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内容翔实、案例鲜活的金融投资类通俗读物, 集合了两部投资经典《惊人的幻觉和大众的疯狂》和《困惑之惑》。前者通过密西西比计划、荷兰郁金香狂潮和南海泡沫事件,描绘了深陷于投机狂潮中的人们的疯狂举动;后者以对话的形式,将交易所里价格涨跌动因、投机原则、经纪人贪婪的原因及空头的花招等一一予以揭露。全面展示了 一段关于财富、贪婪、欺诈与金融创新的精彩历史 。 推荐您购买文通天下其他畅销书:
从17世纪著名的荷兰郁金香泡沫,到18世纪的金融家约翰 劳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股市泡沫,再到1907年的金融恐慌诞生了美国中央银行,以及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总统怎样运用智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保证了美国以后几十年的经济稳定。本书以时间为轴,精确地向读者描绘了历次金融危机的概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经济动荡,何去何从?让历史告诉我们方向!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分析了世界金融体系发展史,再现了金融世界的跌宕起伏。深入解读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以及对策,为读者拨开金融迷雾,帮助大众更好地面对新挑战和新风险。
近年来,银行理财俨然已成为热门话题,在每一个热门财经新闻里,都有银行理财的身影:无论是宝能和万科的恶意收购大战,还是债王横刀立马 力挺 国债;不管是15年股市杠杆牛市里的配资优先级,还是债市里的 资产荒 ,银行理财都参与其中,推波助澜。 银行理财因何来势汹汹,又会走向何处,监管机构将如何跟进,银行理财应该如何管理,这些问题对现今日新月异、发展迅猛的金融业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然而这样的问题,却少有人能回答。本书作者从银行理财的发展史说起,将银行理财的突飞猛进归因为 三级火箭 :影子银行,非标资产和委外,并由此进行分析这三大要素带来的管理、分析与监管问题。通读此书,这本书的分析视角独到,逻辑框架新颖,从从业管理者、监管者和分析者的角度来直接回答上面的问题。 本书既有严谨的理论框架,又能够囊
本书首先着眼于市场微观结构的基础理论模型研究,篇以交易者看法差异和卖空限制为切入点,重点研究指令驱动市场的价格形成、交易成本(价差)和信息效率等问题。其次着眼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应用研究;第二篇针对开市前议价过程建模,以隐形指令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市场透明度对市场质量的影响;第三篇在详细考察了我国特殊的外汇市场环境和外汇交易系统的历史演变过程的基础上,从市场微观结构角度出发,构建了基于央行干预的人民币汇率决定和波动的微观结构模型,较好地解释了“中国式汇率之谜”,同时还考察了央行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具体作用以及交易者交易策略对人民币汇率决定的作用。本书基本上围绕中国的金融市场特征进行建模研究,对丰富我国的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完善我国金融市场建设、尤其是人民
风险控制能力是融资租赁公司*本质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融资租赁公司的竞争优势*终都将通过风险控制能力予以展现。管理视角的风险控制,贯穿融资租赁公司的战略、运营、文化、业务等各个方面,而分析视角的风险控制则专指融资租赁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风险对抗方案的制定。这两个不同维度的 风险控制 ,并非 包含 而是 互补 关系。管理视角的风险控制主要着眼在员工 群体 的有序协作层面;而分析视角的风险控制主要关注员工 个体 的风险分析能力。当我们认同,融资租赁公司之间竞争的*终结局,根本地决定于风险控制能力高低这个论断时,我们实际上也是在表达:管理视角和分析视角的风险控制,同样重要。 本书试图通过对企业、风险及风险分析方法、职业操守等问题的探讨,完成融资租赁项目风险分析所需的*基础、厚重的 识 的阐发,并回答 怎样可
多年来华尔街作为美国的金融中心,更是被全世界奉为积聚财富的中心,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它曾经成就了无数人的财富梦想,创造了无数个翻云覆雨的金融奇才。但是贪婪是需要代价的,当无数的人靠投机赚取大笔财富的同时,也埋下了危机。 《华尔街(资本的力量)》以华尔街金融危机为主线,以证券市场的投机为例,揭露资本市场的起伏兴衰。借助次世界大战和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石油、铁路等工业迅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传奇,也使得一些国家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的活跃分子,其中为著名的便是美国,成就了举世瞩目的华尔街传奇。21世纪房产投机引发的次贷危机,又使美国面临着重大挑战。曾经作为美国金融中心的华尔街经历了世界金融界*的危机,独自演绎着它的兴衰荣辱。 《华尔街(资本的力量)》回顾华尔街的一次次危机
《金融市场情绪演化机制与量化投资》作者方勇 、孔祥星自2003年开始一直从事行为金融理论与量化 投资策略研究,经历了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和 2015年6月发生的中国股灾。2008年由美国次级债引 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已经8年,但世界经济的复苏 仍然乏力。基于我们的持续研究,我们认为,投资者 的情绪和行为是诱发金融危机和金融市场波动的重要 因素,应该引起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正如中国 社会科学院李扬教授一语见的, 债务自身并不是魔 鬼,它只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如果真要追究,魔鬼存 在我们心中,是我们这些心怀魔鬼的人,使得债务成 为破坏经济健康运行的魔鬼。
从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推出,到“大而不能倒”的一再重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作为此次金融危机始作俑者的金融业,是否会因此次危机的后续监管而有所收敛乃至改观呢?2008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成功预见金融危机的8位预言者”之一的迈克·梅奥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任何事情。 本书中充满了令人吃惊的大冒险——从管理者把他护送出雷曼兄弟公司大厦,到由于发布对整个银行部门的卖出评级而被瑞士信贷解雇,再到因其“负面”观点而被德意志银行禁止接受媒体采访。多年以来,华尔街一直在耍阴谋诡计,梅奥分析了源于市场崩盘的影响,指出系统中仍然存在着大量漏洞。 本书以超然的眼光审视了金融机构巨头的幕后阴谋,《流亡华尔街》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读物,适合所有对商业和金融、美国资本主义制
