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隈研吾的材料研究室》中,隈研吾公开了自己近二十年的建筑实践精粹。本书按照10种材料将作品分类, 囊括81项经典案例,数百张高清照片、手绘草图及细节图纸,深入剖析隈研吾运用材料的技艺和神髓,带领我们深入东方建筑的另一种可能。 长城脚下的竹屋是隈研吾的重要尝试,它内外部使用了大量竹子。为了把这种易开裂的材料用在结构上,并延长使用寿命,隈研吾先用钢板加热竹子,再给竹子上了一层油。直径60毫米的竹子也按60毫米间隔排列,整个建筑都控制在一个节奏上。透过竹条的缝隙,能隐约看到长城的烽火台,既应和了 不可居无竹 的中国文化,又蕴含了 物我合一 的设计哲思。
本书分为八章,章讨论了设计之事、人、场、物的系统关系,强调了系统设计创新思维、设计法则及设计跨界,提出了三个面向的产品设计系统观。第二章简要梳理了系统学科、系统方法论与系统工程,建构了产品系统设计五层次体系。从第三章到第七章则逐步展开了五层次体系的解析,包含从行业系统到顶层设计、从企业系统到设计战略、从项目系统到设计定位、从产品系统到创新设计、及基于品牌的产品族与产品系列化设计,各产品系统设计层次的具体内容均以设计理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方式进行阐述。第八章是针对产品系统设计中相对特殊且重要的城市问题领域,通过地域文化下的城市家具系统、城市生活需求下的城市装备系统设计实践,开展面向城市与产业双重属性的城市设施产品系统设计方法与研究。
本书从产品设计人员的实际需要出发,除介绍人机工程学方面的有关知识以外,还力求突出以下几点:1.强调人机工程学理论与产品设计实践的结合。以往的一些人机工程学著作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但在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指导产品的设计方面则论述得较少。本书力图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与产品设计实践之间建起一座桥梁。2.强调从发现到解决产品中人机问题的程序和方法。设计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要能够发现别人未曾注意到的人机问题,想出别人未曾想到的解决办法。唯有这样,才能使产品满足人们现实的和潜在的需要。那种“照数据宣科”的呆板的人机解决方案不是我们所推崇的。由此看来,现成的设计规范不仅不能成为产品设计的武器,有时反而变成束缚创造力的枷锁。的解决办法,是让设计人员掌握一把提出人机问题、分析人
设计视觉表现对于一个工业设计师来说是其必须掌握的*基本的技能之一。对一个有经验、有成就的设计师而言,熟练而出众的设计语言表达是与人交流的*根本、*心随手到的方式,也是其自信心的重要来源。可见,流畅的视觉化的设计语言对于一个设计师的重要性,那么对于工业设计学科的在校学生而言,这种重要性则体现得更为明显。 由社会经济的发展随之带来的工业设计学科的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工业设计视觉表现是工业设计的语言;是工业设计思想传达给人的媒介;是将无形的创意转化为可知的视觉形象的载体;是工业设计师设计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工业设计视觉表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工业设计视觉表现之快速表现,要求掌握透视法则、各种工具及其运用技巧、材料特性,重点培养运用简洁的线条准确地表现形体。并要求在短时间内所表现产
《创造品牌的包装设计》由加文?安布罗斯、保罗?哈里斯编著,将引导读者从提升品牌形象的高度来看待包装设计,从最初的专案研究到发展品牌概念,再到设计理念的执行,直到包装设计的最终实现,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包装设计的过程,快速掌握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忠诚度的绝密法则! 同时,《创造品牌的包装设计》还展示了那些来自很好设计师和设计机构的创意十足的当代包装设计方案,使读者能直接从中汲取灵感,释放无限创造力!
