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所著的《城乡中国(修订版)(精)》记述了中国虽然大,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是城市,一是乡村。中国的人口十几亿,也可以说只有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外一部分叫乡下人。城乡中国深刻的分野,促使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就写出他著名的《乡土中国》。今天,虽然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可是城乡之间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鸿沟越来越大,导致中国发展中的大多数重点难点,都在农村,都在城乡之间。没有农村、农业和农民状况的根本改善,国民经济是搞不起来的。因此,近年来关于城镇化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成为政府、大众、舆论、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问题。多年来,周其仁教授及其同人陆续以实地调研的形式,深入调查了中国很多地方城乡的情况,将城乡之间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后果以及已经出现的解决办法一一写下,以期
本书以严谨的逻辑推导和“以事实与数据说话”的科学方法,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区情,从城市群发展与区域公共治理的互动中,基于理论范式,探寻木土化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创新,其突出的学术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书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京津冀城市群资源的分布、变迁与配置。基于京津冀城市群之数据统计,建构“双S曲线”,以解释城市群发展与区域协作机制之间螺旋互动;2.本书认为,京津冀区域治理一体化是一项不断更新的新生事物,需要追踪新现象,剖析世界城市群治理的实践,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京津冀治理的“两步走策略”。这一措施可供决策部门参考。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公园城市专委会、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结合生态经济、能源经济、空间经济、发展经济、城市规划、金融、建筑等相关学科和理论,对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中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构建了新发展理念下公园城市迈向碳中和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成都迈向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探索了 双碳 目标下公园城市转型发展的综合方案,梳理出成都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可为超大城市迈向碳中和提供理论支撑与路径借鉴。
本书以“聚焦特大城市治理”为主题,全面分析了国内外特大城市发展的历程、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多维度、深层次地探讨了中国特大城市治理的思路与策略,特别是针对特大城市社会治理、交通拥堵治理、贫困问题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功能疏解与人口治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治理、“城中村”与城乡结合部治理、公民参与特大城市治理等当前引人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各地推动特大城市合理有序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这是一套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相配套的丛书。为配合这一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丛书编委会于2013年9月把通过广泛考察所形成的调研报告,特别是关于对新型城镇化六个问题的看法呈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根据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对这些报告作了认真研究并采纳了其中许多建议。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之后,又依据规划对丛书作了相应补充完善,进而使丛书内容更加符合规划要求。 本书着重探讨新型城镇化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本书对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进行了整体框架设计,并形成了推进农民工“四个融入”市民化政策路线图和具体操作方案。
随着狂飙突进式的经济增长和基础建设,中国的人口、财富、自然资源以惊人的速度向城市聚集。在突破50%的城镇化率之下,无数百万级、千万级人口的城市拔地而起,创造了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城镇化规模。
王廉所著的《国土与政策全覆盖城市群和城镇体系理论》主要论及城镇化的语境、城镇形态、5色GDP、城乡一元规划、三级城市群与6级城镇体系划分建设方法、标准、政策资源配置方法、城镇发展拐点、空间黄金比例方法,相关分析工具等国土全域覆盖理论分析。**次系统提出了国土全覆盖城市群与城镇体系理论,具有一定的价值。
该书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房地产价格进行了较全面地介绍:一是城市经济学和房地产经济学中利用市场均衡的分析方法从较为宏观的角度研究房地产价格的形成和变化;二是房地产估价学科利用一些估价技术和手段,具体地估计和揭示某一宗房地产在某一特定时点的市场价格;三是,资产定价的理论和技术在商业房地产和各类房地产衍生证券中的定价应用。将传统的房地产估价课程进行延伸,希望不仅仅教给读者房地产估价的技术,而且让读者 为系统地了解房地产价格形成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同时也接触一些房地产资产在资本市场上的定价过程。
本书是对全球有代表性的5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估报告,书中从全球城市的空间格局、规模格局、收入格局等各个角度,将500个城市进行了分类,在进行数字分析后得到了计量发现,并以各种典型城市为例,分析了其特点及在全球城市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书中还筛选出150个城市作为正式的研究样本,这150个城市横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覆盖了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了当今世界不同地域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
为进一步推动学院科学研究和学术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上海大学在城市经济与管理特别是房地产经济与管理领域的跨学科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上海经济发展,学院以“当代城市经济发展与房地产业”为主题,于2010年自行组织了15项课题研究,徐勇谋主编的《当代城市经济发展与房地产业——上海大学房地产学院研究文集》即是这些课题研究成果的汇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编著的这本《从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突出矛盾与未来走向)》阐述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以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程度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应对经济增速换挡的重要途径;既有利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农民,也有利于提高土地、劳动力等资源配置效率。 以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为重点,加快构建用途管制、权能平等、增值共享、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缩小城乡劳动生产率差距为重点,加快构建退出有序、进入自由、同工同酬、城乡平等的劳动力市场;以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为重点,加快构建竞争适度、价格合理、服务便捷、普惠“三农”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以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为重点,加
