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刑法的实务处理和理论讨论中,存款的占有至少具有四个层面的含义,即现金的事实占有、现金的法律占有、存款债权的占有以及基于存款债权的占有而产生的对现金的占有。这种多义性直接导致了存款占有归属认定上的不确定性,从法治国原则的角度来看,这将对法安定性与国民的预测可能性构成威胁。因此在刑法教义学上,自上,有必要讨论这种多义性在多大程度上偏离了德日刑法教义学传统中对于财产犯罪基本概念的解释;自下,则应着眼于这种多义性在现实案件处理上的必要性与妥适性。本书尝试从清理我国刑法中涉及存款占有这一命题的具体案件出发、结合德日刑法理论和实务对于这些案件的处理讨论存款的占有所具有的这种多义性在教义学解释体系和实践处理中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在财物概念上主张有体物概念,在占有概念上主张事实上的
2014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知识产权法院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活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宣告 技术调查官制度建设工作的正式展开。实行技术调查官制度是我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改革创新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并在深化认识和把握知识产权案件规律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本书从三届全国技术调查官制度研讨会近200篇论文中精选出35篇,分为 制度运行篇 角色定位篇 选认管理篇 职责边界篇 意见效力篇 查明路径篇 六个主题,对技术调查官制度成立的背景、运行的情况、所起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等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完善技术调查官制度提供意见和参考,确保该制度行稳致远。
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民法典的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本书紧扣中办、国办《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中关于认真学习民法典的要求,从干部正确履职的角度,重点溯源民法的法典化过程,详解民法典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绿色等7项基本原则,民事主体、物权、合同、人格权等7大基本制度,剖析民法典在具体案例中的运用,助力提高各级干部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民法典与司法解释关联对照及重点条文解读》是一本实用型法律实务图书。为帮助广大法律实务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在使用民法典时能够方便、快捷地找到相应的司法解释规定、指导性案例、相关的民事法律规范,本书将按照民法典的条文顺序,将现行有效的司法解释、司法政策、指导性案例以及其他法律中相关的民事法律规范与民法典的具体条文进行关联对照。同时,为了便于广大法律实务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准确理解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司法政策的精神实质,本书将对民法典、司法解释中新增加条文、有实质性修改的条文以及实践中经常用到但较难掌握的条文进行深入和有针对性的解读。
本书兼具理论性、逻辑性与可读性,对党员干部如何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特别是如何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的挖掘,在阐释中提出了独到见解。每一章节引入名言警句,并且穿插了大量经典案例、党史故事,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可以帮助读者 好地理解书中内容。 《讲政治》可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以及广大理论工作者深入学习、系统研究讲政治“三种能力”的辅导材料,也可以作为各级宣传部门、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学校的宣传、培训教材。
本书以构建国家物资储备法律体系为主要研究内容,阐述国家物资储备法律体系的构建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有的特殊意义,总结域外国家物资储备法律体系的有益经验以及对我国物资储备体系构建的启示,从理
书稿从人工智能侵权的热点案件入手,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和法律问题。立足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从医疗、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使用人工智能的领域出发,分析人工智能致害在不同领域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方
本书以婚姻家庭方面发生的主体案件作为裁判分析主线,列举近百余种婚姻家庭中常见的和疑难的现象,并提出百余种法律问题,并且在每个问题后还归纳出每个法律问题的核心价值主题。本书作者经过3年时间的修订整合,将婚姻家庭方面的各种常见问题及疑难纠纷相关的指导、参阅案例网罗殆尽。编者化繁为简,分曹部署,取易查捷,纲举目张,为广大司法实务工作者、公众解决婚姻家庭纠纷方面所遇到的法律问题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性实务用书。
本书以婚姻家事案件办理时间为线,涵盖了律师谈案、接案、立案、开庭、结案及非诉讼业务办理等办案全流程 的业务技能,对其中每一实用的细分环节如获取案源、接待当事人、文书起草、证据准备、庭审相关工作等作了详尽的解说,将作者执业多年的经验悉数穿插其中,并附办案 的法律文书相关模板,力求实现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由于本书所提供的办案流程和经验较为全面,本书适合希望专业从事婚姻家事律师业务的年轻律师学习使用,也适合其他专业领域的律师参考使用。
本书共分七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介绍本课题开展的时代背景和研究意义、文献述评、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第二部分对商法一般条款概念、类型、发展脉络、分类入典的理据、方式、意义等作了理论分析;第三部分是商法一般条
