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刑法定主义是我持续关注的一个课题。本书的三部分内容是我在不同阶段对罪刑法定主义思考的成果。篇是对罪刑法定主义的法理解读,虽然平铺直叙,不见波澜,但以体系性的叙述展示罪刑法定主义的一般精神。第二篇写于1997年刑法修订过程中,是为罪刑法定主义立法化而摇旗呐喊之作。该篇内容曾以《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为题,发表在1996年《法学研究》第5期,是我个人为满意的一篇论文。这一篇是对罪刑法定的法理阐述,围绕罪刑法定主义,贯通古今、外以及立法与司法等数个向度,’使罪刑法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相当的广度与深度上得以展开。第三篇是在实现罪刑法定的立法化以后,对罪刑法定的司法化的关注之作。该篇内容曾以《罪刑法定司法化研究》为题,发表在《法律科学》2005年第4期。这一篇是对罪刑法定的现实阐述,结合有关案例和素材对
什么是改造力,本书告诉我们,改造力就是关于监狱民警如何改变罪犯旧我,建立新我,达成守法公民的综合能力。或者说,改造力回答的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罪犯处在一种与监狱民警的天然对立状态中,罪犯凭什么愿意听从你的教育管理,并与你心心相印,按照你的想法成为你希望成为的那种人。而 改造力基因 则是决定监狱民警改造力的内在因素,它既从中体现了一种优良的传统,又反映了一种时代的创新,更是一种监狱民警改造罪犯的精气神特质。 本书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原则,通过对监狱民警改造力基因的探寻,向读者描绘出独具创意的 改造力基因体系 视野、观念、情怀、敬业、引导、践行、探索、内修八个要素以及相应的六十四个颗粒或素质。给加强监狱民警修养,提升改造力提供和展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为了使大家准确把握法律精神,严格适用法律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的同志结合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内容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出版了本书。本书从立法角度对刑法条文的立法背景、条文解读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一、内容全面增新扩充?本书含《刑法修正案(十二)》内容,增补了第十六版出版以来至今发布的司法解释?? 全面收录包括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典型案例在内的案例内容,扩容20多万字。 ???精准细化梳理、层次分明展现:「刑法修订」「相关法规」「立法解释」「立案标准」「司法解释」「会议纪要」「指导案例」「 公报案例」「 典型案例」「量刑指导」二、全新升级软精装版本为充分关照读者频繁翻阅使用的需求,本版全新升级软精装版本,精巧美观耐用。 三、5重索引便捷查阅 类型化标注梳理文件强大的检索查阅功能:本书支持5重检索方式:「目录检索」、「词条检索」、「页边检索」、「页眉检索」、「名录检索」各类文件 加层次分明:本书在每一法条下依次类型化标注:「刑法修订」「相关法规」「立法解释」「立案标准」「司法解
不作为:母亲和女朋友同时掉进河里,应该先救谁?有一道千古难题,不知道你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有没有问过你,那就是“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你可能会问,难道这个问题也和刑法有关吗?没错,还真和刑法有关。这涉及的是刑法中不作为犯的内容。 我们通常看到或者接触到的犯罪大多是作为犯,也就是因为实施了某种《刑法》禁止的行为而构成犯罪。但事实上,不作为也可能成立犯罪。这一节就来讲一下不作为犯的成立要件。基于保证人地位的作为义务不要以为不作为就是什么都没有做,什么都没有做怎么可能构成犯罪呢?其实,不作为也是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刑法上指的是没有做该做的事情,也就是说行为人能够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但是没有履行。那么,不作为犯有什么特别的成立条件吗?想解决这个问题,要先了解两个概念——“
.
