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人论》被视为犯罪学的奠基之作,在现代法学体系中,《犯罪人论》将犯罪者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客体,从生物学和精神病学的角度科学理性地分析犯罪人群及其行为,力图从客观上掌握犯罪行为与犯罪者生理和精神上的关联,从而促使犯罪学这一新的学科体系产生。《犯罪人论》在西方犯罪学界久负盛名,于2000年由黄风教授翻译引进到我国出版,曾得到再版。本次由黄风教授对翻译重新修订,授权我社出版。
本书为 刑法新青年 系列之一,是2023年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报告、评议及现场发言的实录,由刑法课程虚拟教研室、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法学院、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会共同出品。 本书以贿赂犯罪为主题,从贿赂犯罪的罪与非罪、贿赂犯罪的特殊形态两大方面切入,讨论了贿赂犯罪的法益、 感情投资 型贿赂犯罪、转请托型贿赂犯罪、权股交易型贿赂犯罪等问题。 本书秉承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的一贯宗旨,为青年刑法学者提供学术舞台,促进理论和实务的融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汇聚了以 80后 和 90后 为主体的青年刑法学者群体的智慧与力量,他们正以蓬勃的学术热情和创新精神,为中国刑法学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可能。同时,本书还邀请了刑法学界、实务界及编辑出版界的资深学者与专家参与评议与
醉驾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醉驾是美国酗酒和交通安全这两大社会问题的交集,而这两大问题又源于人们对酒精的矛盾态度和对汽车安全的普遍信任。醉驾与交通安全不是美国独有的问题,而是当今社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醉驾 困境及解决方案》运用犯罪学、刑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反醉驾的政策和判例进行了审视与分析,阐述了酗酒与醉驾作为社会问题的性质、醉驾相关的刑法及刑事程序,以及醉驾的社会控制策略。 詹姆斯?B.雅各布斯提出,要正确评估针对醉驾的社会控制策略必须了解醉酒驾驶罪的法律定义和分级方式。通过剖析醉驾案件,审视针对醉驾的特色执法方式,詹姆斯?B.雅各布斯揭示了美国法律对醉驾的矛盾态度,评估了监视居住,吊销、撤销驾照,扣留、没收车辆,公众教育以及提高法定饮
近年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全面排查整治工作不断推进,为系统梳理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方便各地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案件查办,编写本书。 本书全面收录与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在编写体例上,以基础规范性法律文件统领主要内容,以要点提示解读重要法条,以关联规定列举参照条文,以典型案例指导执法司法。本书是准确适用法律、规范办案程序、排查发现问题、保障刑罚公平公正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一本专为法考刑法主客观题观点展示设计的实用指南,极具针对性和实用性。书中深度解析了刑法主客观题的考查方式与应对策略,并系统探讨了多个刑法领域的争议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观点和详尽的理由。作者精心挑选了包括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停止形态、共同犯罪以及刑罚的适用等在內的多个代表性争议点,对每个争议点进行了全面细致的阐述与分析。在每个争议下,不仅列举了不同的学术观点及其背后的理由,还深入比较和辨析了这些观点,明确指出其各自的优缺点。 通过合理的章节划分、清晰的逻辑结构以及穿插的大量案例和法条,本书旨在助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关键知识点,提升解题能力和法律素养,深化对刑法理论的认识与理解。