本书根据《电子商务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编写,是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用书。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无法估量的速度和能量改变着当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为金融业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挑战和机遇,互联网金融已成为近年来金融领域的热点课题之一。 本书依托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应用发展现状和*理论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基础(第1~2章)、运作模式(第3~9章)和风控监管(第10章)3个部分,共计10章。理论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了 互联网引发的金融变革 和 互联网金融概况 运作模式部分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和案例说明,介绍了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基本含义、特点、运作模式、发展现状和趋势等;风控监管部分则从整体上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种类及各类风险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并在此基础上
本书是一本建立在更加强调中国国情特征基础上的国际金融学教材。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在学科体系上,本书进一步完善了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工作变量,即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短期)和经济可持续增长(长期)条件下的外部平衡,主要工作变量是汇率。 在内容上,新增加了一些体现时代特点的概括和总结,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入了教材的体系之中,这些内容包括国际储备和中国的外汇储备问题、中国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相互冲突的根源问题、次贷危机问题,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年来的新变化等问题。 在传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本书既注重传承西方经典理论,又以中国国情为基础、以核心变量汇率为工具,构建了中国内部均衡条件下外部平衡的系列调节模型,作为国际金融学教材走向国情化的
本书是《国际金融新编》(第六版)的配套习题集,全书共有五大部分:*部分为《国际金融新编》(第六版)术语和定义速查;第二部分为各章练习题,包括判断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第三部分有十套模拟试题;第四部分有难度较高的三套B级模拟试题;第五部分为习题答案。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师生作为国际金融教材参考书使用,同时亦可供金融类考研学生参考。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我们参考《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对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进行了修订,以满足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的新需求。 本书是根据*制定的《珠算与点钞教学大纲》编写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供中等专业学校财经、金融及相关专业使用。本书曾进行了内容修订,本次修订是在第2版修订基础上进行的重新改写。 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力求完整准确地反映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职教特色,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加强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训练。 参加本书编写-9修订的人员有:刘太安副教授(第_章、附录等),李戎高级讲师(第二章),谢述玲副教授(第三章、第四章),李祖训讲师(第五章、第六章)。全书由刘太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理论基础、证券场外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一)、证券场外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二)、我国场外市场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公开发行非上市制度构建与场外市场、地方产权交易市场发展问题、结论与政策建议等。
《MBA MPAcc专用教材 企业并购与重组》是一本适用于MBA、MPAcc以及其他硕士研究生的教材。本书结合丰富的实务案例,详细介绍和讨论了企业并购与重组的基本理论和实务问题。内容包括并购概述、并购史、并购动因与战略、并购交易管理、并购估值、并购融资与支付、并购后整合、并购法律环境、并购会计与税务、公司重组等十章。 本书重点介绍和讨论了企业并购与重组的基本理论和实务问题,力图将并购重组的理论与实务密切结合、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密切结合,以期给读者提供更多并购重组规律与知识
