,什么样的设计、生产和管理才能创造新的经典产品? 熊本熊之父 、good design company创始人水野学,邀请中川政七商店传人中川政七、新锐设计师铃木启太、产品经理米津雄介一起组成经营团队,创立了 一类货物只选一款 、致力于打造经典的品牌THE。 四位核心成员在本书中从自身经验出发,结合可口可乐瓶、便利贴、伊姆斯椅等世界经典设计和THE的产品案例,讲述一手经验,反思设计的误解和必要,致力于设立 经典 的标准。
设计色彩以培养设计师为目的,旨在通过设计色彩造型技巧及其配置规律的训练,来解决在设计中色彩设计的思维方法、意象表达等问题。冷先平编著的《设计色彩学(附光盘)》在内容编排上注重色彩设计与色彩科学的高度结合,以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为开始,以色彩的写生为基础,形成设计色彩造型的驾驭能力:在此基础上,创造以设计理念为中心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设计与表现专题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色彩运用的主观表现意识与设计色彩的自觉。 在撰写过程中,本书注意吸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在内容和体系上进行了新的拓展;论述、例证丰富,图文结合,深入浅出,符合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规律,且图例均为学生课程训练的结果,在实践上具有指导性和易操作性,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及建筑与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适用的教材,同时,
本书结合色彩构成、设计色彩发展的*形势和特点,针本书结合色彩构成、设计色彩发展的*形势和特点,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广告和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系统介 绍色彩构成与艺术设计、色彩原理、色彩的分类、色彩的体系、色彩的心理感知与情感、色彩的对比构成、色彩调和、色彩的肌理,以及色彩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并注重体现时代精 神、挖掘深蕴的人文内涵、精选风格鲜明的经典作品,力求教学内容和教材结构的创新。 本书结构合理、内容翔实、案例经典、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突出实用性,且采用新颖统一的格式化体例设计,并突出画法步骤,能使初学者一目了然;既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广告和 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也可以作为广告企业和包装设计公司从业者的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教材,对于广大社会自学者也是一本非常有益的参考
姜松著的《博物馆里的活色生香》,带领读者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凡尔赛宫一路看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提香一路看到贝尔尼尼,从神话到宗教,从皇室到豪门,从史料到八卦,通过介绍馆藏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精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发现艺术殿堂里那些大咖们的秘密朋友圈,和他们活色生香的故事,可作为博物馆旅游指南,也可作为艺术史入门读物,是一本集艺术欣赏(审美)和历史知识(八卦)为一体的有料又有趣的艺术普及读物
配色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它有规律、有方法、有诀窍,《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设计配色基础》就来逐一讲解。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设计配色基础》中通过作者的原创示例和精选的代表性作品,详细讲解了色彩设计的五大原则和两大关键词选色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如何突破已有的形式和惯有的配色思路,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 书中提出的配色理念简单易行,带你梳理色彩创作的切入点,正确判断和思考色彩集合、色彩参照等配色概念,迅速理解色彩与图像的关系、色彩关键词等设计重点,将经典作品的色彩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写给大家看的色彩书1:设计配色基础》内文的装帧设计运用了书中所讲的用色技巧,每一页都是配色学习的参考作品。
本书在清华大学精品课程《视觉传达设计思维与方法》的基础上整理而来,包含了作者独特的设计思想以及积累了二十余年的教学心得与素材,主要培养读者的创意创造能力和前瞻性的开拓视角。课程荣获“清华大学精品课程”,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研究生、科普创意与设计研究生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清华大学全校性选修课。 本书从设计思维与方法论两个层面展开,特别注重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并重、逻辑思维与逆向思维并重的教学训练,针对学习者在设计过程中的创造力、反应力、分析力、综合力、联系力、判断力等思维能力加以引导与训练。通过思维导图、设计模型的使用,课题案例分析使学习者初步掌握根据课题建构相应的设计方法与路径的能力。 本书着力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设计思维分析与转译,结合 潮流与设计实践,在传统