本书由人民法院专家型法官组织编写,主要讲解刑事办案实务应用法律问题,体例庞大,包含诸多实用的办案疑难问题,着重从实务出发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思路,供司法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参考运用。总则部分依据刑法条文的顺序,逐个问题逐条解释。分则部分采用逐个罪名解释的方式展开。全书体例主要包括五个部分:一、刑法规定。包括历次刑法修正案。二、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及其权威解读。包括人民法院发布的,经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的指导案例。三、典型或常见问题的审理思路。该部分的观点主要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布的指导案例、刑事审判参考案例中提炼,同时亦从相关规范性文件中提炼某些观点。四、疑难、复杂问题的参考性解答。这部分内容系从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报、其他杂志文章
高铭暄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刑法学家、刑法学界 泰斗 。 2016年11月,日本早稻田大学决定授予高铭暄先生名誉博士学位,以表彰高先生多年来对中日刑法学术交流的贡献。 2016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的 中国刑法的国际视野 学术研讨会暨高铭暄先生获早稻田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庆祝会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行。 该书收录了高铭暄教授、冯军教授、高桥则夫教授、西原春夫教授的文章,对中日刑法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比较研究。此外,收录了高铭暄教授荣获早稻田大学博士学位授予仪式的表彰词、答谢词、祝贺词,以及在北京举办的高铭暄先生获早稻田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庆祝会上的发言,结集成书,以祝贺高铭暄教授荣获早稻田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本书是张明楷教授的代表作和自选集。作者广具影响力的作品颇多,因而在代表作领域选取及文章筛选上颇费心思。考虑到犯罪论是我国刑法理论近年来争论 之领域,而且为刑法研究领域支柱之一,故作者仅围绕该领域精心萃选,并兼顾犯罪论各个具体方面,如犯罪论体系、构成要件、客观归责理论、违法性、结果无价值论和行为无价值论、罪过形式的确定、具体方法错误、期待可能性、中止犯、共同犯罪等,共十三篇。作者又撰万字序言,说明各篇文章写作的背景和内容、筛选的标准等,从而审视自身学术观点和研究进路。 全书虽为各独立文章,却始终围绕作者的学术中心思想展开——以违法(不法)与责任为支柱构建犯罪论体系(即两阶层体系);在遵守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对构成要件进行实质的解释,在违法性方面采取结果无价值论的立场,在责任
本书是东京大学教授山口厚先生于2016年出版的《刑法总论》(第3版)教科书的中译本。本书不仅介绍了日本的判例以及学说,还就此展开了详细研讨,并阐明了作者对日本刑法之解释的基本立场:在将自由主义原则置为基础的同时将法益保护作为刑法的任务,即所谓的结果无价值论。从这样的立场出发,作者对于错综复杂的犯罪论体系予以合理的重新构成,并且,提出了若干新的解释论上的建议。
......
套书共5册,第1至4册是公安机关管辖的案件,主要包括危害国家安全案,危害公共安全案,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侵犯财产案,危害国防利益案,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案;第5分册是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包括贪污贿赂案,渎职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每个具体的罪名都按照【概念】【立案标准】【定罪标准】【证据参考标准】【量刑标准】【法律适用】的体例结构形式,根据*颁布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释解。
内容全面 含刑法的历次修正,立法与司法解释(无遗漏),所有涉刑司法性文件和行政法规(无遗漏), 两高 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具体涉及:①法律②法律解释③行政法规④司法解释⑤司法性文件⑥部门规章⑦规范性文件⑧量刑指导意见⑨立案标准。 效力梳理 对现行有效的数百件司法文件进行了仔细辨析,甄别其实际法律效力,同时研讨、论证了各司法规定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并参考权威文献进行了专业的注解。 免费更新 弥补纸质图书因修订周期长,不易及时反映立法、司法动态等的不足,本书作者在 刑法库 公众号上及时发布相关的*新增补和修订内容。
诊所法律教育引入中国已逾十年。作为课程平台的法律诊所在众多法学院校纷纷建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图景,刑事诊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手册由多个院校的刑事诊所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共同完成,参与研究及撰稿者不仅有教师,更有诊所学生。透过手册,我们能看到诊所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而获得的经验以及属于他们的见解,不足也在所难免。当然,这种不足与相关主题间存在的某种交叉和一定的视角差异不无关系。尽管如此,对于刑事诊所的教学及实训,本手册依然有积极作用,具有指导用书的价值。本手册选取了许多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借以展现处理刑事法律事务的法律依据和方法技能。这些案例同时可以作为素材,直接为刑事诊所的课堂教学使用。在这个意义上讲,本手册是一本刑事诊所课程的教材。
