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6折-6.9折
筛选:
    • 高技术犯罪调查手册:建立和管理高技术犯罪防范计划(原书第2版)
    •   ( 0 条评论 )
    • /2009-07-01/ 科学出版社
    • 《高技术犯罪调查手册:建立和管理高技术犯罪防范计划(原书第2版)》以全球信息环境下的高技术犯罪为背景,为以高技术犯罪调查员身份工作在全球信息环境中的人员提供全面的指南。帮助读者了解全球信息环境及其威胁,关注高技术案例及相关调查,建立并管理高技术犯罪调查团队和防范计划,以及拟定高技术犯罪调查职业规划。 《高技术犯罪调查手册:建立和管理高技术犯罪防范计划(原书第2版)》适合作为高技术犯罪调查员的培训教材,也是政府官员、司法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入门培训教材以及重要参考手册。《高技术犯罪调查手册:建立和管理高技术犯罪防范计划(原书第2版)》适合学校教学和培训使用,尤其是信息安全、计算机专业、司法专业、企业管理专业等本科专业或应用型专业,包括作为工程硕士教材。

    • ¥32.3 ¥49 折扣:6.6折
    • 罪犯重新融入社会的比较研究
    •   ( 0 条评论 )
    • 葛向伟著 /2021-11-01/ 法律
    • 本书是作者承担的 预防犯罪研究所所级课题“罪犯重新融入社会若干问题研究”的结项成果。本书分别从纵向的刑事司法各阶段和横向的不同种类罪犯群体的角度广泛考察 外罪犯重新融入社会的具体实践,在参考借鉴 社会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和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罪犯重新融入社会策略的思考和建议,并讨论了如何制定再犯预防战略,以达到预防、减少再犯和保护公共安全的社会政策目标,以推动我国在预防犯罪、实施刑事司法改革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 ¥30.59 ¥46 折扣:6.7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释义
    •   ( 5 条评论 )
    • 王爱立主编 /2022-04-01/ 法律
    • 本书特邀 立法机构—— 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的立法专家组织编写。《反有组织犯罪法》于2021年12月24日通过,于2022年5月1日施行。本书详细讲解我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对总则、预防和治理、案件办理、涉案财产认定和处置、 工作人员涉有组织犯罪的处理、 合作、保障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的规定。本书通过提炼《反有组织犯罪法》的条文主旨、进行逐条解读的方式,帮助读者及时、准确地理解本法的立法原意。并且,此书附有该法草案说明、历次审议报告等立法资料,是 立法机关法律释义的标准、专业文本。

    • ¥45.22 ¥68 折扣:6.7折
    • 重新犯罪防控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丛书
    •   ( 1 条评论 )
    • 江华锋|责编:邵永忠 /2021-10-01/ 人民
    • 首先,本研究系统的总结归纳了古典犯罪学、标签理论等理论学派的研究成果,并对对这些学派的理论进行了简要评述,进而对重新犯罪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清晰的梳理、分析和界定。其次,对我国古代的重新犯罪防控思想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再次,对国外重新犯罪防控思想和防控模式的概括和介绍。第四,清晰的呈现了我国转型期重新犯罪问题现实状况。第五,以“三位一体”理论框架分析重新犯罪问题。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重新犯罪是诸多不稳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微观个体行为主义理论,还是宏观结构主义理论,都无法全面、系统、辩证的予以解释和分析。因此,本研究采用“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第六,本研究尝试构建重新犯罪防控机制。其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系统构建重新犯罪的社会防控机制。 ,总结和讨论。

    • ¥39.77 ¥60 折扣:6.6折
    • 罪犯重新融入社会的比较研究
    •   ( 0 条评论 )
    • 葛向伟著 /2021-11-01/ 法律
    • 本书是作者承担的 预防犯罪研究所所级课题“罪犯重新融入社会若干问题研究”的结项成果。本书分别从纵向的刑事司法各阶段和横向的不同种类罪犯群体的角度广泛考察 外罪犯重新融入社会的具体实践,在参考借鉴 社会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和国情,提出了完善我国罪犯重新融入社会策略的思考和建议,并讨论了如何制定再犯预防战略,以达到预防、减少再犯和保护公共安全的社会政策目标,以推动我国在预防犯罪、实施刑事司法改革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 ¥31.05 ¥46 折扣:6.8折
    • 网络犯罪与安全(2018)/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系列丛书
    •   ( 1 条评论 )
    • 编者:谢望原 /2019-05-01/ 中国人民大学
    • 《网络犯罪与安全(2018)》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有关网络犯罪与安全的学术著作。全书共由21篇高质量的学术文章组成,主题包括有关网络犯罪的研究综述、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新的网络犯罪罪名的理解与适用、网络犯罪的证据及证明等内容,反映了 的网络犯罪研究成果,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拒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适用、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法罪名适用等问题都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体现了刑法学研究在网络犯罪研究领域的新发展。在对网络犯罪的实体法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对于网络犯罪中的热点难点如网络犯罪的证明、电子数据的评价等问题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书中各篇论文的观点及论证过程对于网络犯罪研究者以及司法实务人员都很好的参考意义。增加

