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专论和图版两部分组成。 专论部分分别由顾景舟、李昌鸿和徐秀棠分别撰写,介绍了紫砂陶史、生产工艺和阳羡茶事,其中选用六十余幅图片作为插图以使作者更形象地理解宜兴紫砂。 图版部分介绍宜兴紫砂精品五百一十一件(套),分历史、现代两大部分,按制作年代先后排列。历史部分以一九四九年为界限,展示了明、清、民国五十八位名家的一百六十七件精品;现代部分以高级工艺师的作品为主,展示了九十一位名家的三百四十件(套)精品。 本书非精不取,对真品、仿品也作了鉴定区别。凡鉴定为真品者,均标明制作者姓名;凡不能确认或经鉴定为仿品者,只照录铭款。 为了便于读者鉴别、欣赏,重点作品都有鉴赏评论。这些文字,除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黎淑仪女士撰稿之外,均出自主编者手笔。
紫砂艺术源于陶都宜兴,是融陶文化、茶文化以及诗文、书画、篆刻等诸多中华元素、国艺精粹为一体的极具中华文化代表性的一门艺术,堪称“国粹”。《中国紫砂审美史——暨宜兴紫砂名家谱》一书收录了有以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邵大亨等为代表的历史大家,有以顾景舟为代表的紫砂七老,有以汪寅仙、何道洪等为代表的当代老一辈艺术大师,有以吴群祥、吴鸣、江建翔、季益顺等为代表的壶坛扛鼎精英,有以吴东元、李寒勇、吴界明、唐彬杰等为代表的中青年紫砂名家,以及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堵潮、王强等为代表的八零后紫砂新锐等的名家名品。分为明清篇(上)、明清篇(下)、紫砂七老篇、当代紫砂艺术名家篇、科学理性看紫砂·客观公正论壶艺五部分。该书不仅详尽阐述了紫砂壶的历史及名家名品,还就如何评判紫砂壶的优劣等问题进
龙文、沈佳树著的《听砂手迹(精)》为“心赏”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以“紫砂器”为主题。本书作者龙文,自幼爱好书画金石,早年拜海上 金石大师朱复戡为师,多得书法、印学真传。早年从事建筑与室内设计,为业内 设计师。后迷恋紫砂艺术,拜重量 工艺美术师吴奇敏、华健为师,得到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深研传统紫砂技艺,融入擅长的书画、金石、平面设计理念,以及对传统紫砂泥料、器型的理解,与紫砂名家合作,设计、铭刻了多件紫砂器物,丰富了创作紫砂的阅历。其独创的文字系列、仿生系列、仿古系列、禅意系列的紫砂器件,得于古人,又生发嫋嫋新意,深得紫砂界认可和好评,以文人气息的紫砂器物影响了当代传统紫砂的审美。龙文亲制的紫砂器物不多,每款都有限量。无论是文字紫砂壶系列,或是文房杂件系列,无不在一种简澹的形式里,
紫砂艺术兴起于明代,至明末清初,紫砂壶工艺走向登峰造极,各名家艺人独树一帜,各有特色。本书选取历史上数十位技艺精湛、特色鲜明的紫砂壶艺人的代表作品,以时代顺序为经,紫砂壶艺人为纬,采用高清大图,并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