在城市里,我们用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也用嗅觉去感受周围的环境。气味有着普遍性和特殊性。在城市里,气味有着时间的印记,承载着人们的记忆, 却常常在设计中被忽略。城市里面有哪些气味呢?这些气味对我们设计公共空间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应该怎么设计城市里的嗅觉环境呢? 城市嗅觉景观这本书给出了一些答案。这本书极大地补充了感官设计的文献,帮助我们 好地理解人们在城市中是如何通过感官去感受周围的环境的。本书以英国城镇为例, 探索了当代背景下气味对人们体验城市空间的影响,阐述了嗅觉景观在创造场所感和对场所认知的重要性。 通过对工厂,啤酒坊 和城市公园以及体验性嗅觉环境的调研,本书总结了一些列控制及管理城市嗅觉景观的措施。同时,本书提出了一些列设计及管理方法供城市设计师及管理者参考使用。
为什么一些城市的经济能持续增长,而另一些城市的经济却起伏不定,甚至日渐衰败?作者迈克尔·斯托珀尔作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地理学家之一,在书中探讨了我们为何要以城市地区为背景来考虑经济发展问题,为何各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作者发现了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四个背景因素:经济、制度、创新和社会互动以及政治。该书研究了这些背景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导致赢家城市和输家城市的出现。该书还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全球经济发展日益受到主要大城市发展的驱动,促进城市发展的关键也是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最后,书中还详细介绍了经济发展的诸多规则,为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意义。
本书是国家 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丛书 之一,该套丛书已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由三部分组成:总论卷、专论卷和模式研究卷,《双创驱动新型城镇化》属于模式研究卷。 新型城镇化有多种驱动机制,双创驱动城镇化立足于突飞猛进的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不光概念新,而且和中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精神高度吻合,是一个全新的新型城镇化驱动理论体系。同时各地也有很多创新实践作为支撑,突出表现在以 一、二、三产联动 为特征的农村产业创新、以 农民创业 为主的主体创新、以 产业小镇为突破口 的载体创新,并通过制度创新给予保障。陕西西咸新区在这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以产业创新为核心、以主体创新为源泉、以载体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的西咸双创驱动城镇化模式,值得全国各地借鉴参考。 本书作者贺
本书致力于分析北京城乡一体化的新进展,尤其是北京城乡一体化面临的困境和问题。2013年,这些问题突出的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仍处于拉锯状态;公共服务均等化仍显不足;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书中提出,2014年应加大城乡一体化领域的创新力度,同时应保持城乡一体化政策良好的连续性。
《城乡一体化联动发展研究》提出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协调发展,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本书是对35个城市生活质量进行的跟踪调查,通过测算得出35个城市生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指数和客观社会经济数据指数。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略有提高,但生活成本满意度指数仍处于不满意区间,是拉低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满意度指数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老百姓的综合性生活质量的改善。
这是一套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相配套的丛书。为配合这一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丛书编委会于2013年9月把通过广泛考察所形成的调研报告,特别是关于对新型城镇化六个问题的看法呈报国务院领导同志,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根据领导同志的批示要求,对这些报告作了认真研究并采纳了其中许多建议。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发布之后,又依据规划对丛书作了相应补充完善,进而使丛书内容更加符合规划要求。 本书以上海新型城镇化为案例进行重点评介。上海张江以高科技为驱动力,以人才为核心,以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为手段,生态优先,注重文化建设,打造科技、创新、文明、生态张江模式。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2016年《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改革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推进城市精细化、全周期、合作性管理。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 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 、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 加完善,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 精神,加强城市治理研究,推进城市创新发展,我社策划推出《城市治理实践与创新系列丛书》,旨在提高城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编写团队来自于我社
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群发展指数体系,引导我国城市群朝着理想和可持续的目标演化,决定着我国城镇化道路能否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型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院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都市化进程理论”和自主研发的“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框架”及“中国城市群数据库”为基础,持续开展“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的研究工作。从2013年开始,分年度向国内外发布。 《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2013)》涉及三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34个城市,指数框架设置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包括人口、经济、生活、文化和首位比,内在构成了一个符合世界城市群发展规律和我国城市群建设需要的科学指数框架。文化指数和首位比指数,是本指数报告核心的创新之处。 《中国城市群发展指数报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