    • ¥45.13 ¥68 折扣:6.6折
    • 网络犯罪与安全(2018)/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系列丛书
    •   ( 1 条评论 )
    • 编者:谢望原 /2019-05-01/ 中国人民大学
    • 《网络犯罪与安全(2018)》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有关网络犯罪与安全的学术著作。全书共由21篇高质量的学术文章组成,主题包括有关网络犯罪的研究综述、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新的网络犯罪罪名的理解与适用、网络犯罪的证据及证明等内容,反映了 的网络犯罪研究成果,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拒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适用、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法罪名适用等问题都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体现了刑法学研究在网络犯罪研究领域的新发展。在对网络犯罪的实体法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对于网络犯罪中的热点难点如网络犯罪的证明、电子数据的评价等问题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书中各篇论文的观点及论证过程对于网络犯罪研究者以及司法实务人员都很好的参考意义。增加

    • ¥46.2 ¥68 折扣:6.8折
    • 网络犯罪与安全(2018)/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系列丛书
    •   ( 0 条评论 )
    • 编者:谢望原 /2019-05-01/ 中国人民大学
    • 《网络犯罪与安全(2018)》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有关网络犯罪与安全的学术著作。全书共由21篇高质量的学术文章组成,主题包括有关网络犯罪的研究综述、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新的网络犯罪罪名的理解与适用、网络犯罪的证据及证明等内容,反映了 的网络犯罪研究成果,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拒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适用、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法罪名适用等问题都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体现了刑法学研究在网络犯罪研究领域的新发展。在对网络犯罪的实体法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对于网络犯罪中的热点难点如网络犯罪的证明、电子数据的评价等问题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书中各篇论文的观点及论证过程对于网络犯罪研究者以及司法实务人员都很好的参考意义。增加了刑

    • ¥44.54 ¥68 折扣:6.6折
    • 网络犯罪与安全(2018)/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系列丛书
    •   ( 0 条评论 )
    • 编者:谢望原 /2019-05-01/ 中国人民大学
    • 《网络犯罪与安全(2018)》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犯罪与安全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有关网络犯罪与安全的学术著作。全书共由21篇高质量的学术文章组成,主题包括有关网络犯罪的研究综述、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新的网络犯罪罪名的理解与适用、网络犯罪的证据及证明等内容,反映了 的网络犯罪研究成果,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拒不履行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适用、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法罪名适用等问题都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体现了刑法学研究在网络犯罪研究领域的新发展。在对网络犯罪的实体法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对于网络犯罪中的热点难点如网络犯罪的证明、电子数据的评价等问题也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书中各篇论文的观点及论证过程对于网络犯罪研究者以及司法实务人员都很好的参考意义。增加

    • ¥45.22 ¥68 折扣:6.7折
    • 职务犯罪构成新论/中南监察文丛
    •   ( 0 条评论 )
    • 编者:童德华//陈梅|总主编:齐文远 /2018-12-01/ 中国法制
    • 本书总结了公职人员职务犯罪自司法实践中的一般经验,并对一些争议提出了我们的观点。“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体制的核心要求,不是将法官置于 重要的地位上,而是各个机关在办理有关案件的时候,要基于审判中的争议问题展开工作。这注定了刑法关于犯罪构成和刑罚的实体规定,应当成为刑事诉讼中始终面向的课题,如侦查中应根据涉嫌犯罪的各个构成要素搜集相关证据,在审判中也要围绕这些构成要素是否能成立展开指控和辩论。

    • ¥43.77 ¥68 折扣:6.4折
    • 追名逐利到违法犯罪:犯罪行为产生机制研究
    •   ( 2 条评论 )
    • 杜雄柏著 /2020-07-01/ 法律
    • 人的行为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与名利相关。追名逐利既是人的一种本能,也是人的一项自然权利,甚或社会发展的动力,故而正当、合理、合法,无可厚非。但追名逐利又可能一步步演变为遭人诅咒、厌恶,并力图剿灭的恶行——违法犯罪,这种演变是如何形成的,亦即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其具体过程和表现形式是怎样的,要想有效地阻止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和蔓延,这些问题不弄明白,一切努力必将是无的放矢、劳而无功。本书作者在厘清名利之含义及追名逐利之性质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与思考,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 ¥45.5 ¥66 折扣:6.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