维斯·贝哈是融合设计公司总裁,以其设计的SILICON GRAPHICS 02工作站,JPS GLOBAL POSTIONNING系统产品系列及HP PAVILION 2000而广为人知。维斯的作品在博物馆及设计竞赛上得到了国际承认,尤其是他已获得以下的奖项:《意念》(商业周刊),《ID》设计年鉴,IF INDUSTRIE HANOVER及SMAU奖。
比之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同类书,《设计新视点:艾利?泰雅的产品设计》以设计家和所擅长的品类为主题,显得更为专业。书中不仅表现了设计家在产品设计上独特的理念,同时还展现了那精致和富有创意的产品设计。《设计新视点:艾利?泰雅的产品设计》文字简洁,中英对照,文字与图版中的许多展现结构的图相对照,很容易感受到艾利?泰雅的设计理念的玄妙。
本书是在工业产品设计表现的基础教学上进行编排的,分为章之产品设计表现图的概念、第二章之设计效果图的表现原则、第三章之产品造型的结构素描训练、第四章之设计草图的作用与形式、第五章之产品效果图的质感表现、第六章之产品效果图的表现工具与技法。
本书系“设计新视点”丛书之一。向读者介绍了汉里·艾伦的产品设计。全书装帧精美,视觉效果极好。光与影相揉合,图与文相并茂,中英文对照更增加本书的读者群体。书中所介绍的每幅作品是现代景观及文化技术美学中得到启示的语言。本书可供广告设计者、平面设计师参考。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工业设计专业的理论渊源、基础知识,作为一名产品经理需具备的基本技能以及实践能力等方面作了全面阐述。在内容分布上,侧重于解决从学生到产品经理这一成长历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采用现声说法、行业访谈、案例分析、作品解读等方式加以叙述,生动诠释了一名 的工业设计师在成长中需经历的角色演变、心态调整、能力挑战和职业体悟。通俗易懂、环环相扣,在学术性与可读性、专业性与指导性上达到很好地融合。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广大师生及本行业的从业者。
本书为产品设计师、工业设计师、3D设计师、工程师和建筑师提供了生产工艺方面的 指导。 设计师在设计作品并准备生产时将面临众多选择,他们需要对从传统工艺到 技术的大量工艺有所了解,才能将想法通过可利用的生产技术进行具体化的体现,使其 加有效和高效地生产出来。书中探索了对 设计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创新性生产技术,并按照成型、切割、连接和表面处理四个类别对多种工艺流程进行深度介绍,包括完整的技术说明、多幅照片与图纸、典型应用、设计机遇、适用材料,以及加工成本、加工周期和对环境的影响,此外还对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或组件进行案例研究。
对于设计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产品理念来说,理解用户的体验是至关重要的,而在一切都还比较模糊的设计前期,也就是寻找设计理念和设计驱动的时候,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产品是否成功,就存在于它是如何被用户所体验的,获得一种对未来用户的移情理解是其关键。 《移情设计——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这本书以作者IlpoKoskinen等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介绍了设计前期的一些设计理念和方法。撰稿人中既包括理论研究人员,也有与设计公司合作的执业设计师。 《移情设计——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的目标读者包括工业设计师、软件工程师、新媒体设计师和对产品设计感兴趣的人际关系专家,等等。
本书是结合当前国内产品模型塑造的主要理论和实践,主要讲授丁产品设计模型的范围、对象与特征,探寻认知、设计发展规律,培养学生产品设计能力、手工制作能力及先进设备的操作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全书以实践教学为主线,重点选择了目前工业设计模塑应用广泛的ABS塑料、挤塑板、密度板和油泥等常用材料,讲授了它们的制作流程及制作方法,加强学习者的三维想象和设计构思表达能力,特别是让学习者形成产品模型制作的思维方法。 本书适用于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的师生作为教材,也可供有兴趣的读者作为参考。