《民法典判解研究与适用丛书》以民法典为主线,以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等单个编章为载体,分为8个分册。丛书采用判解研究方法,博百家理论之精华,集司法实践之经验,以案释法,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抽象的民法理论。书中每一节均以 发布的案例或者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为引子,首先总结提炼相关问题,其次围绕问题进行理论阐述,厘清法律关系、解决疑难问题, 结合各方理论对案例进行评析,指导司法实践。 本分册以《民法典》总则编为主线,以司法实践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为依托,采用判解研究的方法,全面、系统地阐释民法典总则理论,为审判实践和现实生活服务。
\"《民法典实施精要》分三卷本出版。上册内容为“总则编”“物权编”;中册内容为“合同编”;下册内容为“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 《民法典实施精要》将曾经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出现的、以后审判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抽出,结合民法典的相关条文,结合与民法典不相矛盾和冲突的相关单行民事法律的规定,结合相关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进行阐释,供 工作人员,特别是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在处理种类民事商事法律纠纷时参考。\"
李春燕著的《变革与重构--集体土地征收程序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在认真研读我党的相关政策、文献资料基础上,结合立法实践,综合分析,揭示出我国集体土地征收的变革轨迹。从立法、执法、司法角度入手,分析我国集体土地征收面临的困境,借鉴域外相关立法和实践,为我国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的重构建言献策, 提出了公众参与型集体土地征收程序的新观点并进行了合理论证。
本辑收录了作者2006年至2009年撰写的部分论文,在此期间,作者结合《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的制定,开展研究并撰写了相关论文。 在本辑中,作者探讨了民法典体系化的路径,诚实信用原则的发展,隐私权的内容,个人信息权在民法中的地位,《物权法》中的平等保护原则,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空间权的制度设计,收费权质押以及居住权等问题;作者还对债法总则与合同法总则的关系,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获利返还制度的构成,尤其是侵权责任法在民法典中的独立成编以及《侵杈责任法》制定中的基本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本书首先阐述了大陆法系民法典的主要历史,简述了大陆法系从罗马法到法国法到德国法的历程。在阐述中将罗马法分为市民法、万民法和优士丁尼民法三部分,同时从物权变动视角进行微观展现。在讨论中国民法部分,以文明与文化分野的视角讨论民法在中国的流变。在专题研究上,主要侧重于 为艰难的主体理念进行,结合了史学、哲学的方式予以探讨,具有一定的深度。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民法典的历史,尤其是大陆法系主要源流以及中国民法典的历史,可读性强。同时,不但在历史部分有专题研究,而且在 一部分上专列专题研究部分,深入探讨了动产与不动产区分的罗马法源头、自然人的西方传统、拿破仑为何青睐民法典以及权利能力、自然人的中国源流以及人格技术的历史与真相。这一模式使本书既有普遍性的历史陈述,也有深入的专题讨论,对读者了
本书将历次修改的《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通过表格的形式进行对照,详细、清楚地了解我国《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发展历程,既可进行横向对比也可进行纵向对比,是研究《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很
本书收录了合同法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并在主体法条后附上了近几年的司法考试真题,方便读者再翻阅时随时自学自测,掌握重点。同时书中设置了要点提示、关联精选、对比记忆、学法导航、考研前瞻五个栏目,方便读者提高学习的效率。 该书分为以下栏目: 1关键知识点速查表。该表给出了“关键知识点”所对应的法条序号,方便读者迅速查找到熟知的知识点对应的法条。2要点提示。揭示重点法条理解、运用的要点。3关联精选·对比记忆。对于重点条文,收录与理解、运用该法条密切相关的关联法条附于该条文下,便于读者理解、参照。归纳有助于对比记忆的其他法律条文附于其后,帮助学生加强记忆。4司考真题。直接附于法条之后,方便读者在翻阅时随时自测。5案例索引。收录典型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情况。
本书为 民法学家梁慧星教授的讲演录。讲演主题既有法律观念和法律思维、民法典编纂中的重要问题、民法典条文解读,又有裁判的方法、如何学习民法等,内容通俗易懂,通过讲座或者对谈的形式帮助读者理解什么是民法、什么是民法精神,讲座精彩、对谈深入。希望这本小书能让普通读者走近民法、了解民法、明白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民法的关怀中,也希望这本书能促社会 尊民权、法治 趋进步、 显强盛、人民 为幸福。第四版结合《民法典》 背景进行了修订,修订时将原来第三编的“物权法”替换为“民法典条文解读”,并在第四编增加《民事裁判的若干问题》一文。本书纳入“天下·法学家讲演录”系列。
本书系统阐释与论述了行政管辖权重叠的内涵、性质、历史沿革、表现类型,详细分析了管辖权重叠的各种成因以及对行政治理的不同影响,全面梳理和比较分析了行政管辖权重叠的多种化解机制和对策措施;通过对国外主要是美国相关研究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的述评,在对国外学者的思想观点进行一个整体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本土化的借鉴与发展;着重探究了深度协同、立法化解、司法介入等对策机制,为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行政管辖权重叠问题构筑一个综合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多个维度的理论与制度体系。
......