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释我们在现实中司空见惯而又未注意到的现象,并通过这些事例和解释来加深人们对经济学的理解。比如,为什么牛奶的盒子是方的,可乐的瓶子是圆的;为什么酒吧中不值钱的水要收费而花生米却免费;为什么女模特的收入高于男模特。 虽说很多人以为经济学不可思议、难以理解,可它的基本原理简单又实际。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本书收录的100多个事例是经济学家罗伯特 弗兰克在自己的经济学概论课上布置的书面作业,他要求学生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人们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并将之写成普通人一看就懂的500字短文。仔细阅读本书,将教会您用经济学家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 如果你正在犹豫是否去商
本书旨在用经济学、管理学的定理、效应、法则来阐述人类经济活动。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掌握经济运行的精髓,了解经济、价值、决策、信息、效用、调控、经营、投资、消费等各种经济领域的现象与变化,以及其中蕴藏的原理;掌握经济学思维,挖掘各种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打破思维困局,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与决策,进而实现追求财富的目的。
本书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了11个博弈策略,包括 纳什均衡 囚徒困境 智猪博弈 猎鹿博弈 酒 枪手博弈 斗鸡博弈 协和谬误 海盗吧博弈 分金博弈 讨价还价博弈 营销中的博弈 。通过分析这些博弈策略,以及它们衍生出来的一个个生活智慧,我们可以轻松掌握一些博弈论的思维,学会如何巧妙地运用相应的策略,更可以识破他人的 诡计 。
在市场经济中人人都应该有基本的经济学修养,这有助于每一个人做出理性的决策,更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幸福生活指数、社会和国家的安定和谐。《经济学是什么》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实例与枯燥的经济学学科知识融会贯通,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很好地提升了读者对经济学学科和经济学现象的认知和判断。
《能化期货》介绍了缤纷的能源化工世界,重点介绍了原有产业链和贸易,及原油期货交易;还介绍了塑料产业及LLDPE期货、PP期货、PVC期货等;介绍了甲醇、石油沥青、PTA、乙二醇、燃料油、液化石油气、苯乙烯、尿素等的产业及期货交易。
1949年,在《被诅咒的部分》出版之际,巴塔耶表示自己十八年来一直致力于撰写这部表现世界的作品,而十六年前发表在《社会批评》杂志上的《耗费的概念》则是其初步研究成果。对于乔治 巴塔耶,《被诅咒的部分》 在某些特定学科之外,触及了每一个研究地球上能量运动的学科的关键问题 从地球物理学到政治经济学,包括社会学、历史学和生物学。 甚至那些可以被认为属于艺术、文学和诗歌的领域都首先与过剩能量的运动 相关联,这一运动体现在生活的沸腾之中 。这项工作的深刻意义在于:世界的沸腾 舍弃 排出 和 爆发 被构想为不断赋予作者生命活力的沸腾。因此,《被诅咒的部分》在乔治 巴塔耶的作品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
本书借鉴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的商品流通论,结合中国商业发展的实际,论述了流通构成、供求结合过程等市场机制运转原理及商业存在的基础,介绍了商品流通论分析的基本视角和方法,阐释了流通的各种功能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市场营销与商业的关系、消费者行为对零售业的影响等介绍都是全新的内容。
本书尝试通过引入政策叙事的概念对上述问题予以回应和解答,也即政策相关主体通过政策叙事来突破认知分歧并形成共识。政策叙事是在充满了复杂性、不确定性的政策环境当中,为了确保和维持政策得以顺畅实施,政策相关主体讲述的一系列故事或阐述行为。国家政策叙事就是包含国家意图的特定叙事形式,国家通过对特定政策内容的挑选和组织来界定政策问题、提出政策方案,并在这一过程中传递意义和价值。国家政策叙事能够在政策变迁过程中起到弥合由变革带来的 裂痕 与 不适 的作用,化解政策认知分歧并促成政策共识。 一般地,政策叙事由故事背景( setting/context)、故事情节( plot)、故事角色( actor)、故事寓意( moral)和因果机制( causal mechanism)等要素构成,其中,故事角色和故事寓意是必不可少的。政策叙事具有意向性、语境性、隐蔽性、
本书共分为七章,章为绪论,主要梳理了国内外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已有成果,并提出本书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以及研究背景。第二章分别从四个方面对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价的文献进行梳理。第三章对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和介绍,对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公立医院预算绩效评价研究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第四章主要介绍平衡计分卡在公立医院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的应用研究。第五章主要介绍基于AHP模型的公立医院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研究。第六章开展公立医院构建系统、全面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第七章从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标准和方法、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三个方面提出系统地提高公立医院预算绩效的对策建议。
《世界遗产与社区发展/世界遗产文献系列》共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为世界遗产提名对当地社区的影响。通过观察全球化产生的一些问题、人权话语的发展、操作指南和新的战略目标的实施,提供了关于世界遗产称谓背后的政治背景运转的基础性介绍。总之,这一部分为之后的内容设立了框架。第二部分为旅游业对当地社区的挑战。在世界遗产保护的背景下,旅游作为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仍存有争议。《世界遗产与社区发展/世界遗产文献系列》将重点放在旅游业对遗产发展的影响问题上。第三部分的目标是通过社区确立世界遗产价值的经费管理,本部分的三章内容从不同角度关注遗产价值。第四部分的基础是案例研究,即社区实践模型。通过由世界遗产委员会制定的 五C策略 的目标得到启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确定并分析了支撑世界遗产的具体目标。