设计主要解决人与物的问题。在人与物的关系中,本质的是“人性”与“物性”的关系。设计从“人性”出发,理解、利用甚至规范“物性”,使得物为人用,物适其用。人的生存离不开物,除自然物外,人对造物已到了不可须臾离的地步。人造物是设计的物化,即人性的物化。设计解决人与物的问题,实际上是解决人的需要问题,主要是对各种物质设备的需要。与人的社会有其结构一样,物也有自身的体系和结构,因此,物与物之间存在一种结构的关系,如椅子与桌子、桌子与台灯、台灯与插座等等,物与物的关系终仍是物与人的关系,一切因人而产生,一切因人的需要而变化。 在当代,现代设计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在利用科学技术和艺术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的设计和造物已在信息科技的新平台上得以展开,从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显著的变化,应
罗斯莉·格特伯格著的《行为表演艺术(从未来主义至当下第3版)》这本关于先锋艺术的书于1979年 出版,目前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 新,并对打着21世纪初期烙印的行为表演艺术的科技、政治和美学转型进行了清晰说明。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与展馆数量骤增证明了行为表演艺术这种形式是新生代艺术家进入 艺术和文化对话的媒介,同时亦是他们在处理身份认同或历史背景时,阐释其“差异性”的手段。人们渴望与当今 杰出的行为表演艺术家直接接触,彰显了其对不断壮大的新艺术观众群体的强大吸引力。而毛里齐奥·卡特兰、保罗·麦卡锡、塔尼娅·布鲁格拉、马修·巴尼、张怡、詹妮弗·阿罗拉和吉列尔莫·卡尔萨迪利亚等许多艺术家,他们的创作来源可以在这个领域内的其他先驱者的历史发展中追溯到,比如未来主义者、达达主义者,或者伊夫·克莱因和劳丽·安
本书收集了上百张经典手绘作品,水粉、水彩、透明水色、彩色铅笔、马克笔等,各种材质和经典技法都融入其中。书中综述了手绘发展、变革的历史,以及手绘对当下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独特作用。特别适合本科学生和研究生深入研究历史上手绘发展脉络与变迁,适合爱好手绘的设计师作为参考资料。 在本书中你可以寻找手绘意义的真正所在,更会发现,其实你是可以放下长期以来片面追求技法表现的包袱,让手绘自由地表达“想法”;它不仅仅是美术学院的“专利”,凡是关注手绘发展,热爱手绘艺术、喜爱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朋友,都可以通过手绘来表达出自己的创意思维。
感性的激活是人类获得知识为有效的捷径,虽然说读图时代极大的扩增信息的数量是读者和出版者两厢情愿的事情,但过于功利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情感在二者之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媒介作用。图书的作用就是把现实中的世界*程度抽象和压缩,然后汇集成一个结构或系统,翻动它时亦如打开被压扁的世界之门。 好的图书一方面精炼细致地收集组成这个世界的素材,一方面高妙的掌控着压缩的分寸,使这些扁平之物在翻阅的刹那间拉伸、舒展、释放。如回春之柳枝、如复生之蝉蜕…… 基于这种理解的图书不仅要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物质世界中捡拾真正的珠翠,并且要像给予那些生辉之物现实空间一般为其扁平的影像留出适当的空白。
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以13个不同工作室为教学单位的教学模式体系。《器像物理(整合饰品设计工作室教学实录)》由冯树、贾芸、贾王柳庄、贾胡好所著,本书是其教学改革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展示了广美整合饰品设计工作室的教学思路、专业新探索,可以为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提供参考,实践性强。
杨松主编的《产品色彩设计》共六章,主要围绕色彩基础知识、色彩情感的表达、产品色彩设计实践等方面逐渐展开。章色彩与设计,唤起设计师对色彩的关注,寻找色彩灵感以及熟悉产品设计相关领域的色彩设计;第二章色彩理论,简单介绍了色彩基本理论知识;第三章色彩的情感,介绍色彩的情感属性以及色彩效应;第四章色彩在产品中的表达,主要谈色彩在产品的功能、形态等方面的表达形式;第五章产品色彩设计,重点介绍了产品色彩设计的原则和色彩选择;第六章产品色彩设计流程与设计表现,以一些典型的工业产品为例,重点介绍产品色彩设计的一般流程及色彩的表现形式。
作品集主要收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讲师及历届优秀校友的设计实践成果,其中包括日用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医疗设备、服务设计等实践案例,同时还包含一些优秀前沿的概念性作品的展示,集合了工业设计领域的**的产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