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然而,各种能源的储量是有限的,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战略意义。 据有关资料统计,今后的10到15年,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将达到15 ~20亿m2,而目前既有建筑约400亿m2,其中大部分建筑是不节能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根据建筑的不同情况逐步推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我国建筑用能节约潜力将十分巨大。 中国的节能经济政策绝大多数不是专门为节能制定的,这些经济政策向节能倾斜的力度不强,降低了节能项目的吸引力和与其他项目的竞争力。要想加强节能经济政策,必须制定、颁布专门针对节能的减免税、贷款优惠、节能基金等经济激励政策,增强节能项目的吸引力,提高节能项目的投资竞争力,使经济杠杆真正发挥向节能倾斜作用,使巨大的
本教材以跨境电商出口、进口物流业务工作流程为主,内容包含跨境电商物流行业概述、跨境电商出口物流方式、跨境电商进口物流方式、 货运头程物流业务、跨境电商清关业务和跨境电商平台店铺物流综合业务操作等六大学习模块。每个模块都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案例导入、知识要点、知识与技能训练等内容。重点章节还增加了操作技巧部分,依据学习目标设计了典型工作项目,布置了相应的工作任务,并进行操作示范。通过手机扫描本教材中的二维码,读者还可以获取配套的微课等数字教学资源。
徐琳的《近代中国邮政储蓄研究(1919-1949)》本书从收集整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及上海市档案 馆未刊档案史料与民国时期经济金融类报刊资料人手,明晰梳理了中国近代邮政储蓄发展的基本脉络,并 对其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展开考察。 《近代中国邮政储蓄研究(1919-1949)》稿从金融史的角度,把邮政储蓄作为近代中国金融结构的 组成部分,对邮政储蓄发展中的资金运作与治理结构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邮政储蓄的发展特性 ,并探讨了作为公共部门的邮政在金融领域渗透及扩张的原因、路径与影响,试图为当代中国金融的发展 提供历史借鉴。由于注重金融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运用,使该著作不仅具有相当的经济史学术价值,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本书由理论篇(社会发展理论与科学革命理论)、历史篇(万年以来的两组大事)、挑战篇(人类面临的*危机与挑战)、转型篇(科技转型、产业转型、社会转型)和启动篇(智业革命的启动方案)组成,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危机、挑战及其解决之道。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邮政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传统的邮政技术手段及运行模式正由于电子技术的替代、民营企业的竞争而经受着极大的挑战。为适应邮政新的发展形势,《邮政运行管理》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邮政运行过程管理的有关理论与方法,较为详尽地讨论了邮政通信系统、邮政通信网发展规划、邮政运行管理系统优化、邮政运行过程组织、邮政运行现场管理、邮政营业工作管理、邮件分发工作管理、邮政运输工作管理、邮政投递工作管理、邮政通信设备管理等内容。此外,还介绍了现代管理方法在邮政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本书是为邮电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编写的,但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力求为读者提供一本合用、管用、好用的个性化很强的邮政教材,因此《邮政运行管理》也适合于邮政局中各个层次
本书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学习参考。本书围绕区块链的概念、价值、应用,区块链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以及区块链未来前景,进行深入分析、阐释。收录了《区块链与比特币》《区块链技术的时空位置》《区块链的发展趋势》等文章。有助于读者对这一不断演进变化的新领域、新技术有 为深入系统的了解。
本书试图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增长方式转变作一系统的研究。首先,对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描述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和外部;中击,同时,从经济学的角度梳理和归纳中国图书出版产业表现出来的诸多问题和矛盾,并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给出系统性的解释。其次,对发达国家图书出版产业发展规律和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作为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发展路径转变的借鉴。后,从产业融合理论入手,深入研究产业融合下出版产业表现出来的新的发展规律,以此作为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给出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思路、基本路径和政策建议。
钟天朗、徐琳编著的这本《体育经济学教学案例》是《体育经济学》课程教学的辅助教材,内容涉及体育与经济的关系、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产业、体育市场、体育商业化、体育消费、体育资金、运动员劳动的特点及报酬形式等方面,共13个专题,102个案例,每个案例均附有案例思考题。案例的选取具有新颖、热点和启迪性的特点。 本书不仅适合大专院校体育管理类师生选作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2000年,美国《时代》周刊预言:2020年世界将进入生物经济时代,革命性的市场投放阶段将在2025年后到来,到21世纪中叶,当生物经济进入成熟阶段时,生物应用技术将渗透到我们生活中许多与生物无关的角落。不久的将来,生物经济创造的价值将l0倍于信息经济。 进入新世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印度等国都将生物产业作为抢占新世纪国际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新兴产业。2007年我国抢占先机首次单独制订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进行生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一大批创新型中小生物企业,形成10个左右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生物企业,重点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及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形成8个产值过500亿元的生物产业基地。产业规模要快速增长,2010年生物产业增加值达到50(10亿元以上。在
本书对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概况、技术体系、人才培养、建模方法、集成技术、合理化方法、实施方法以及产品技术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和知识管理信息化等作了全面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并综合应用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学等领域知识,对制造业信息化的主要方法、技术、系统、产品、案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和评价。本书的特点是内容新颖、案例丰富、系统性强。 本书的目的是使读者能够对整个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比较清楚的了解,掌握对制造业信息化进行分析、建模、优化和实施的方法和理论,掌握制造业信息化的系统工程方法,使读者对制造业信息化有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了解,帮助读者在开展制造业信息化时能从系统和全局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由于制造业信息化涉及内容十分庞大,本书对制造业信息化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