自第14版出版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新发布了35件刑法司法解释与规范性文件、10批刑法指导性案例。为了及时反映这些动态,本书进行了大规模修订,除增补前述所有内容、删除与近期新规定不一致之处外,本次修订还补录了部分不易收集的规范性文件,并大量收录与刑法条文相关的其他法律规定,全书修订增加近9万字。此外,依据2021年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确定罪名,能够反映当下我国刑法法规及其解释的近期新全貌。本版篇幅已几近千页,为方便查阅,特采用锁线裸脊装帧方式,读者可任意摊开阅读;此外,特增添[法条页边索引],读者可便捷切换查阅法条,至此,本版一次性提供了5种不同形式的检索方法,优
德国刑法是世界刑法领域 重要的一部分,其刑法制度为很多 所借鉴。本书由当代德国 学者金德霍伊泽尔撰写,是一本以传授德国刑法总论的基本知识为目标的教科书,也是德国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频繁引用、实现德国刑法教义学创新的极为重要的著作。本书内容完备,资料翔实,形式活泼,每节设有相应的问答题目,附有各种类型的案例,便于中国读者了解德国刑法的基础知识
本书是《刑事责任论》的修订版,从刑事责任的构造出发,深入剖析了刑事义务的产生根源及其社会存在,明确了刑事责任的归责要素,以及刑事负担的实现。从而完成了作者关于刑事责任产生到确定、实现的理论论证。《刑事责任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出版后为学界广为推崇,认为其标志着中国刑法从以犯罪构成为根据的刑事责任向以主观可谴责性为内容的责任主义的转变。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保障性地位。本次刑法的修改:一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要求;二是适应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和当前面临的新情况;三是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修改刑法予以明确和解决。《刑法修正案(十一)》共48条,修改、补充刑法47条,主要内容是有加大对安全生产犯罪的预防惩治、完善惩治食品药品犯罪规定、完善破坏金融秩序犯罪规定、加强企业产权刑法保护等方面。 本书以《刑法修正案(十一)》涉及的条文和相关罪名为基本框架展开典型案例适用解析,选取案例的角度为新规适用、社会热点、突出典型性;案例解析的重点为新规适用规则、适用难点、新旧法比较和衔接处理等,总计53个案例。既可作为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司法实务工作者的办案参考,也可作为司法人
本书全部案例均来源于一线律师的办案实践,案例典型,体系新颖,是一本“理论与实践兼备、法理与情理并融”的著作。本书中的辩护思路、释法说理不仅对于律师同行办理案件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法律统一的适用和法制宣传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博采众长,扬榷古今,适当介绍两大法系国家刑法学别具一格的理论观点,兼顾科学性、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立足于学术研究的高度,直面课堂教学的现实,并且注意到司法考试对刑法知识点广度和深度的要求,对刑法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比较,力求好用易懂。 每章开头以案例切入,并将“内容问题化”,列出思考题,许多章节配制了一些形象直观的图表。 谋篇布局与字里行间,务求遵守逻辑规则。刑法理论中难的竞合理论问题其实有许多属于简单的逻辑学问题。学贵质疑,探赜索隐,穷原竟委,学习、研究刑法理论应有逻辑学这门预备知识支撑。
学术研究以及教学活动都不能停留在抽象的、一般性的讨论中,必须言之有物! 立足于此,本书运用现代刑法学思维与方法,对我国司法机关实际处理的大量案件进行反思和评价。在基本立场上,主张打造具有建设性、尽可能理解司法实务的行为导向刑法观,强调发挥刑法的积极一般预防功能;在方法论上,强调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必须在体系性理论中找到位置,平衡好问题思考和体系建构之间的关系;在写作进路上,各讲均开门见山地列出研讨案例,然后结合刑法学说进行深度研习,尽可能展示思考过程。 本书的目标是熔前沿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于一炉,协调刑法理论的体系性、一贯性与对具体案件处理的妥当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若干具体问题的思考来点滴推进我国刑法学的纵深发展。
......
孙强主编的《刑法要义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范逻辑整理)》以 刑法条文为主线,精心提炼出各条要义,并收录各要义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等,完整清晰地呈现出了刑法相关条文尤其是各罪名要义、关联法规、立案追诉标准、定罪量刑标准等,确保司法实务工作者方便快捷查找和运用办案依据。 当前,我同刑事案件的办理程序越发细化,办理要求越发繁杂,对承办人的专业化、精准化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承办人实际分配到个案具体办理环节的有效时间相对缩短,业务工作办案任务多,引经据典找法时间少,承办人也看似变得越来越“懒”。本书则是为“懒人”们“量体裁衣”式地编写的刑事法律规范适用工具书。其收录内容全面、结构体系清晰、要义指引精准,对于查找适用相关法条极为使捷和高效,是专为司法实务工作者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