中国传统文化有两大基石:文字和卦。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反映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认识。卦是象形符号,反映了中国古人对人自身的认识。中国文字和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就。 《周易》是说明卦的涵义的著作。近出版的《周易象释》(余万伦著,巴蜀书社,2017年)已经证明,《周易》是一个行为理论,揭示了人类基本的行为规律。根据这一观点,《周易经解》对《周易》的经文逐句作出通俗简明的解读,不作过多解释,不作阐述,不作引申,不作讨论,不探求本源。若想了解更多,请参阅《周易象释》以及相关文献。 《易经》为众经之首,是《周易》和 十翼 的统称,其中《周易》是体, 十翼 是翼。 十翼 为:《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 十翼 对《周易》作了适当说明、补充、
本书系由作者就读上海财经大学时的博士论文改编。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我的一种认知,涉及到不同的社会分类及这些分类中的个体应该如何行事,因此身份认同可能会对个体的行为造成影响。“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国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调查数据显示这种分工模式在当前得到一半以上的中国人认同。本书共分为八章:章为引言;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文章第三章使用 McCrary(2008)方法发现双收入家庭中妻子收入占比的分布在 50%处出现明显的断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收入占比略低于50%的女性群体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收入占比略高于 50%的群体,这说明存在妻子故意减少自己工资的行为;第四章我们进一步考察性别身份认同对已婚女性的劳动供给以及工资的影响;第五章从性别身份认同的角度研究“剩女”现象;第六章分析了性别身份认同对婚姻满意度的影
本书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改革进行监测,对改革背景、政策目标、改革进程、激励政策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对美、日等国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实施过程、政策效果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一致性评价利益相关者支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对一致性评价与药品标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对我国一致性评价政策改革提供政策建议。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及临床试验数据自查和核查,开启了仿制药注册申报及质量严格监管的良好开端,但目前政策推行中遇到一些问题。首先,作为阶段性政策,一致性评价推动多以国务院和CFDA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为主,缺乏上位法联系和衔接,缺少前瞻性及长期制度设计,包括仿制药市场准入制度、上市后再评价制度及仿制药欺诈惩罚制度等;其次,参比制剂可获得性较低或者
公共财政资金是维持我国公立普通高等学校运转与发展的主要经费来源,而制定普通公立高等学校的财政生均拨款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是生均培养成本。本书聚焦于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成本研究,以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成本函数理论、财务管理理论为基础,运用了问卷调查法、德尔斐法、会计成本核算法、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等多种研究方法,探讨了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培养成本的内涵、构成、范围,以及成本核算的可行性和关键技术问题,基于现有财务会计制度设计了两套生均培养成本的核算方法,并以*直属高校为例进行了实证应用研究。在我国教育财政政策及会计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本书将会为建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经济发达地区人才培养实际支出需要的财政拨款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本书从马克思财富理论入手,按照时间脉络详细梳理了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公司治理的起源与发展,剖析了西方国家在公司治理制度方面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对公司劳资集体谈判制度、上市公司收入分配机制等做了深入阐述。同时,针对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劳资双方不和谐问题,以及证券市场中小股东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等弊端,作者依据马克思的对立统一哲学原理,借鉴德国的劳资共决制,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大股东、小股东和职工三个群体 三方一圆 的收入分配制衡机制,旨在提高收入分配机制的有效性和维护劳动要素各方的公平性,切实保障弱势劳动要素的利益所得,杜绝实际控制人获得超额财富,增强企业凝聚力,树立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想,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和高质量发展。
《民间信仰的湖州镜像:一种区域社会视野下的 公共知识 探究》采用宏观与微观、整体与个案、文本解读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以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等相关理论为指导,把民间信仰置于地方社会情境中行考察。在以历史时期士人书写的文献为主线,结合田野考察,走历史现场的基础上,采用统计计量分析对湖州民间信仰的物质载体行量化分析;采取比较分析,将民间信仰的内容、形等与相应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行横向对比分析。而在对史料的分类排列与相互比对的基础上,将湖州民间信仰纳入空间与时间的坐标轴中,分析其作为一种地方性公共知识内部多样性与区域整体性的特点,探讨其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中,在发展演变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及其形成因素,以凸显其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史意义。同时从动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