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维克多·帕帕奈克犀利且毫不避讳地指出设计领域里的诸多“无用设计”,提出设计应与“真实世界”相连接的新观点。将设计放置在整个社会远景中,则设计必须有意义,要为人的“需求”而不是“欲求”设计,要为多数人的需求服务,要为人类与环境的未来发展服务。帕帕奈克首次提出了设计伦理的观念,细致描绘设计与社会责任、生态环境、思维方式间的勾连,他对“设计目的”的解释成为现代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起点。本书是维克多·帕帕奈克最重要的著作。该书于1970年出版后,以其开创性的理念和对当代设计文化的尖锐批判,引发设计界的阵营对立和论战。作者思想锋利,观点极具前瞻性。迄今为止该书被翻译为20多种语言,成为传阅度最广的设计书籍之一。
《设计类研究生设计理论参考丛书:设计大师及代表作品评析(下)》收录的设计大师包括世界现代设计史收录的著名设计师以及活跃在当下的著名设计师。通过对世界上100年来主要设计大师的介绍和评析,在设计大师生平、学术贡献以及代表作品三方面着墨,试图对每一个设计大师的成长、专业理论以及代表作品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和分析,目的是希望读者能通过《设计类研究生设计理论参考丛书:设计大师及代表作品评析(下)》对世界上100年来各行设计师在个人专业成长、专业理论的形成以及经典代表作品方面有较为概括的、快速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美术是心灵,是跃动着生命,是人类对世界、对宇宙的理解与诠释,是倾注心血塑造出的物化的灵魂! 美术是大自然的赐予,是本原物质给予人的一种无尽的资源,是天下地、天与人和谐的产物。 美术史因此是博大的,是神圣的,是跳动着人的脉搏、印刻上历史脚印的史书。同时它还是斑斓的,其他史书无法与它的多彩相比。我们赞美,我们讴歌,我们重新审视美术史——浸润大地浮汁,凝聚日月精华的永不停歇,永远向前奔腾的美术长河! 设计是人类观念更新的结果,是创造性活动,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观察世界的方法,是生存方式,甚至是生产力…… 设计更是一门学问,有着极为宽泛的含义,正如阿克在《设计研究的本质述评》中说到的:“设计像科学那样,与其说是一门学科,不如说是以共同的学术途径,共同的语言体系和共同的程序,予以统
设计作为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与美的相关性是毋庸置疑的,由此,设计美学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学科。然而作者认为,设计美学的合理性要建立在它与美学知识体系的历史性之间的内在关联之上。基于这种视角,作者对康德美学进行了重新分析,找寻从中延伸出的设计美学基本概念的可能性。同时,她还在日常生活美学的批判性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设计美学比日常生活美学更合理的地方。作者对设计美学有着深沉的寄望,认为它有可能重建美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深刻关联。
本书是*民族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成果之一。全书共三章,分别为“基础理论:认识互动媒体产品艺术设计”“案例学习:互动媒体产品编创软件应用”“项目实践:互动媒体产品项目实战”。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互动媒体产品的相关基本概念介绍、行业认知、发展趋势、互动媒体产品编创软件的应用、脚本策划与项目实战等。 全书注重理论阐释与案例讲解示范相结合、知识讲述与项目实战相结合,可作为互动媒体设计制作类专业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用书,以及互动类企业设计人员的专业参考书及培训用书,也是互动媒体设计爱好者的有益读物。
设计构成为高等院校设计学各专业的基础课程。《设计构成》作为一本基础课程的教材,由长期从事于一线教学的专业教师编写,其内容涵盖了三大构成的全部内容,信息量大,紧密结合教学实践。全书分为五章:设计构成概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打散构成。本书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更新了部分文字内容,并将部分略显陈旧的图片进行替换,大量加入了创新性强、时代感强的新图片,以与当下教学需求同步。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设计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适合广大设计爱好者自学使用。
董雅所著的《设计潜视界(广义设计的多维视野)》以宏观的、开放的视野,以多学科的、交叉跨界的方法,以系统化的、网络思维的方式,在“大设计”的理念下,实现理论与实践在更高与更深的层面上整合与跨越。所谓“大设计”的理念也正如当代很多有识之士提出的“大经济”、“大美术”、“大建筑”、“大科学”一样,其本质可以说是试图挣脱原有狭隘的“专业”枷锁,打破惯性思维的束缚和学科框架的限制,达到“融贯创造”之目标,钱学森提出的“集大成,得智慧”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