本系列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本系列教材力求贯彻落实国家*关于 十二五 高职教材建设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内容选择和体系安排上,理论知识 适度、够用 ,并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相结合,结构合理,既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能满足其将来从事相关岗位和个人发展的基本要求。 2.本系列教材的作者均从教学一线严格遴选,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从而保证了教材能够紧跟投资与理财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及时修订、完善,且定位准确,内容丰富,实训到位,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3.本系列教材均配有电子课件、配套习题及参考答案等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以方便教学使用,改善教学效果。
本次修订在结构上作了较大的调整,根据新的教学大纲的规定,删除了原有的第七、十等章,*章仅保留*后一节,其他若干章节的部分内容也有较大改动,压缩了全书的整体篇幅,由原来的15章调整为目前的12章。同时,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的若干要求》和《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编写大纲》以及*公布的某些规定(见附件),修改和增补了一些新的必要的内容。 本书主要供全国普通高校财经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同时也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投资公司和工程咨询机构中从事项目投资决策、银行信贷和咨询评估工作的专业人员参考,还可作为工程设计规划部门的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干部的专业培训教材和自学用书。
《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管理》内容简介:《山东财政学院学术文丛2010》(以下简称《文丛2010》)是山东财政学院为集中展示山财学人学术研究成果而编辑出版的系列丛书。《文丛2010》的出版,对于落实山东财政学院“学科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繁荣学术研究,加强同学术界的交流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始建于1986年、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的山东财政学院,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由财政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创办、实行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9年被立项为博士点规划建设单位。学校目前拥有14个二级学院,43个本科专业,2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MBA、MPA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及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已
中国的商业文明正从产业商业主义时代向产融商业主义时代急速地迭代衍变,资本对任何实体经济的渗透、冲击和辅协能力指数级地增加,任何企业都面临如何证券化的挑战和机遇。与此同时,企业家的角色定义也在发生变化。在资本的意义上重新理解和认识实业,学习用融资和投资的方式促进财富增值,是企业家们急需学习的新课程。 我们看到一类叫做 企投家 的新物种正在出现。他兼具企业家和投资家的融合性角色,具有鲜明的两栖型特征,一栖于钟爱的实体产业,让其迭代进步,永续发展,一栖于 非理性繁荣 的资本市场,让自己的财富在运动中增值。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企投家无疑是全球商业界极为值得关注的新型成功者。
本书为学生、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介绍了*市场和*衍生品。尽管很多关于债务工具的主体都涉及数学知识,本书以直观的方式介绍了必要的知识。本书包含的内容易于被学生和从业人员理解,是*市场课程的理想教材,适合金融课程使用。本书可以用作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用书,以及涉足债务市场的公司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本书内容包括机构的*资料,增加了可赎回*、可转换*、估计方法和现代利率期限结构模型,以及深入探讨了欧洲经济联盟的*情况。本书的后一章成为学生和从业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
《争夺制高点:全球大变局下的金融战略》讲述纵观以往500年波澜壮阔的人类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基本规律:货币霸权、金融中心和超级强国往往三位一体,如影随形。17世纪是荷兰和阿姆斯特丹、18-19世纪是英国和伦敦、20世纪开始是美国和纽约。金融战略乃是国家强盛之核心动力。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不善用金融工具之国家,很难成为真正富裕强大之国家。
本书立足于银行柜员岗位的实际要求,共分3篇,包括银行概述、基本技能实训、储蓄业务实训等内容,比较全面地涵盖了目前商业银行较有代表性的储蓄和代理业务。本书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实操性和实用性,为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书实训内容操作性强,可用银行摸拟系统操作,也可用Office软件摸拟操作,易于上手,便于摸拟。本书既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院校教材和社会相关行业职业培训教材。
证券市场有如凶险阴鸷的原始丛林,陷阱密布、杀机重重。 《先知先觉——如何避免再次落入公司欺诈陷阱》一书,通过回顾20世纪早期的重大骗局,譬如早的庞兹骗局,以及后来的林肯储贷协会丑闻和安然公司倒闭这样的惨痛事件,帮助人们了解欺诈的早期信号方面的珍贵教训。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的回邮代金券、70年代的零售贷款,还是21世纪的能源交易骗局,大型公司欺诈通常都是以同样的方式曝光于世——首先出现一系列的危险信号,然后突然崩溃,让粗枝大叶的投资者失魂落魄、前途远大的公司溃于一旦! 在公司欺诈历史中,我们可以发现,多年来,公司欺诈的常见伎俩几乎没有变化。20世纪20年代查尔斯·庞兹的国际邮政票据骗局的警示信号与40年代斯坦利·戈德布卢姆的保险公司欺诈案的危险信号相差无几,ZZZZ Best公司、查尔斯·基廷的公司、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