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口子一台车,赶在2012前越野西藏 ★川藏南线、川藏北线、新藏线、滇藏线、青藏线,5条经典的黄金线路全线铺满柏油路 ★自驾游是西藏深度游的好方式,开便宜的轿车也能去到遥远的阿里 一、阅读本书的效果: 每年有近千万的游客去到西藏旅行,无论是参团、自助游还是做背包客、自驾游,真实的体悟与实用的讯息都是重要的。对旅行爱好者来说,一本好的书,既能让你享受到阅读的快感,同时又要能激起你去旅行的渴望,改变人以前既有的生活方式,后也能去远行、去出发,去实现自己的西藏发现之旅。 目前关于西藏旅游的图书有近百种,但关于西藏自驾车旅行的极少。《越野越西藏》既有对藏文化、宗教、习俗、地貌、风景的深度描述,也融入了整个线路的真实情况、开车的体验与沿途的酸甜苦辣。本书由开车行走西藏的5条黄金线路: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交界处南岸,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设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切了解一个地方,优选莫过于亲身实地走一走、看一看。这是一个三面环山向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地势南高北低。这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基本没有大的自然灾害。这里大江与大湖襟连,绿水与青山相伴,市市有名山大川,县县有旅游景点,山河竞秀,如诗如歌,不能不感叹大自然对这方生灵的特别眷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并非虚言;造化神奇、风物独绝非此莫属。《走遍江西100县》精选描绘江西100个县(市、区)的散文100篇,每县(市、区)一篇。皆作者实地观察描述的实景、感慨抒发的真情,意在让广大读者对江西有一个真切和深入的了解,在阅读的神游中得到一次美妙的享受。 《走遍江
为孩子讲述中国34个地区的奇趣魅力,带着孩子游遍中国。从特点出发,讲述每个省的地标建筑、人文风情、历史故事、美食文化、独有动植物、风俗习惯等。用全篇幅的手绘带着孩子看中国,让孩子足不出户就能玩遍中国。还有特色专题页,为孩子讲述珍稀动植物、等更多精彩内容。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且有着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数千年前,这里就存在令人惊叹的古代社会及城市文明,传承至元代更是产生了空前的帝国,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史的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内蒙古自治区进入了高速发展时代;改革开放以来又开辟了新的篇煮;进入21世纪后城乡建设更是日新月异,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屹立在草原之上,人居和自然互为依托,和谐共存。置身于内蒙古,城市的异域之韵与大草原、大森林之美一样耐人寻味。 本书旨在表现内蒙古自治区深厚的古代建筑文化底蕴和现代建设成就,除现已出版的总卷外,还将有建筑卷、规划卷、园林卷、装饰卷、雕塑卷、名家名作卷、盟市卷陆续推出。
墨刻编辑 著的《丝绸之路玩全攻略(第3版)》详细介绍了丝绸之路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并以专题的形式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美食等,同时分区介绍了丝绸之路各地的景点,尤其是西安、张掖、乌鲁桥、吐鲁番等城市的风景名胜。《丝绸之路玩全攻略(第3版)》提供交通、住宿等实用信息,图文并茂,是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畅游丝绸之路的 指南读物。
本书是明代地理学家王士性的两部 重要的地理学著作,其中《五岳游草》共十卷,包括岳游、大河南北诸游、吴游、越游、蜀游、楚游、滇粤游等;《广志绎》供六卷,分别为方舆崖略、两都、江北四省、江南诸省、西南诸省和四夷辑,并附《广游志》。可以说,此书为王士性地理学著作的全集,所体现出来的地理学思想和成就以及所保存下来的宝贵的地理资料,足使王士性跻身于我国历 的大地理学家之列。
《中国风景名胜区游览手册》(后简称《游览手册》)是我国风景名胜区行业首次以整体形象和统一品牌面向广大游客出版发行的游览手册,也是我国风景名胜区行业权威、全面和实用的游览系列工具书。 《游览手册》集中收录了我国*和部分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游览资讯及各类综合信息,全面反映了我国风景名胜区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价值和游览服务水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游客自助旅游的需求。 《游览手册》按照地理和省区行政区划分布,整合各类风景名胜资源,将风景名胜区分为若干个区片组成分册陆续出版。 《游览手册》以图片和文字形式展示了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特征,翔实地介绍了风景名胜区的资源概况、主要景点、精品线路、门票及观光车票价格、区内交通、住宿餐饮、旅游购物、安全救助和景区游人中心情况,并为读者提供了详
《发现西藏》是一本展示西藏独特魅力,指导读者进行西藏旅游和观景拍摄之书。“发现系列”是中国国家地理图书的品牌产品之一,继《发现四川》《发现内蒙古》《发现广东》大获成功之后,为了更加全方位地展示西藏这片神秘的土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联合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发起“发现西藏100个好看观景拍摄点”活动,以地理六度信息诠释西藏独特的景观与文化,同名图书《发现西藏》以西藏自治区的100个好看观景拍摄地为点、以西藏旅游文化的区域划分为面,将西藏好看的风景及其到达路线、经典风物,用摄影作品、文字介绍、原创地图等方式呈现给读者,让更多读者了解西藏、爱上西藏。建议分类为旅行摄影。
早在1984年,陈明达先生曾评价道:“独乐寺两建筑,按现存古建筑年代排列,名居第七,但若论技术之精湛、艺术之品第,均应推为,可以说是现存古建筑中的上上品,*的范例。”为进一步阐释他的这一观点,约六年之后,陈先生于1990年完成了一篇重要的文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大木制度》。在此文中,作者似乎完全进人到了古代建筑师的世界,不但解析着一个个技术方面的疑难,更通过技术问题的解析而还原到审美性的文化层面,遂追索出若干条中国建筑在结构力学、建筑美学等方面的独到建树。 在中国建筑历史研究史上,梁思成先生于1932年发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一文标志着中国建筑历史研究正式引进了西方科学性的“田野考察”方法;陈明达先生于1966年完成的《应县木塔))则初步证明中国木构建筑是有设计规律可循的,同时,这部书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