本书 提高监狱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充分发挥监狱职能和*化实现监狱工作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本书立足于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需要和监狱管理的生动实践,引进理性、精细化、目标、责任等先进的管理理论,系统阐述了监狱管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应当呈现的样态。 本书分为八章,包括:理性管理、精确管理、细化管理、用心管理、用情管理、用能管理、用诚管理、创新管理。 本书可供监狱高层、中层管理者培训用,也可作为在职监狱民警培训用,亦可作为司法警官类院校学生参考,也可作为其他关心监狱发展的读者了解监狱、认识监狱、研究监狱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犯罪记录封存制度虽然规定在《刑事诉讼法》中,但是其与刑法中的犯罪记录、前科报告、前科消灭、累犯、 再犯等制度关系密切。故本书将采用刑事一体化的研究视角。“刑事一体化思想有两层意思,作为观念的刑事一体化和作为方法的刑事一体化。刑事一体化作为观念,旨在论述建造一种结构合理和机制顺畅(即刑法和刑法运作内外协调)的实践刑法形态。”“刑事一体化作为刑法学研究方法,重在‘化’字,即深度融合。 刑法在关系中存在和变化,刑法学当然也在关系中发展”“此处的‘关系’首先指内外关系。内部关系主要指罪刑关系,以及刑法与刑事诉讼的关系”“刑法自身作为方法的一体化至少应当与有关刑事学科(诸如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监狱学、刑罚执行法学、刑事政策学等)知识相结合,疏通学科隔阂,关注边缘(非典型)现象,推
本书是陈兴良教授撰写的西方刑法人物志,以在西方刑法学历史上曾经做出重大贡献的十位刑法思想家为单元,勾画出近代西方刑法思想和刑法理论的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在这十位刑法思想家中,既有康德、黑格尔、边沁这样
《我国微罪体系建构研究》旨在全面考察境内外的轻(微)罪文化及相关理论,并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犯罪观念及法律体系的现实,结合国情打造中国式的微罪立法及其体系。《我国微罪体系建构研究》阐述了微罪的概念及相关范畴,提出了建构和打造中国式微罪立法及其体系的方法,全面阐述了建构微罪立法及其体系的正当性,微罪立法及其体系的实体立法,微罪实体立法的条文设计,微罪程序立法及其配套措施,最终完成《微罪法(专家意见稿)》,供学界批判和讨论,并为立法与司法机关决策提供参考。
\"本书的编写特色与特点: ,近年来,我国刑法修改比较频繁,根据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需要,对原有罪名进行了部分调整,并增设了一些新罪名。本书在选择案例和罪名法条时主要考虑两点:一是挑选一些近年增设的新罪名以及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如危险驾驶罪、高空抛物罪、催收非法债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网络赌博犯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以及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等。二是重点关注一些在农村比较常见、多发的刑事案例,如交通肇事、重大责任事故、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非法捕捞水产品、污染环境、非法占用农用地、滥伐林木等。本书聚焦村民日常生产生活遇到的60个刑法问题,吸收司法经验和地方法治实践情况,是集法律法规与案例分析于一体的专业工
本专著为2019年度规划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主要是用刑事一体化的方法论,以环境刑法的教义学为本体,从刑事政策、刑事诉讼法、刑事证据法以及比较法的多重视角下,研究我国的环境犯罪。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为绪论、环境破坏状况及其治理、环境犯罪的刑事政策、环境犯罪的规范解读、环境犯罪的追诉、环境犯罪的审判,以及附论:美国对环境犯罪的刑事法规制。对环境刑法的理论研究和环境刑事司法实践,以及国家制定预防环境犯罪的刑事政策和环境刑法的立法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在《刑法学(第三版)》的基础上分为总则分则两册,本册名为《中国刑法各罪论》,以刑法通论的刑法理论与体系架构为基础,论述刑法分则编所规定的各罪,与论述刑法总论编的刑法通论,构成一部完整的刑法学论著。
《贪污贿赂办案指南》选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贪污贿赂审判案例共计111个,基本覆盖了所有现行有效的审理贪污贿赂犯罪的案例,每个案例分为[裁判要旨]、[关键词]、[相关法条]、[基本案情]、[裁判结果与理由
《民法总则案例疏义及条文解析》对《民法总则》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和基本理论进行疏义、以案释法。虽然所选案例都是在《民法总则》颁布前发生的,且有些条文并没有直接对应的条例,但是李显冬和郗伟明两位教授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